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信息扶贫

  	      	      	    	    	      	    

目录

什么是信息扶贫

  信息扶贫是指政府社会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活动的开展来解决信息贫困者的信息贫困,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贫困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1]

信息扶贫的方法步骤[2]

  信息扶贫的方法步骤是灵活多样的。笔者认为下列方法步骤既是切合实际的,又是可行的。

  1.聘请有关专家到各个扶贫点进行调研,写出项目建议书

  扶贫地点确定以后,首先要聘请有关专家深入扶贫地点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第一产业方面,适合发展何种特色农业经济或畜牧养殖业等;第二产业方面,根据当地资源,适合建立什么样的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方面,看看当地有没有旅游资源和服务业方面的开发项目。专家们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以后,还要进一步分析论证其是否可行。比如:当得出某扶贫点适合兴办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结论以后。那么。就至少要对国内外市场大致进行一番调查研究。看该产品在市场上是稀缺,还是饱和?看该产品的发展前景如何?看生产出该产品的成本如何?是否低于市场价格?以及凭我们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能否为其研制第二、第三代产品?即使不能,也要考虑能否在现有设备稍加改造的情况下,尽快转产二、三代产品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得出该扶贫点适合发展什么的结论,并写出项目建议书。

  2.多方开发有用信息

  应根据专家的项目建议书,有针对性地从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从政府有关部门,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诸多方面开发有用信息。

  首先,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科研院所、文教系统的单位大都有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比如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和资料室,不仅有取之不尽、经常更新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还有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专业人才。只要有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文献资源中查找扶贫点所需要的信息,是他们轻车熟路的本职工作。

  其次,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尽管是一项工作量卜分浩大的工作,但对于科研院所、文教系统的单位来说.开发网上信息资源至少具有两大优势:其一是网络设备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网计算机,可以说比比皆是。其二是人才优势。特别是高等院校,除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外,还有数以千计召之即来的学生网民,绝大多数学生网民能够成为信息扶贫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检索,根据扶贫点用户的要求,下载有关专业领域的信息,汇集成一个数据库。这是一项既能达到信息扶贫目的,又能锻炼学生能力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第三,要从专利局、科委、科协寻找适合扶贫点发展的科技信息。我国成熟的科技成果大都为专利局、科委、科协所掌握。因此,要派专人去这些部门搜集或购买适合扶贫点发展的科技信息。科委、科协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部门,只要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社会进步。那就有可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专利局尽管有所不同,但只要认准是适合扶贫点发展的高科技成果,那就不惜重金也要把专利买下来去扶贫。

  第四,要到有一定科研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去寻找科研人员的最新科研成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高新技术成果的主要生产地,在那里,有许多最新的高科技成果亟待转化,我们要从中选择有用信息,为信息扶贫所用。

  3.要组建信息扶贫队伍,深入扶贫点进行信息扶贫

  从各方面收集到扶贫点需要的信息以后,还要组建起一支信息扶贫队伍。因为这支队伍要深入农村.面向农民实地宣讲,因此,要求这支队伍的成员,既要懂专业技术,又要有深入浅出的El头表达能力,还能吃苦耐劳,且乐意下乡到扶贫点进行信息服务。他们只要带上笔记本电脑、电子投影仪、自制PPT文件等,就可以很直观地为农民朋友们宣讲。农民朋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用信息,或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养殖业,或兴办第二、第三产业。

  信息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并不是以农民朋友发展起特色农业经济而就此结束,也不是给扶贫点兴办起几个企业来就终止。恰恰相反,信息扶贫至此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信息扶贫单位,要对扶贫点以后兴办起的产业负责任。比如兴办了一个企业,要对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负责任。这里所说的负责任特指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负责为其跟踪市场供求信息;另一方面要负责为其跟踪该产品的第二、第三代产品或替代产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扶贫点的村镇产业认清方向,才能呼唤农民调整、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产业,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

  信息扶贫说到底不过是开发式扶贫的最佳配套扶贫方式,因此.它必须结合扶贫主体的其他扶贫内容共同进行。诸如: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治理环境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贫困地区的农民真正脱贫致富。

我国信息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3]

  1.信息扶贫的主体单一。长期以来,政府负责信息扶贫的治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例如,2003-2007年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2002—2006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累计投入6.27亿元;科技部对“缩小数字鸿沟一西部行动”项目投资2亿元,西部l2个省区也都投入了配套资金。“十五”以来,我国在农村通信基础建设上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到2007年底,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到99.5%。为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目标,中央财政2006-2007年共安排3O亿元。虽然,我国在信息扶贫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为我国数字鸿沟的缩小做出了主要的贡献。但是,只靠政府治理数字鸿沟毕竟财政能力有限,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24次调查显示,在2009年,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正在逐步加大,规模达到了9565万人13]。虽然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网民数量的增长与整个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来比,还是微乎其微的。

  2.忽视信息资源建设和农民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贫困是一种能力贫困的表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为农民信息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基础技术平台,但是信息脱贫的实现还需要通过农民自身来提高信息的判断、选择、整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与竞争能力的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地区获取信息资源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扶贫的目标。

  3.信息扶贫政策评估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信息扶贫政策的评估主体主要由国家互联网中心负责。而且,国家互联网中心对于农村信息扶贫发展状况的评估只占其评估内容的一小部分,评估内容也只关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的数量上。评估主体单一而且评估内容并不完整,严重影响了信息扶贫的资金投入、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政府部门缺乏政策评估意识;第二,政策评估主体单一。评估主体主要由官方机构来担任。第三,扶贫政策的评估缺乏多层次、系统的评估体系。第四,政策评估缺乏连续性和监督机制

我国信息扶贫政策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扶贫政策目标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生活需要。正是为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才有必要制订和执行公共政策。以人为本既是信息扶贫政策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也是信息扶贫政策的最终目的。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信息扶贫政策就是以提高农民信息能力和权利为基础,扩大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农民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建立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以农民为本的信息扶贫政策模式。政策的扶持是我国信息扶贫的重要后盾,我国作为有9亿农村人口的国家,信息扶贫光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从目前我国信息扶贫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也将不断在政策上扩大和调整信息扶贫政策资金的利用渠道,加快缩小我国信息分化的严重趋势。信息扶贫的模式也将走向以政府扶持为主,市场参与为辅的以农民为本的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地区贫困的程度,采用市场分级制参与的模式。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属于准公共物品。依据地区贫困的程度,允许和政策上支持市场的参与将会扩大信息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和加快信息脱贫的速度,为农民信息能力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信息资源建设:政府、市场、公益组织共同参与模式。政府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应承担主要的责任。尤其是农村电子政务建设中,关于农业政策、法规、农村财务管理、土地管理、劳务输出、惠农政策、涉农收费、村干部报酬等有关事宜,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向农民公布和形成各种信息资源库,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各种渠道。利用电子商务网站,也可以发布国内外各种农产品的需求、种植信息等,为农民获取商务信息和贸易洽谈提供了重要的桥梁。在我国信息扶贫的建设中,公益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国村落工程项目、中国信息扶贫网、微软信息技术项目就是由一些公益组织发起,帮助广大农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网络与便民服务中心,配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解决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信息贫困人手,着力开展信息化扶贫。

  (3)农民信息能力、权利的建设:以信息致富为路径,培育农民的信息素养。在当今时代,知识、能力是一种基本社会力量。谁拥有了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便拥有了相应的社会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讲,知识与能力构成了自由的基础。农村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农民本身的素质导致了信息获取的能力和权利较弱。因此农民自身获取信息和知识能力的提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同时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前提。

  3.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扶贫政策评估体系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目标可持续、调整或者重新制定的依据。通过政策评估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信息扶贫政策的效率和效益,为合理的配置资源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信息扶贫政策迈向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步骤。与国外信息扶贫政策相比,我国信息扶贫政策宏观设计比较多,在政策设计中,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比较少,这是政策实施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信息扶贫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基础设施的评估只能体现信息扶贫发展的一个方面。信息扶贫的内容评估中,尤其是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农民信息能力的培育等方面的评估,对于信息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政策评估对于正确评价扶贫工作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锦.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A).现代情报.2006,3
  2. 雷香花.信息扶贫浅谈(A).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
  3. 迪莉娅.我国信息扶贫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A).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