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公布了,8月份全国的 新房交易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38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32%。
此前包括成都和上海楼市的交易行情都比较好,但8月份数据看也有所回落,其中上海环比降速为11%,而成都降速为29%。
交易量数据的下滑加上某某城市房子低价抛售, 气氛到了,恐慌顿时就蔓延开了 。 那么抛售潮真的已经来了吗?
恐慌主要由部分虚高城市蔓延开来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环北京楼市的代表, 廊坊 ,而廊坊又以北三县 燕郊 、大厂、香河为典型。成交价格距离最高点竟然跌了50%,用腰斩这个词简直太合适了。
可以看到,燕郊从2014年均价不到一万,到2017年初,飙升3倍,均价达到3万多,随着317新政的实施和房住不炒政策的实施,燕郊的均价现在基本已经腰斩,在1.5万-1.7万的区间徘徊。
这算不算抛售?即使它房价高的时候市场也有限,只是被有心人炒作出了环京概念,环沪也有相似之处,不过环沪一些城市也有所区别,真的离上海越来越近了,通地铁,通社保,公积金互通,这些都拉近了距离,但是我们看看大疫当前,环沪上班族,天天来上海上班,那是“取经”的体验。
所以说价高也没市场,价低也没市场,何来抛售?本身就是个数字游戏罢了
目前政策的风向明显是保楼市
银行连续降息、一线城市落户门槛放宽、部分区域限购降低门槛等等,这一系列的操作还不够明白吗?就比如近日上海的几个风声,说二胎或三胎家庭可多买1套房,还有核验价的放宽,虽然这些都未被证实,但是市场的预期一定是宽松的,市场不会骗人,这些风声传出后,一些区域上架的二手房价格确实有所增长。
此外,二胎、三胎除了解决人口问题以及老龄化问题外,其实也是一定程度的刺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吗?家里添丁了,不得产生改善性需求吗?
还有一点,个人住房贷款仍是银行最优质的业务,没有之一。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普遍在0.3%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无处不在内卷,贷款也一样。
农行2021年各贷款业务的不良数据
工行贷款业务不良数据
都知道银行针对个人的贷款业务类型不少,主要分为,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农行数据显示,前三者的不良率分别为0.99%、1.33%、0.64%,而 个人住房贷款仅为0.36% ;工行的不良数据同样如此, 0.24% 的不良率在所有类型的贷款业务中表现最优。
如果房子都降价抛售,产生大量的坏账,种种的金融风险是任何一家银行不想看到的,那么银行的背后又是谁呢?
房子的属性本身也不利于迅速变现
房子的交易周期比较长 ,一般二手房的平均交易周期在90天左右,新房可能快一点,一般能做到30-40天左右,全款的能更快些。
其次是 交易成本太高 ,契税、增值税、个税、中介费,一堆隐形成本,不是你说割肉就割肉的。
标的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商品 ,闲鱼上降点价抛了就得了,如果你是业主,你100万买的房子,现在跌到30万,还背着70万贷款,你会卖吗? 宁愿装死,也不会割肉 啊!
总结
降价销售的现象会在某些城市发生,但一定都发生在之前虚高的概念城市,没有产业和人口支撑,泡沫被捅破是迟早的。但是如果发生在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我不信,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