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揭秘】老师、学生、家长的三角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反而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难,很难,非常难......

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已经离我们远去,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除了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应意识到,学校与家长是应该紧密联系、不可拆分的“共同体”。

或者,我们可以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者形象的比喻为三角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三角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就这一问 题,简单的阐述了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根据和原理。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

我们通常把这三者比喻为三角关系,所谓“三角”关系,如下图:

①代表的是学生,②代表的是家长,③代表的是老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来辅佐,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构成了一个巩固的三角形。而各自的联系直线,就是之 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把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点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下面2个点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协作,支撑着顶点的学生。那如何看待这三个点呢?

一、三个点

1、顶点——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想法,不再是唯老师是从的学生党,也不是为父母之命的听话党。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支配,不愿意一味的听指挥受束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逆反心理,而且喜欢照着自己思路、想法去做,即使错了,也不后悔。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 神。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想法,喜欢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2、右点——老师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存在于“发号施令”的旧模式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提高素质,老师要先提高素质。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必须从居高临下的态势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互助,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时,班主任要成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成为一位睿智的决策者;活动中,班主任要成为一个热情、和蔼的朋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助手,成为一个引路人。

3、左点——家长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的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而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行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家长文化程度高,就能主动指导子女学习,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准与学生品德面貌存在着极高的相关。

虽然家长的层次有差异,但家长爱子女却是相同的,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必须有一点使家长明白: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子女的爱必须有理智,有分寸。只有这样,爱才能转变成为对子女伟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发挥爱特有的教育功效。

要让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走向社会,成为普通人的居多,是小草就让其点缀大地,是大树就让其成为栋梁。如果脱离子女的实际水平,一味追求高水平的期望并不现实。

“二点一线”的关系

1、学生——老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效果。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协作和情感的交流两个方面。

学校中师生间的活动都具有协作的性质。教学活动中体现为教与学、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若以渊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讲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则会以集中的注意、活跃的思考及积极的学习态度配合教师的活 动;劳动、团队活动及其他活动中,这种关系体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处理得好,不但活动能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在这种活动中得到较大的收益。

师生双方的活动中,也有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指导、不听话、学生与老师背道而驰的现象,这就涉及师生的情感交流问题。老师就要经常与学生谈谈心,说说心理话,也要本着一颗耐得住的心,一颗爱孩子的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

2、学生——家长的沟通

作为家长要善于与孩子谈心,以理服人,摆脱过去以权威压人的模式。应该常与孩子谈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他们探讨问题,开阔思路,启迪智慧。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让他们具有是非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平时,要多正面鼓励他们,可用语言、目光表情达意,也可以进行物质鼓励。但不要随意伤害孩 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不良言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对孩子的行为,可以进行必要的惩罚,但方式要适当,不要唠叨个没完,不要对孩子说不可救药之 类的话,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避免重犯错误的方法。

同时,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参与兴趣活动,增进对子女的了解。比如:家长与子女可以一同去参观访问、旅行展览,以增加互相接触、沟通的机会,培养共同的爱好,增进共同的语言。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适当的给予安慰和支持,鼓励他们要有战胜困难、挫折的决心。

当父母和孩子因为孩子的某些问题意见相左的时候,协商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协商,父母更容易达到他们的目的。在协商 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作一些不影响原则的让步,可以使孩子很快地同意父母的要求。协商可以满足孩子的独立意识,有助于孩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父母把问题交 给孩子自己去想的时候,孩子就会尽可能想最好的办法。协商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父母向孩子征求意见,孩子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被尊重感,孩子的自 尊也就会发展起来。有助于孩子日后参与社会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孩子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会被拿来解决他所生活 的群体中的问题。

3、老师——家长的互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 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样,教师不但对学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 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的责任。

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态度、内容、方法。要知道,天下的老师和家长一样,有着共 同的目标和责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已深深嵌入国民的灵魂。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家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养轻育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学校整合家庭教育力量中要解决的一个问 题。教育合力如同物理学中的二力合成,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一致时,教育就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现今教育中,教育合力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与家长互动不够,双方交流不够,了解不够。而教师在这中间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应更主动,更积极地做好这个工作。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成功与否,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互动、关系紧张,在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中,受损的是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因为学生缺乏成就和行为不良而抱怨父母的倾向日趋突 出;同样,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和行为问题而不断抱怨老师,两者之间相互抱怨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建立良好关系,尊重和理解家长、进行有效、和谐的合作,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教 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呢?对待不同层次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互动。

比如,我在假期布置了作业,就是“亲子活动”,形式、 内容不定,目的是让学生与家长多一些的接触、了解和相互关心,并且让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工作。到假期结束后,请家长在学生的活动情况中,给予正确的评 价,以便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而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也可借此与孩子多沟通一下。家长在反馈表上填写你的观点、建议等。让教师与家长互动起来是重 要的,老师是暂时的,家长是终身的。

所以,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这样就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合力使得我们双方紧密结合,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角关系的纽带—— 情感

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情感起着联系作用。情感是学生学好知 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黄色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新桥梁,也缩短 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 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 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所以,只有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感化学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每位同学,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孩子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爱能够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父母亲的轻轻的微笑、一句夸奖、一次拥抱、一次抚摸都能使孩子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自尊心人皆有之。虽然他们还是青少年,但他们与成人一样要求人格 上的平等。为此,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少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做某一件事,父母首先要肯定他的成绩、优点的一 面,让孩子自己能独立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做好,给孩子树立一个信心,与此同时再指出下次再做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愉快地接受父母 的指导。

家长们万万不可开口就是指责,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如果在做事过程中体验过度的失败、羞辱、不信任、内疚等情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逃 避做这件事。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让他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对其积极情 感会不断地获得发展。加强孩子的情感教育,促进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责任。

情感是相互的,当你付出了,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学生有着敏感的心 灵,细腻的想象,他在活动参与中,在平等交往与对话中,在感受到被人赏识中,在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关爱。在潜移默化的情感教 育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形成的是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氛围。

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学生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主体,他们需要后两者的指引、教导。其中,这既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的配合与齐心的协助,还要家长对老师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只有三者形成一种默契,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好一个孩子。

搜索建议:
热评

 无效婚姻财产分割原则?

问:无效婚姻财产分割原则?律师解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婚姻无效的情况,比如未达法定婚龄,重婚等。那么无效婚姻财产分割原则是怎样的呢?法律知识网小编为你答疑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