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新闻(Visual News)
目录 |
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它是综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化制作和可视化生产等多种应用而成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同时,新闻可视化是一个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技术手段进步、受众参与度加强而不断完善的概念。可视化新闻始于《卫报》、《纽约时报》等媒体的尝试。可视化新闻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信息表、时间线、数据漫画、数据地图、文字云、泡泡图等。
(一)传播环境驱使
在大众传播中,自媒体推送的无限庞杂海量的信息和受众希望快速准确获取关键重点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传播环境催生了可视化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二)受众需求指引
新闻报道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详略程度是成反比的,而受众却想在最大的信息量中获得最详细的信息,可视化新闻就是在大信息实体粒度前提下通过数据支撑的可视化呈现详细反映新闻事件的报道样式。充分的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实体粒度的最优化追求。
(三)传播功能拓展
从广度上讲,在媒介层面所造就的“地球村”中,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发生新闻,传递自己的声音并让这种声音入耳入心,是新闻生产者的职责和使命。可视化新闻破除了语言上的制约和障碍,让国际传播更加直接、快速。从维度上讲,可视化新闻是连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重要新闻报道样式。一方面,以印刷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图表化新闻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促进传统媒体通过数据新闻向新媒体靠拢;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也以图表新闻为基础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公开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对可视化新闻的制作。从美度上来讲:可视化新闻是受众碎片化、轻阅读背景下的一种传播手段的自我调适,把抽象的信息具象化,把零碎的信息系统化,使新闻报道更具有可读性、悦读性和易读性,从而达到美度的要求。
相对于传统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可视化基于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完美呈现,展现出不同的特性,突出的有简洁性、数据化和高效的传播效果。
(一)简洁性
可视化新闻被视为一个不断提炼信息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像筛子一样,从网络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并通过技术手段加工成可视化新闻,在这一工程中,庞杂的信息不断被精简、冗长的文字转变为简洁的图片、繁琐的逻辑推断被直接明了的数据图片呈现替代。可视化新闻的制作就是一个不断简洁化的过程,最终呈现出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新闻产品。这有利于受众接收理解信息、有助于新闻的最大化传播。
(二)数据化
“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呈现离不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可视化新闻的全面铺展创造了条件,编辑们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所需数据。甚至很多新闻机构都成立了专门的数据部门,如英国的《卫报》早在2009年3月就成立了全球第一个数字新闻部,并且将其所使用的数据完全公开,这加强了报纸的交互性和参与度,带来了内容的极大丰富。
(三)高效的传播效果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米歇尔·博尔金等多位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可视化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含有人类可识别的物体的图像更容易被人记住,含有多样元素的图片更容易扎根在受众的脑海里。《泰晤士报》的办报实践也证明人脑对图形信息的处理可以在瞬间完成,对文字的处理则需按照线性顺序,速度会慢很多。可视化新闻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用最简洁可看性强的形式糅杂报道了众多信息。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受众只有在充分看懂了新闻且觉得它有意思的时候,才会将之分享给朋友。无疑可视化新闻满足了以上了两点:易懂、有趣。
(一)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的优势突出
事实上,可视化新闻是新型媒体信息输出模式变革与广大受众信息获取方式转变的共同产物,是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传播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路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可视化新闻的趣味性强。将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进行深加工,以表格、图片等形式将新闻信息的核心要义进行可视化展现,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相比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可视化新闻能获取更多的受众,且对于客户黏性有较大帮助。
可视化新闻的实效性高。由繁化简、提炼要点、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规律与真相是可视化新闻的重要内涵,可视化新闻的高提炼注定其实效性要比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实效性高,且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能得出更为准确的新闻结论。
(二)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的劣势明显
由于我国大数据发展较晚,可视化新闻的创新速度相对缓慢,其制作模式尚不成熟、人才严重缺失以及观念仍未转变,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的劣势明显。
可视化新闻的专业性不强。由于我国大数据发展才刚刚起步,可视化新闻的发展并未形成产业化,而是个别创新性强的新媒体在“单兵推进”,因此当前的可视化新闻制作模式并不成熟,且由于缺乏兼具计算机、艺术设计、新闻传播三大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可视化新闻的专业性还有待提升。
可视化新闻的时效性不好。目前,我国可视化新闻的制作并未形成完整的流水线,内部分工较为模糊,且各环节的制作人员和内容审批权限分散在各个执行部门,这极大地降低了可视化新闻的制作效率,最终造成可视化新闻存在一定的报道时滞,降低了可视化新闻的时效性。
(一)转变新闻叙事方式
新闻叙事不同于文学叙事,它是人类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活动。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具体来说,新闻叙事学要通过对大量有形的新闻叙事材料的占有和分析,阐释新闻叙事的功能、特点及作用,并总结出新闻叙事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领先”新闻实践。简而言之,新闻叙事就是一种在新闻写作的框架内(例如倒金字塔结构),用新闻语言表述新近发生的事件的叙事方式。
传统的新闻叙事方式是构建在文字基础之上的,围绕着5W1H(who, when, where, what, why,how)展开,数据只是为了辅助或者证明文字。而在可视化新闻的操作上,编辑们的叙事思路需要从传统的文字思路转变到用数据讲故事的图片思路上。后者即为新闻可视化时代出现的全新新闻叙事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新闻叙事方式的创新,并非颠覆。
新闻可视化叙事就是“将抽象数据具体化,挖掘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形成新闻文本的同时,制作出高度互文性、动态性、参与性的可视化信息,用动态、直观、互动的文本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可视化信息除了要考虑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之外,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例如读者的阅读顺序习惯。可视化信息要如何排序才能一眼就抓住受众眼睛,让受众得到最重要的信息等也都属于可视化新闻叙事要考虑的范畴。这与越重要的信息放在越前面的传统编辑理念有所冲突,但目前并没有定论,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加强多媒体技术水平
从技术层面而言,可视化新闻的制作也对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新闻制作中,编辑重点负责文字领域,至于美工设计、程序编程等专业领域并不用涉猎,顶多掌握最基本的PS技术就可以了。但是可视化新闻的制作远不止如此,它包含了前期的数据挖掘、新闻选题,以及后期的设计、编程甚至运维等专业领域。
可视化新闻展现了与文字新闻截然不同的特点,同时也逐步建立了其在分析对比数据和挖掘新闻深度含义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视化新闻的不断发展,仍会对新闻来源,新闻内容乃至新闻理念等方面产生较为深刻的变革。
(一)新闻来源:信息公开的迫切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成为可能,而记者所需要的就远远不止自己能收集到的数据了。对于网站来说,用户数据是特别重要的数据资源,蕴含着众多信息传播规律,也必将成为可视化新闻重要的数据来源。网络平台还有很多其它公共资源,例如搜索引擎提供的数据,社交网站的内容等等。而政府机构、各类组织以及企业公布数据和披露信息的频率和范围不断扩大,也可以作为可视化新闻的背景或对比信息加以利用,丰富了可视化新闻的消息来源。可以预见,随着可视化新闻的发展,对这些公共平台和机构的数据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政府等公共机构对于信息公开的程度要越来越大,为可视化新闻提供充足的数据来源。美国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发展领先各国,除了计算机水平之外,也和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高有直接的关系。
(二)新闻内容:反馈信息向新闻内容的及时转化
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播的双向互动增强,受众的反馈信息成为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的新闻报道,不但要揭示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还要努力收集与反应受众的反馈。伴随着大数据技术成长起来的可视化新闻,在获得了众多受众反馈信息的同时,还能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转化成新闻内容加以传播。一些具有互动功能的信息图表,本身就是一个数据“收集器”,可以实时收集受众意见,并且将其马上转化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成为新闻延伸和深化的基础。这些来自受众,动态变化着的数据,能帮助新闻及时跟踪事件的进展,相比起文字新闻本身包含的数据,其来源更广,影响范围更大。因此,未来可视化新闻内容的发展趋势,必将把对来自受众的反馈信息和政府等公共机构的公开信息数据提升到重要内容层面,而文字新闻本身包含的数据,只是新闻内容中的一小部分。
(三)新闻作用:成为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重要依据
可视化新闻将数据进行对比,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扩大了新闻时间和空间上的报道范围,揭示数据蕴含的内在规律,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可视化新闻作品具有参与深度报道的能力,并且能为新闻评论提供重要依据。可视化新闻能够从数据的角度,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细节,其海量的数据包含了事件的变化过程,因此可视化新闻完全有能力参与到深度报道过程中,成为文字性深度报道的重要报道依据,对于理解深度报道的事件细节和逻辑最为有效直观。而随着新闻评论在各个媒体新闻报道竞争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依靠独特的观点取胜方能占据媒体市场,对新闻评论的编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观点更胜一筹,除了记者个人的写作水平,可视化新闻中丰富的事实数据,以及揭示出的事物发展规律,正好能为记者提供独特而丰富的写作视角和资料,也将解决以往新闻评论中出现的“有论无据”的问题,丰富评论依据。由于新闻评论大多出于纸媒,而可视化新闻作品又多数依靠新技术,可视化新闻将扮演联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领域进军过渡的重要角色。
(四)新闻保存:信息储存方式的变革
对于一则新闻的数据图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该则新闻提供详细丰富的分析,在后来发生相关新闻事件的时候,这些数据和图表可以直接拿来与新的事件和新的图表进行关联和对比,其所产生的分析效果,就远远大于之前对比不同事件文字报道的分析效果。因此,可视化数据新闻具有重要的信息再利用价值。而这样一种可再利用的信息,也让信息的储存方式发生变化,今后保存新闻信息将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或者数字,可以将这些信息都汇总到同一张可视化新闻图片中,将来某时一旦需要,打开储藏的可视化新闻图片,即可省去许多文字功夫,一张动态图就能蕴藏一张报纸乃至一本书的数据。
(五)新闻理念:操作信息为主的能力转型
可视化新闻的兴起还意味着新闻操作理念的转型。因为可视化新闻的制作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合编辑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求。对图片的编辑制作应该更具有概括性。同时应该有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以及相关机制的保障,才能做出准确生动的可视化新闻。最后媒介还承担着培养受众“图解素养”的重要职责,以此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可视化。今后,在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培养方面,采写编评一体化操作的要求更高,其中在“采”方面,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而在“编”上也对数据整合和可视化效果设计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