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三峡大坝下的鱼群引热议,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百斤鳡鱼时隐时现”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议。
主要是在这件事情之下,很多人都在讨论,长江“忧患”——鱼满为患等问题,的确,从这一篇文章之中的视频画面显示,这鱼儿真的是太多了。
所以,大家很担心,会不会这是长江资源巨变的一种征兆,如果“鳡鱼泛滥”,会不会最终导致其他鱼类资源出现问题,这就是大家的热议的根本。
其实从长江的本质性问题来讲,长江之所以禁渔,责任完全还是在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上,是人为的过度影响导致了该问题的出现。
长江我们又称之为母亲河,该河流跨越我国东西多个省市区——包含了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终流入东海,其中流域面积也是高达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水源,赋予了我国长江文明的发展。
当然,如此强大的流域面积,也成为了我国水能开发的聚集地,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
同时,在淡水资源之下,也造就了我国长江不一样的生态资源,其中生物资源极其地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有淡水鲸类2种,鱼类424种,浮游植物1200余种(属),浮游动物753种(属),底栖动物1008种(属),水生高等植物1000余种。
其中大家最喜欢的白鱀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长江江豚等生物都在我国长江可以见到,但是很遗憾的是,随着人类对长江资源的大规模捕捞,最终引发了不少生物资源的减少,甚至面临灭绝以及已经灭绝的局面,白鲟就是宣布灭绝的物种之一。
所以,是有点可惜的,也就是因为这样,人类的过度开发,最终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这也是十年禁渔计划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不保护,长江可能根本就没有鱼可以食用了,长江的鱼苗都快捕捞结束了。
所以,我国实施长江禁渔之后,是针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小河流实施的,所有鱼类都不允许捕。
然而,虽然我国长江禁渔执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人看到了我国长江流域的鱼儿已经是成群出现,让很多人担心“鱼满为患”的局面。
包括这一次——“三峡大坝下的鱼群引热议,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百斤鳡鱼时隐时现”引发热议,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长江鱼儿爆发式增长,真的会“鱼满为患”吗?
的确,从这次的视频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湖北宜昌出现长江鱼群,坝下水面被染黑,鱤鱼、鲢鳙是成群出现,并且这就是属于三峡大坝的区域。所以,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鱼群活动,真的是太多了。
而这一篇文章提到的鲢鳙,是属于其中的一种,鲢鳙我们又称之为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该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
而这种鱼在我国分布其实十分地广泛,自北至南都有分布,并且该鱼生长速度极快。
其肉质鲜美,一向被列入大型上等食用鱼类。
而我们能够在长江之中看到这种鱼类,或者这次直接讨论的三峡大坝区域看到它的足迹,这也说明了该鱼适应在该区域,并且捕食其他鱼类也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所以,也不至于很多人说的呈现爆发式增长,“鱼满为患”的局面,并且长江也是连通我国海区的,始终会有一个平衡点的支撑。
而且,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多的鱼儿也不容易,说明了我国长江保护成效显著,如果在这段时间我国真的就如很多人呼吁的那样,进行对长江的开放,那可能再凶猛的鱼,最终也会被捞得干干净净。
所以,不要用鲢鳙本身的性质,来衡量“鱼满为患”的问题,长江“征兆”,也并不会因为某个鱼群而出现巨变的模式,只能说大家担心有点过度了,而且,这也不是首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在2023年以来,我们也介绍了多次关于长江的成效:
安徽池州市黄湓大桥黄湓闸下,鱼群翻腾,甚至还因为水中的鱼儿太多,导致江水都被“染黑”了,居民说自己60年才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重庆万州出现大规模野生鱼群,护渔队员表示,这么多的鱼,这么大的鱼,还是护渔队成立以来第一次见到等等。
在介绍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多人也是在呼吁我们进行对长江鱼儿应该放开区域性进行捕捞,鱼儿太多会泛滥,我们也提到了,鱼儿再多都不会泛滥,曾经没有人类捕捞长江鱼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泛滥吧?我们才禁渔没有几年,就泛滥了,这太看低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了。
长江是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不可能出现那样的局面,当一种生物增加的时候,食物链上的其他物种也会随之变化,只要没有人类的干扰,会生活得更好的。
总结
整体上来说,除了外来物种我们有必要清理一下之外,本土的物种还是要以保护为主,毕竟是维持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算是未来真的开放了,我们也只能捕捞外来物种。
当然,很多人可能也不会那么听话,所以,永久性对长江禁渔吧,偶尔开放一下钓鱼者就行,只要使用了其他大型捕捞工具,那就直接处理。
所以,保护长江我们应该继续,只有这样的鱼群规模变得更大,才能够说明我们生态系统变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