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公路快速货运是以高时效的货物为服务对象,以高等级公路为基础,依托多层次、网络化的货运站场体系集散货源,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车辆载运货物,利用高效的通信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输组织,实现货物安全、准确、快速流动的公路货运系统。
(1)运输品质参数——“速度”明显提高,服务质量突出“快”字,追求从托运人的发货点到货物运抵收货方全过程的时间最短。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与国道干线网的建设、载运工具性能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安全、方便、及时等运输特征也得到显著改善。部分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已经实现了400公里以内当日往返,800公里以内当日到达,800~1600公里48小时送达。
(2)组织化程度高。通过货运场站(实践中通常称为分拨中心)进行货物集散、中转、分拣拼装,将不同流向的货物按线路进行配载,将小批量货物集零为整;同时通过运输网络,促使不同的运输工具、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使货物在各个环节快速、有序流动,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运送速度,也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实载率和运用效率。
(3)公路快速货运的实体网络形式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络型转变,专业型快速货运企业已出现。一直以来,以线路型运输模式为基础的专线运输企业以其组织灵活、成本低等优势获得了较大的利润空间,线路型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占有较大比例,这类快运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拥有车辆数少,线路途径城市少。但是,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网络形式已开始逐渐由线路型向网络型转变,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发展。网络形式已由最初的只能够到达线路上的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到可到达区域范围内的县、镇等节点,或以经济圈快运为主。以前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大都在传统运输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快运业务,但由于受企业运力、组织能力、管理与观念的影响,很难提供专业化的快运服务。随着快运需求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专门提供快速货运服务的新型运输企业已经出现,业务内容包括配送、混合装载、大范围的网络运输等快运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运输网络的构建还停留在节点层次上,而对于节点的辐射能力以及节点之间运输通道的有效衔接仍缺乏投入。
(4)信息管理发展滞后、货物运输信息流难以有效传输并发挥作用。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实现对车辆及信息流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高,而且公路快速货运系统运行过程中需通过先进适用的通信信息和管理系统来整合系统内各种资源,协作实现公路快速货运的生产过程。国外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大都建有高效的信息系统,如联邦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跟踪货物状态、货物信息的快速收集以及动态查询功能,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保障系统。目前我国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在信息采集、处理以及信息系统构建等诸多方面普遍发展滞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使企业很难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各方快运信息。从其建设看,公路快速货运信息平台的建设与使用陷入恶性循环:信息平台初期建设投入大一投入产出比远未达到预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维护费用大一信息平台遭受非议一信息平台建设决策偏差一信息平台初期建设投入大……
(5)客户服务理念陈旧,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客户服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对服务型的公路快速货运企业而言,拓展和延伸运输服务内容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客户服务理念陈旧,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是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公路快速货运需求方量身打造运输策略,不能主动提供优质周到的深层次服务,特别是在经营过程中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二是传统服务思维还存在,“门到门”等贴近客户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公路快速货运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首先在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处在趋于完成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准时生产制要求时限运输的轻、薄、短小化的物件的运输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庭和个人需用的不定期、轻小型、多样化、非商业性货物运输需求也随着迅速增加。于是,公路快速货运顺应商品经济市场的要求,以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货物为主要服务对象而产生和兴起。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一直在稳步发展,并且已由初期的纵向网络开始向更为完善的横向网络发展。第一代智能公路运输系统已投放市场,其中包括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管理系统及自动收费系统、GPS全球定位及车辆导航系统、汽车自动控速及智能导驶系统等。公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强化和提高,车辆可以实现以每小时120km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公路快速货运的建设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与物质保证。公路快速货运为用户提供快速、经济、安全、便利的运输服务,已成为发达国家道路货运的主要方式,也必然成为发展中国家道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与公路客运相比,公路货运涉及面更广,运送对象千差万别,运送时间及其他相关条件要求各异,运送与组织难度大。快速货运就更是如此。正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的发展远不及快速客运那么快。在我国,公路快速货运除由邮政部门经办的快速邮件收发业务外,其他领域的公路快速货运尚未真正起步。在部分省市,如广东、上海、辽宁、山东等地依托现有的零担运输网和高速公路已在规划筹建快速货运企业。对于一些特殊的货物(主要是鲜活货物、急运货物)实行专运,从运送速度来看,远远快于一般货运。但不论从经营组织、管理规范,还是从运输手段来看,这仅属于速度提高的一般货运而已,因为它不是通过运输生产力水平提高来推动的结果,而是原有生产力水平下开设的一种专项货物运输服务。对于我国整个公路交通行业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公路建设所创造的条件,加速公路快速货运业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及社会服务,是值得认真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公路快速货运业必将成为整个物流服务业的组成要素。
公路快速货运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
1.独立经营快速公路直达运输
运距约800—1500km时,可独立经营快速公路直达运输,实现24h内运达的快运服务。这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限速80—120km/h,以及组织快运服务过程中上门取货、集货、分货及运达地点分货、上门送货等作业环节的耗费时间所决定的。
2.联合经营快速货物直达运输
运距约1000—1500km以上时,由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如航空、高速铁路运输等)联合运输完成货物快运服务,这充分发挥了航空运输及高速铁路长途运输时速度快和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中短途运送速度快和“门到门”直达的优势。
公路快速货运的生产作业流程通常包括:
(1)取货作业由公路快速货运(服务)站派车去客户处上门取货及办理托运手续等项工作。
(2)发货地货运站作业将客户快件货物集运到当地货运(服务)站后,按货物发送方向进行分拣集中及派车装车、办理相应手续等项作业。
(3)长途运输作业车辆自客户发货所在地发车运送货物到货物运达地货运站的全部运输作业过程。
(4)运达地货运站作业将发货地运釆的货物按在本地的运达方向或运输线路进行分货及相应的辅助作业。
(1)顾客至上,实现快速、方便、周到的服务质量。快速货运是公路运输的品种之一,它应当符合货物运输的品质要求,即安全、方便、经济、及时和周到等。在这个前提下,快速货运须体现其品质特征参数—缺速。许多发达国家的快速货运企业均提出在国内任何地点“24小时内运达”的服务宗旨,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方便”体现在托运手续的办理十分简便,一件货物无论经历多少种运输方式或几个中转环节,都可以做到一票到底。即整个运输过程顾客只需办一次手续、交一次费用,甚至打一个电话就能办理托运,收、发货人只须签名即可。
“周到”体现在除了上门取货、快速送货到家外,还为顾客提供货物包装及测试、咨询、跟踪、代办海关手续等一系列完整服务上。
(2)以人为本,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公路快速货运的突出特点是优质服务,各发达国家快速货运企业普遍重视有效激发员工运输生产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尊重员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技能培训,并根据货物快运的要求,制定明确、具体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行定额承包经济责任制等,以保证快速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现,并有力地促使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与员工的个人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企业的快运服务宗旨在全体员工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并见之于行动,企业的经济运行形成良性循环。
(3)技术开发,提高快速货运的效率。公路快速货运是多领域高新技术在汽车运输业的集合,在公路快速货运中不仅要实现货运服务网点布局网络化,而且应加强技术开发,广泛采用计算机和移动通信辅助管理技术,保证各项快运作业的实施。如在货运站场对货物中转分类的机械化、自动化系统中,采用传输带进行货物装卸和分类,传输带终端可伸进汽车货箱(仓)内作业,而在传输带的十几个入口安装电子计算机,在每个入口由操作人员(或系统自动)把入口货物的名称、编号和流向输入计算机,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就可把运往各地的货物分拣到相应的出口处。又如在货物跟踪系统中,对每个送货人员都配备便携式终端机,将贴在货物送货单上的条形码输入计算机,利用遍布广泛的信息基础网络系统,集中到主计算机,这样可以掌握从接货、集货分拣、货物长途运输、运达地货物分拣及送货到客户为止的全过程信息,加强对各项快运作业的追踪检查,提高快速货运的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运动与停顿是物流系统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看,可简要将物流分为“运动相关”和“停顿相关”两方面。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要素应具有如下特征:要素可再分为不同的层次;要素之间相对独立,有差异性,彼此外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并形成一定的结构。物流要素即物流的组成单元,是物流的基础和实际载体。物流要素的选择必须遵循要素的基本特征,根据物流整体全局的表现,可选取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为物流要素。理由如下:
(1)上述要素均可细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物质基础层(可进一步细分为点与线)、软环境层(组织管理方式、体制、标准等)等,这就满足了要素的第一个特征。
(2)虽然上述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作业联系,但是它们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存在运作效率目标的冲突(效益背反现象),实现的物流作业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满足了要素的第二个特征。
(3)上述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物流的运行结构,这就满足了要素的第三个特征。使用同样的思路,运输要素的选取也要遵循要素的基本特征,可将综合运输系统的要素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分析公路运输系统组成部分时,可将公路运输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子系统、公路运输工具子系统、公路运输组织管理子系统、公路运输劳动者子系统。
公路快速货运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正是这种新的运输需求带动运输供给方式发生变革。从硬件看,运输设施设备是物流物质基础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快速货运设施设备是运输基础设施设备的组成成分之一;从软件看,运输组织管理是物流软环境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快速货运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组织形式,代表了运输组织管理的某种发展方向。可见,公路快速货运是较微观层次的物流组成部分之一,如图所示。
2001年美国年度物流发展报告凹01从物流活动由分散到系统化、集成化的角度将美国物流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文献的研究,在1978年以前,美国物流总量的增长速度很快,并且增速的波动幅度也很大。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看,美国物流正处在实践与推广过程中,实业界已经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原材料供应物流与产成品销售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形成并逐步成熟化,但尚未综合化;物流理论体系处于形成时期,有关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数据缺乏。物流总量的粗放式增长对应了该阶段的物流运作效率水平。到了1978年前后,由于美国运输业服务质量低下和服务可靠性难以保证,工商企业不得不保持过度的库存水平,实践中出现的运输、储存问题要求物流运作效率水平的提高。可见,20世纪70年代的物流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物流需求的状况促使新的物流技术方法、物流运作方式产生。
公路快速货运的出现有其技术进步渊源: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商业活动的快节奏和高效率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日益加强,以较高的费用换取快速、优质、便捷的运输服务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新的价值观。时效性、灵活性、直达性是公路运输的优势。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运送速度快,空间通达性好,可深入到工矿企业、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公路运输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等高时效货物的运输,在以较高运输速度为特征的运输体系中有明显的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越来越高,节奏也越来越快,全社会对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时间要求越来越高,而物流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物流需求。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的运输企业在传统的零担运输的基础上开始开展快速货物运输业务。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目前对于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很多,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有其最基本的特点:
1)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方与需方的物流运作形式;
2)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
3)第三方物流是以合同为导向的系列化服务。
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服务内容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有相似之处,但公路快速货运企业的优势在于其送达速度较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高。快速,从本质上讲就是时间缩短,对于托运人而言就是缩短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效率,因为托运人把货物运输在途时间的延长视为一种损失。要保证货物流通时间的最小化,不仅仅需要提高车辆运行速度,更重要是从全过程的角度出发,追求从货运信息的发生到货物运抵收货方全过程货物流通的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优。它要求对货运市场反应迅速敏捷,最方便迅速地将货运信息传递给承运人,最快最好地协调运输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缩短货物在各个环节之间的流通时间,使货物在运输各个环节上高速连续地流通。
在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下,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快速”特征已显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并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邮政、铁路、民航等其他运输组织方式在送达速度上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快速化。所以,公路快速货运系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快速”优势,培养其核心竞争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点在于:实现规模化运营;拥有专项资源(网点、干线车辆、分拨系统);保持与客户的长期良好关系。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干线运输速度;提高分拨系统作业效率;提高末端配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