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外溢发展战略

  	      	      	    	    	      	    

目录

什么是外溢发展战略

  外溢发展战略是指推行“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形式,鼓励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技术、管理和服务,并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1]

外溢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1]

  在涉及到区域合作方面,理论解释是非常丰富的,主要的理论解释有: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共生理论以及产业联动理论等。在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具体情况分析后,本文认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力是最强的。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区际贸易与区域分工的概念密切相关。它一方面汲取了马歇尔外部经济原理,另一方面继承了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论,揭示了不同区域比较优势差异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原来是试图回答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世界经济中发展定位的问题,现在这一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一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解决了一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该理论认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专注优势产业的发展,每一子系统只有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大系统中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外溢发展战略的案例[1]

案例一:深汕特别合作区

  “外溢发展战略”是关于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实施规模扩张的新模式。以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为例,探讨“外溢发展战略”的概念。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合作主体深圳和汕尾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创新能力,深圳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在生物产业领域,深圳有海普瑞迈瑞龙头企业以及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是国家第一批布局的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在互联网产业领域,深圳有腾讯迅雷、A8、芒果网等著名IT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制造企业,是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在新能源领域,深圳的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LED产业、风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电站等方面也拥有非常强的实力。但是深圳作为最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承载更多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的承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特别是在传统发展方式下,深圳土地资源可以利用的增量部分已经十分有限。土地资源的快速开发,使深圳土地资源严重透支,目前建设用地开发已达到46%,远远超过北京的20%、上海的30%、香港的24%。而汕尾市海丰县,包括鹅埠、鲘门、小漠、赤石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达到约2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3公里,是汕尾市最靠近深圳市和珠三角东岸地区的片区。这200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无疑是给深圳发展雪中送炭,可以大大缓解深圳目前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深圳经验与汕尾空间,正好一拍即合,优劣互补,无疑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一)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

  随着开发区的迅速发展,许多开发区的土地都已开发完毕,土地资源短缺、发展空间的受限成为阻碍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申请扩区、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沿海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土地等其他自然资源约束问题,很多重大制造业项目无法在深圳落户。从现状上来看,深圳的制造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整体经济开始暴露出结构性缺陷,2012年前两月深圳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值等七大经济指标均呈现负增长和这点有很大关系。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如何通过产业转移,一方面通过外围优势实现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一方面更为集中力量实现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创新,如何提升整个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突破发展瓶颈,是深圳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外溢发展战略”模式打破了开发区扩张的传统方式,为开发区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汕尾地处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从而也有助于减少开发区的初期开发成本

  (二)带动外围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般而言,开发区中心城市选择的外围城市大多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或有一定经济实力但缺乏发展动力的地区。正是由于缺乏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地区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从而造成区域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拥有丰富开发建设及管理经验的开发区,通过对外围区域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开发和高水平的管理,向外围区域溢出人才、管理技术等资源,并进行开发区优势产业的转移和延伸,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和招商优势,在外围区域大力发展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外围城市也积极借助开发区这个外力,接受开发区在产业上的辐射和带动,发挥出自身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规定,到2020年,合作区将成为超过2000亿元GDP的重要增长极,而2030年的GDP则将超过5000亿元,到2015年深圳将实现向汕尾有序转移企业4000家。汕尾市比深圳市更需要这个合作区,两地合作意味着迅速开发整片地区投资能力,迅速提升片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意味着以深圳而不是汕尾的城市信用(品牌)去吸引投资,意味着深圳将出台政策鼓励深圳的制造业将生产基地迁移到特别合作区内,意味着汕尾市的发展水平至少会拉快10到15年。合作区建区前后,汕尾市的产业结构悄然大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多家,新登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增长3倍多,专利授权量增幅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深汕特别合作区实质启动,使汕尾产业体系出现全面转型升级态势;过去处于产业低端水平的服装、毛纺、食品等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通过倒逼机制逆势上扬,获得国家驰名商标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7个;食品出口连年成倍增长,毛纺业数字化水平成倍增长,数控织机已超5000台,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业连续三年实现游客、收入增长超35%以上,迅速崛起为汕尾新兴支柱产业。而汕尾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长久以来广东沿海经济陷落区的崛起,对解决沿海区域内发展失衡问题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三)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经济区域优化布局

  在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的今天,“外溢发展战略”这种有利于城市化健康发展、有利于产业能级提升、有利于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的经验和做法应该加以推广,以创造出更多价值。采取“外溢发展战略”模式,中心城市输出人才和经验,外围城市提供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通过加强合作,打破地区界限,搭建互利共赢的新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深汕特别合作区延伸到广东珠江口以东300公里海岸的地区。广东是个海洋大省,但在海洋经济上的发展一直缺少亮点。不可能跳出珠三角核心区发展海洋经济,所以深圳与汕尾的合作,点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轮高潮,是整个广东沿海的核心区。珠三角的发展必须要拓展空间,从哪个方向更有利于广东发展?从区位上看应该是向东,因为浙江、福建、广东东南沿海最后要一体化。这个发展必须有序地推进,广东向东推进第一轮在深汕之间,所以深汕合作区将把珠三角地区和东部地区连为一体。深圳可以将汕尾沿线土地布局做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区域的优化布局。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周茂.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区域经济,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