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General Practice)
目录 |
全科医疗是指将全科家庭医生理论应用于病人,以家庭和社区照顾为主的一种基层的医疗专业服务,它是一种集合其它许多学科领域内容一体化的临床专业,同时运用家庭力学、人际关系、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提供服务。特点是长期负责式照顾,与服务对象建立某种服务关系,发起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服务。
(1)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与全科医学的产生紧密相连。以传染疾病和营养不良症为目标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功,使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许多国家人口统计的“金字塔”都在逐步变形,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日趋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于7%——进入“老龄型社会”。我国从2000年起,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26亿,进入老龄社会,而且每年以3% 的速度增长。进入老龄后慢性疾病增多,自我活动及社交出现障碍,使“健康”与“长寿”成为相互矛盾的问题。如何在社区发展适当的医疗照顾,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各国公众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疾病谱及死因谱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及营养不良症。随着公共卫生的普及、营养状态普遍改善,传染病及营养不良症在疾病谱及死因谱上顺位下降,并为慢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所代替,如心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意外死亡。与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的新传染病出现了,1979年美国发现了第1例艾滋病患者,而目前爱滋病感染者,遍布全世界各大洲,人类陷于对现代“黑死病”的恐怖之中。
(3)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是指医学整体上的思维方式或方法,即以何种方式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又称“医学观”。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哲学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运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寻找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并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称医学生物模式,它目前是在医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法,也是大多数专科医生处理自己领域问题的基本方法。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在于,无法解释某些疾病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造成疾病的种种心身不适,无法解释生物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性,更无法解释慢性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考虑病人及其生活环境,并随着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多因、多果、主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它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整能力决定健康问题。
(4)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60年代以来,各国都面临医疗费用的高涨问题,其主要原因为高技术医学发展和人口的老年化。高技术医学发展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而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收效甚微,即成本的投入与实施效果相距甚远。据估计85%以上的卫生资源消耗在15%危重病病人身上,15%的资源用于大多数人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作用,即以较低费用、较少卫生资源获得较满意的健康效果。
(5)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重视基层。现在以社区为基础的正三角形(金字塔形)医疗保健体系已得到公认。宽大底部是立足于社区、提供基本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的门诊机构;中部是二级医疗、慢性病院,处理常见病;顶部是利用高技术处理疑难危重问题(冠脉搭桥、开颅、器官移植等)的少数三级医院。这种正三角形意味着,在基层能用价格合理的基本技术解决90%左右健康问题,仅少数人转诊到大医疗机构进行专科治疗,再转回基层作后续服务。优点是各司其职,大医院将精力集中于疑难危重问题和高技术的研究,基层机构则全力投入社区人群基本医疗保健工作。
1.全科医疗是一种高素质的医疗保健体系,结合传统医学,集“医疗—预防—康复”、“个人—群体—环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为一体的专门学科。
2.是以个人为主体,以家全科医疗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保健单位;全科医疗为病人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涉及生物医学和人体全科医疗结构功能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医学伦理学、健康教育学、营养卫生学、医学心理学等方方面面。因此,一般认为专科医学是向纵深研究发展,而全科医学则是横向研究发展的专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