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这种诞生于日本的潮玩,最初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欧美后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盲盒作为一种潮流玩具,盲盒精准切入年轻消费者市场,众多如考古盲盒、文具盲盒、美妆盲盒、零食盲盒等“盲盒+”商业模式也迅速产生。
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所谓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盒子里装着样式多样的可爱玩偶手办,但盒子上并没有标注具体是哪一款,以其限定款的饥饿营销方式,极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复购欲。专家认为,从宏观消费环境来看,在当下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销售已从贩卖商品发展为贩卖娱乐,“盲盒经济”的热潮也由此而来。
随着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大力发展潮玩盲盒,盲盒模式开始渗透到各种商业领域。回顾2020年和2021年,前有各大食品企业相继推出盲盒礼盒,后有各旅游平台争相售卖机票盲盒,为什么企业那么热衷于盲盒模式?是什么让消费者对小小的盲盒如此着迷?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有几个方面的解释: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炫耀性消费、体验经济、锚定效应,可得性启发和翻本效应。
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大众心理,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商家通过许多明星网红的拆盲盒视频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攀比心理和炫耀性消费:盲盒对于消费者自身的附加价值,拥有盲盒便是消费者个人财富,生活方式、地位或是其他方面的象征,攀比心理和炫耀性消费便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体验消费:随着消费升级,当今的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低层次的物质消费,偏向于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而盲盒能让消费者获得这种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让消费者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快乐,反复购买盲盒,便能反复获得快乐,这便是促使消费者持续购买盲盒等原因了
锚定效应:盲盒的定价仅相当于一杯咖啡的价格,这貌似是个不错的价格,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锚定使其认定盲盒的价格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若是抽中隐藏款,还能大赚,这就从心理上把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大大地降低了,从而引发购买
可得性启发:商家安排了大量网红在网上发布拆盲盒获得隐藏款的视频,这引起消费者的认知偏差,以为隐藏款很容易获得,这便是可得性启发
翻本效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赌徒效应,因为前期买了大量的盲盒,却一直没有获得隐藏款,虽然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沉默成本,但是消费者存在侥幸心理:我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再多一点也无所谓,说不定就有了呢,再加上可得性启发的影响,自然就停不下来了。
营销玩法
增加曝光度,多渠道销售:
盲盒经济的头号泡泡玛特就采用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的模式。线上的官方旗舰店之外,线下采用自营门店、快闪店、无人贩卖机的多种形式。积极地在一二线城市各大商场商圈铺设渠道,使人们时时刻刻都能看到盲盒,增加曝光度
增加话题度,跨界联名、IP宣传
典型的盲盒玩法是采用跨界联名的模式,在产品设计中加入大众所熟悉的IP元素,以“情怀”牌打入对这个IP感兴趣的群体,扩宽了产品的受众面,增加了品牌的话题度和关注度。然而联名的IP选择也是一门学问,并不是大热的IP就适合合作,需要考虑IP和产品有无共性,IP的形象和品牌营造的形象是否相符。
增加成瘾性,游戏趣味
盲盒产品与其它商品不同的一点是:产品在售卖时就具有游戏性质——买家在打开盲盒时,就像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神秘性、未知性给了顾客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购物游戏化,在精神层面给了顾客满足感。
增加渴望度,设置隐藏款
盲盒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一个系列都存在一个抽中几率十分小的隐藏款,而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品牌在营销中往往使用这个为卖点,进行饥饿营销,增加顾客对产品的期待程度,从而进行多次购买行为。
增加社交性,打造社交APP
打造了盲盒社交APP“葩趣”,消费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喜欢的设计师的最新信息,还可以和其它消费者进行交流、分享盲盒心得,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从而使消费者更热衷于盲盒文化,变相增加了顾客粘性。
本文意在分享,如需完整方案,或是软件开发、模式策划,了解电商软件等相关信息或其他方向电商问题的读者,可以私信小编,或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
内容编辑:X_Exusi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