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如何通过化脾湿的办法,来治疗关节疾病的。
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医案故事吧。你看完,就都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5岁,医案记载姓于。
这个人,整个右侧胳膊都感觉疼痛,关节不灵、滞涩。治疗好久,不见起色。
多处求医未果,她决定看中医试试。
刻诊,见患者脉细,苔白而糙,便溏,腹胀。细问得知,患者经常觉得口干舌燥。但是,要想喝水,还喝不下去。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这方子,很简单,没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却很说明问题。但见——
葛根20克,法半夏10克,茯苓和熟薏苡仁各15克,片姜黄10克,酒炒桑枝15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青风藤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右臂沉重、疼痛、滞涩之感很快就消失了。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其他的消化系统症状,也随之大大好转。
这里是怎么回事呢?我用粗糙的笔法为你解读一下。
读者朋友,你记住,中医讲脾主四肢。什么意思啊?就是我们四肢是否正常,关键看脾。
为什么?一来,脾主气血生化,主肌肉的质量。如果脾虚,气血乏源,肌肉失养,我们的四肢自然没有力量。
二来,脾主运化。如果脾虚,运化失常,患者体内就会有痰湿。痰湿之邪泛溢四肢,就会影响到四肢关节的通利。
因此,临床上就有这么一种经验——如果一个人,他的四肢关节出现肿胀、发沉、发麻、隐痛,同时还伴随便溏、腹胀、消化不良等脾虚症候,那么在调治的时候,就以健脾为主。健脾化湿,通经活络,配合祛风除湿。这就是所谓健脾化湿治痹法。
现在,我们看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
这个人,在右侧胳膊不舒服的同时,腹胀、便溏、苔白糙、脉细,这显然是脾虚之候。脾虚则湿盛,痰湿泛溢四肢,导致右侧胳膊不利。
咋办呢?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葛根20克,法半夏10克,茯苓和熟薏苡仁各15克,片姜黄10克,酒炒桑枝15克,炒白术10克,甘草6克,青风藤30克。
这里头,半夏、茯苓、薏苡仁、白术、葛根,用于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这是在治本。与此同时,用姜黄、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散寒而治痹。青风藤,祛风除湿通经络,同时还可以利小便。它和白术搭配,可以化湿利浊。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我简单为你解析了一遍。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呢?这就是,脾为四肢之本。我们的关节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脾。如果我们的脾好,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气血来濡养四肢关节和肌肉,就不会有太多痰湿阻滞关节。因此,想要在将来关节利索,我们就必须健脾。
同样,就治疗痹症而言,健脾之法也十分重要。这样的患者,一般来说,都是四肢关节肿着、酸胀、隐痛、麻木、发沉,苔白腻,脉濡缓或细涩,常伴随消化不良、便溏腹胀等现象。这样的人,在临床上是多见的。拟方的时候,以健脾化湿为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为辅。上文医案里的验方,的确有可取之处,专业读者可以借鉴,非专业读者,您也加以了解。今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化裁、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水平一般,无法把更好的东西挖掘解读出来。您就包含着看吧。
对了,差点忘说了:以上验案验方,择选自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临床经验。朱师治疗痹症的经验很丰富。以后,我会慢慢给大家都讲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