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出版体制创新

  	      	      	    	    	      	    

目录

什么是出版体制创新

  出版体制创新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意识形态规律和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调整出版结构为主线和核心,以转变运行机制为动力和突破口,以变革管理体制为重要保障,对不适应出版生产力发展的出版体制进行根本性、全局性、可持续性的调整,是一场解决出版生产力和出版体制之间矛盾,使出版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的深刻体制革命。

出版体制创新的特点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出版体制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双层属性。体制创新不仅仅是经济体制层面的变革,也包括政治体制层面的变革。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出版业是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肩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它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由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从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层面看,出版业具有产业属性;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的层面看,出版业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作为反映并服务于出版业诸要素及其发展规律的出版体制也就具有双层属性,即与产业属性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属性和由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政治体制属性。相应地,体制创新兼具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双层属性,这是我们推进出版改革的重要依据。其经济体制改革的属性,要求我们在构建新的出版经济体制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调整出版结构,转变微观运行机制,以对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外与国际出版体制接轨;其政治体制改革的属性,要求我们在涉及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时,不能简单地提“以市场为导向”。必须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构建党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导控机制,确保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对不适应出版生产力发展的旧出版体制的辩证否定。出版生产力与出版体制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于出版创新过程的基本矛盾。体制创新的实质就是出版生产力与出版体制这一基本矛盾在动态发展中的解决和矛盾的突破,是对旧出版体制的革命性否定和对新出版体制的创造性建构,是既克服又保留。从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角度,从出版体制的重新构建,从由此引起的出版领域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看,体制创新无疑是一场新的深刻的革命。既然如此,对原有的出版体制就应当辩证地对待,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应全盘抛弃。比如,在创新发行体制、组建发行集团的过程中,不能对新华书店全盘否定,经过长期发展起来的具有光荣历史的新华书店品牌不能丢,它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雄厚的资金储存、运输实力,完整的征订、发货、结算网络,良好的企业形象,广泛的读者认同感,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要抛弃的应是目前社店之间那种松散的、行政干预下的业务协作关系,从而在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店社之间的紧密联合,共同组建股份制公司或集团公司,形成新的发行体制。

  三、是出版改革的核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出版创新是由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与体制创新是同等程度的范畴)、出版物创新、市场创新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体制创新是出版创新的基础和核心。所以要确保体制创新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系统的观念,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手段、体制创新为核心、出版物创新为指向,各项创新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从更大一级的系统来看,包括出版体制在内的文化体制同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孤立地思考问题,体制创新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进行体制创新,必须把它置于国家改革发展的总坐标中来考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走出封闭的小圈子,树立系统观念和整体推进意识。

  四、是出版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出版结构、转变运行机制、变革管理体制,表现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综合变革,但深藏于其后的则是利益关系,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因为,体制创新就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就是要打破地区分割、行业壁垒,打破市场准人限制,就是要革除计划经济体制下旧的利益格局,这就难免会遭到传统观念、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抵制,会造成社会心理震动。因此,推进体制创新必须加强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把体制创新的速度、力度、效益和宏观管理的可控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效益稳定和心理稳定中推进体制创新。

出版体制创新的原则

  第一,坚持正确导向与适应市场需求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出版结构、转变运行机制主要是出版业经济体制层面的变革,必须遵循市场法则,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对出版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是出版业政治体制层面的变革,是关系出版导向的重要环节,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提“以市场为导向”,必须如十五大报告所说“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探索建立充分体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事业繁荣的新管理体制,确保党管意识形态不能变,党的喉舌性质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变。当然,这不是说管理体制就可以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陈旧模式,而是应当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经济规律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

  第二,坚持推进改革与加强宏观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在体制创新过程中,要始终把推进改革的力度与宏观管理的可控程度统一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和政府对新闻出版媒体的控制力,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就改到什么程度,反对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和半途而废的改革倾向,也要防止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病”,确保改得稳,改得实实在在。如在调整出版结构时必须稳妥进行,试点出版集团经有关部门批准,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纳国有企事业单位参股,但要由集团控股。经批准,试点发行集团可吸收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参股,但须由集团的国有资本控股,确保国有经济在出版产业的主体地位不变。对直接决定出版物内容的生产环节和不直接决定出版物内容的发行和印刷等流通环节,在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程度上区别对待。

  第三,坚持“走出去”和确保民族出版产业的主导和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加入世贸组织对出版创新利大于弊,有利于学习借鉴先进的出版运作方式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出版更快地走向世界,因此,我们在创新过程中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探索建立能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抵御“西化”“分化”,掌握对外开放主导权的开放机制,着力在“整合”和“造大船”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以增强竞争力。这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出版物市场的主导权能不能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参考文献

  • 周三胜.论出版体制创新(J).新闻出版交流.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