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事业编制

  	      	      	    	    	      	    

目录

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事业编制的的作用

  明确事业编制的定义,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保证作用。按照国家和社会需要和国家经济的能力,做到需要和可能相结合,以保证事业单位正常、协调、高效的运转。

  (2)调节促进作用。合理配置编制,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在职能明确的前提下,没有同工作量相适应的人员是不行的,有一定数量的人员,而没有适应工作的人员也是不行的。只有编制合理,才能提高效率,推动事业的发展。

  (3)监督控制作用。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编制的管理,能有效地防止和制约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盲目增长。

事业编制使用范围

  事业单位编制所涉及的范围,从事业单位的统纠‘分类来讲,主要适用于各类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城市公用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事业等单位。

  1. 教育单位。研究生院、部,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等。
  2. 科学研究单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科学研究单位等。
  3. 勘察设计单位。工程勘察院、设计院(所、中心)等。
  4. 勘探单位。地质调查、探矿队,地质测绘队(所)等。
  5. 文化单位。艺术、群众文艺、图书文献、文物博物等单位。
  6. 新闻出版单位。新闻传播单位,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编辑单位等。
  7. 广播影视单位。电台、广播站,电视台(站),影视制作单位,放映单位等。
  8. 卫生单位。医院,疗养院、休养所,卫生保健、防治单位,卫生检验单位,血液事业单位等。
  9. 体育单位。运动队、俱乐部等竞技单位,训练基地、比赛场馆等体育设施单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等。
  10. 农林牧水单位。种子站、植物保护所(站)、土肥站、农机站、农技站、农业实验站、动植物检疫所(站)、水产养殖、试验场(站)等农业服务单位,农业自然保护单位,实验林场、苗圃、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防灾保护站、森林检疫所(站)等林业服务单位,林业自然保护单位,良种、配种站、畜牧试验场(站)等畜牧业服务单位,水文勘测站、水文站、水流域管理站(所)等水文单位,防汛调度中心、水利工程队(站)、水利站等水利单位。
  11. 交通单位。公路养护段(站)、工程监理站、工程造价管理站、管理所、汽车检测中心(站)、稽查征费所等公路事业单位,航道养护、港监、救助打捞等航务单位。
  12. 气象单位。气象管理单位,气象观测站、防雷(雹)站等气象预测单位,气象台、气象站等气象预报单位。
  13. 地震单位。地震管理单位,地震台、地震站等地震预报单位,大地测量队等地震预测单位。
  14. 海洋单位。海洋管理单位,海洋站等海洋观测单位,海洋自然保护单位等。
  15. 环境保护单位。环境监测站、大气监理中心、环境标准站,自然保护单位等。
  16. 测绘单位。测量队(站)、地图制作中心、综合测绘队等。
  17. 信息咨询单位。信息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等信息单位,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企业经济调查队等统计单位,咨询服务中心(站)等。
  18. 标准计量、技术监督、质量检测单位。计量、标准化所(站、中心),技术监督、质量监督所(站、中心),工程监理站,产品质量检测、压力容器检验、进出口商品检验所(站、中心)等质量检测单位。
  19. 知识产权单位。专利商标版权等单位。
  20. 物资仓储和供销单位。国家专用粮库、普通粮库等物资仓库,供销站。
  21. 房地产服务、城市公用单位。房地产服务单位,同林绿化队(站)、公园等园林绿化单位,环卫所、清洁卫生队、管道疏通队(站)等城市环卫单位。
  22. 社会福利单位。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福利单位,荣军院、干休所、伤残军人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康复治疗单位,殡仪馆、火葬场等殡葬单位,烈士陵园等。
  23. 经济监督事务事业单位。律师会计师、统计、价格事务所等。
  24. 机关后勤服务单位。食堂、水电班、车队、门诊部、医务所等机关后勤保障单位,房屋修缮队、房管中心等房产单位,招待所、宾馆等接待服务单位,文印室、印刷所、总机班等文印通讯事业单位,幼儿园等。
  25. 其他事业单位。人才、技术、外事交流中心(站),资金清算(结算)中心,驻外地办事处等。

事业编制的特点

  (一)使用范围广泛。事业编制包括教科文卫等各个行业,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勘查设计、资源勘探、后勤服务等体制改革的扩大和深化,事业编制的使用范围将逐渐缩小。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能够面向社会、进人市场的单位,将不再使用事业编制,而是逐步规范,分别使用行政编制和企业编制。如开发应用型科研单位和勘查设计单位等,都将改为企业或进入企业。

  (二)总量不断增长。事业单位从总体上分析,属于第i产业的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各类公共设施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和人员将不断增长,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一些事业单位门类在改革的推动下进行着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调整,有的直接转为企业,有的与企业联成了一体,还有的在所有制性质上正发生着变化,甚至一些传统的事业单位门类也有消失的可能,但是事业编制总量会因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就业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增长。在fl-;蛇lJ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则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即使现在仍然由政府举办的许多事业单位,也将逐步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经费开支形式多样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来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因此,事业编制的经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费全部由财政拨付,有的由财政拨付部分经费,有的则实行经费自理。

  (四)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定员标准。根据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工作量、工作方式的不同,事业编制可以有多种定员方法和标准。每一种定员标准,都是围绕本类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和社会功能,通过研究人员的比例和结构及内部组织,运用一些专门的测算手段、方法,来确定人员编制,使之达到科学、合理,以便在总体上提高效能。

  (五)受经济因素的约束较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投

  入,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经费。如果一项事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那么为保证此项事业迅速发展,就必须很快配备或增加人员编制,缩短其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使此项事业的效益尽快地体现出来。反之,如果一项事业缺乏必要的赖以维持日常活动的经费,那么就必须削减人员编制,甚至撤销工作机构,停止其活动。因此,国家事业编制是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编制的基本要素

  通过对编制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编制有以下四要素:

  (一)编制的性质,就目前事业单位而言,应当以全民事业为主。事业单位人员的需求量,从一定程度来看,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编制是一种职位(岗位)的分配。由于人员编制是按照功能和职能来确定的,因此它同各种岗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是确定分类标准的主要依据。

  (三)编制是一种数量的概念,是由编制管理机关确定,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制约力,一旦人员编制确定之后,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具有编制自发膨胀的特性,所以必须要有编制控制。

  (四)编制体现了社会公益性的特点。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国家拨款,充分反映了我国事业单位同人民生活的关系,这是我们国家办事业的方向。

事业编制测定

  事业编制测定仅仅是编制管理过程中的起始环节,它必须继之以评价、审批和复核才能构成全过程。但以往的编制管理中往往忽视评价、审批、复核等环节,因而明显地影响了编制管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一)编制测定结果的评价。编制测定是以定编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发生的工作量为出发点的。而编制的下达和实施则涉及到定编单位的人、财、物的可能性、社会需求的必要性。依照这两种方向,可确定编制测定结果的正向评价和逆向评价。

  1.定编结果的正向评价(或称技术性评价)。南专家对编制测定中采集的工作量分析数据、推断方法和定编模型的正确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并可借助经验数据和抽样检验来复核定编的最终结果。如正确性不足可对其提出修正意见。

  2.定编结果的逆向评价(或称政策性评价)。由专家或主管部门对定编结果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价。它可分为两方面,其一为可行性评价,包括:人力条件,即领导成员、业务骨干及工作人员的可配置、适应性等;财力条件,即经费来源,工资、业务费的收支平衡状况;物力条件,即房屋、设备、材料是否适应人员规模的需要。其二为必要性评价,包括:配置需求性,即对该类人员的原先不足或多余状况进行评价,确保新编制配备能符合需求;配置效益性,即对该编制人员的配置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预期情况分析。重大的编制测定结果应由专家进行上述评价后才能实施。

  (二)编制的测定。编制测定分为自测或被测。自测是用于改善内部管理,被测则用于上级机关对下属机构或部门的编制决策和程序规定明确的权限。

  (三)由于编制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编制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需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在编制测定并批准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须对原定编制情况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的结果可提出编制修正意见,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