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物
当广东人要赞叹一种味道,他们会称之为“本味”,比如鸡有鸡味、鱼有鱼味。
而在福建的闽南人,则喜欢称赞它“古早味”。
古早味,大概是一种世代传承的滋味,也是人生最初尝到的味道。
它是小时候肚子饿时,妈妈背身走到灶台前,筷子翻飞煮的一碗 面线糊 ;是上学时路过的一家蒸汽腾腾的小店,人们排着长队只为等来的莹莹反光的 米苔目 ;是放学后嘴馋,站在椅子上翻开厨房储物柜,拿出来撬开的一罐 古龙罐头……
图 | 图虫创意 ©
城市日新月异,人的舌尖贪恋新鲜,每天都有传统食物和手艺正在消失。但闽南人似乎很擅长和传统相守,闽南人的妈祖文化、漳州的客家土楼、泉州的宋元文化,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就连厦门路边的罐头厂、小吃摊,随手一指都有百年历史。
那些有着美好回忆的古早味食物,至今你还记得几样?
图 | 图虫创意 ©
向海而生的闽南,处于低纬度暖水地带的曲折海岸线上,海洋浮游生物多,数不清的鱼鲜虾贝成了闽南人餐桌上最常见的“好料”。 海味,自然也成了古早味组成的一部分。
曾经带外地朋友到常去的小店,点了一份 海蛎煎 。眼看阿公豪爽地往里加着海蛎,朋友至今回忆起来仍大为震惊。咬开金黄酥脆的外衣,每一口都能吃到肥美多汁的海蛎,地瓜粉的软糯、大蒜叶的清香,朋友说:“竟然错过这么多年才遇上。”
图 | 图虫创意 ©
一碗沙茶面,则是我的挚爱。源自南洋的沙茶,在闽南人的巧手改良下,也豪爽地撒入更多的小鱼干、虾,和中国人喜爱的五香、姜黄、陈皮等,滋味更添鲜美。
在浓郁的沙茶汤里,加入豆腐、鱼丸、鲜虾等时令美味,既是闽地物产丰饶的印证,祖辈们被吹散在海风中的漂泊记忆,也能在这里找到安稳的味蕾锚点。
图 | 图虫创意 ©
无论是山珍,还是海味,缺了调和百味的人情,也都不过是一道道徒有金光的食材。能上舌尖的乡愁,仍是老店里阿公阿嬷烧的菜。
泉州老街的小店门前,大清早就有当地人坐在破旧的折叠桌,背靠着屋龄超过百年的红砖厝,喝着一碗 花生汤 。花生的糯,鸡蛋的嫩在味蕾之间碰撞,再配一口油条、马蹄酥,就着清晨市井里嘈杂的烟火气下肚,喝下的是一碗温热生活。他们从小就被爸妈放心地托付给了店里的老板,爸妈下班晚了,小孩的肠胃就要交给老店里的一碗面线糊照顾,吃着吃着,小孩长大了,但面线糊还是那个味道。
图 | 图虫创意 ©
而在漳州,每到放学时分,骑楼的檐廊底下又挤满相约前来的女同学。“一碗 四果汤 ,加阿达仔、红豆、石花、莲子?”相熟的同学总要点上不同的料,然后我从你碗里抢一粒阿达仔,我从你碗里夹几粒红豆,傍晚的燥热,都在这些夏日风物轻柔抚触舌尖时烟消云散。
图 | 图虫创意 ©
花生汤、鱼丸汤、面线糊、肉燕、牛肉羹…… 闽南小吃看起来大多汤色单纯,却往往以鲜夺人。这不仅是闽南人对丰腴食材的自信,也藏着他们对传统味道的坚持。
相比于依赖工业,很多老一辈的闽南人相信,只有坚守手工制作、原汁原味,才能让吃着这些食物长大的闽南小孩,即使在浮躁的社会生活中,也能寻着熟悉的滋味,一口找回童年的感觉。
图 | 图虫创意 ©
多山地的闽南,也让这里的人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许多老派闽南人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叫做饮早茶。小口小口呷的间隙,就给自己打足了气。
闽南人泡茶的地方也不拘一格,厦门老城区的巷子里,常常有几位大爷围着茶桌仔,上面放一个圆形茶盘,再放一个孟公壶和四个若深杯,闲时泡茶话仙。
老人身边常常有小孩围绕,倒不是因为小小年纪恋上了茶,而是馋那一口甜香的茶配。
图 | 图虫创意 ©
软软弹弹的 满煎糕 、酥脆掉渣的 蒜蓉枝 、香甜软糯的 桔红糕 、脆甜可口的 蛋花酥 ……让我印象尤深的,是小时候奶奶带我到饼铺里等着出炉的 马蹄酥 (香饼)。热腾腾的马蹄酥,我总是顾不上烫,拿起一块在路上便吃了起来。酥松的外皮簌簌往手掌心里掉渣,内里的麦芽糖甜丝丝的香又会黏在牙齿上。奶奶还经常会用开水把饼泡上热水,称之为“泡饼”,又是一顿粗饱的点心。
图 | 图虫创意 ©
而阿爸则最爱只用糖碱和面做成的 猪腰饼 ,那时候他常常在街角的泡茶桌前等我,给我掰开一只爱心状的猪腰饼,吃着吃着口干了,总要多喝几杯茶。
“有闲冇,来阮叨(我家)泡嘚(茶)!”
“有有有,哇嘎几带嘚(茶)配来!”
福建茶和茶配,是福建人缓慢生活节奏的印证。 小时候的我们一边泡茶一边吃着茶配,看着老厝里,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我们从那年开始钟情于它,直到成年老去,依恋的仍是这一口不变的滋味。
图 | 图虫创意 ©
而对离开家的闽南人来说,最容易勾起乡愁的古早味,无疑有古龙罐头的一席之地。
小时候,泡一碗泡面配一罐古龙的午餐肉、挖两勺香菇肉酱,那是记忆里的陆小凤和花满楼,你固然可以用火腿、鸡肉、一颗颤巍巍的流心温泉蛋去配泡面, 但只有当我看到泡面里浸着两片古龙午餐肉,升腾的热气沁着香菇肉酱的味道,我才恍惚回到那个台风将至,热气氤氲的午后。 阿爸端着热腾腾的香菇肉酱泡面,和我说,来,瞧你跑得一身是汗,快来吃面吧。
图 | 图虫创意 ©
长大后到了外地去读大学,行李箱里也必定有它们的位置。
拥有百年历史的古龙罐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从素菜到荤菜,从海鲜到甜品,古龙罐头丰富的口味,简直把厦门的一日三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香菇肉酱、香菜心、香焖花生、古龙豆豉…… 是阿公阿嬷“呷糜”时必备的小菜;
早餐用 古龙炒三丝 炒一盘米粉,再不爱吃饭的孩子也主动上桌;
一罐红烧猪肉,猪肉过油炸至皮酥肉嫩,卤到入味,你甚至能在不同的小吃店、大排档里,吃出这种相同的滋味;
多少个深夜,不吃一碗用 香菇肉酱 做的卤面,福建人也恐怕是要睡不着的……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罐头是孩子们贪恋而不可多得的美味,唯有在生病的时候,才有肆无忌惮提出“想吃罐头”的机会;
小时候也总是期待亲戚和客人的来访,因为只有这种难得的时刻,才能听到罐头盖子被爸妈“喀”一声打开的脆响…
总有人说,现在好吃的东西多了,爱吃古早味食物的人少了,会做的人也越来越少,被淡忘似乎是它们无法回避的命运。
但正如作家陈冠中所说:“味道若一直延续,融入主流,浑然不觉,随手可得,就没有古早一说。 可能古早味的永劫重生,前提是遗忘,古早的轮回,需要中间的断裂。”
在青春期时,我们大抵也像父辈一样贪新忘旧过,放眼世界,认为家味不如野味。但蓦然回首,终于发现,古早味食物才是属于自己的朝思暮想。
庆幸,还有人守在原地,为我们珍藏这份历久弥香的滋味。
图 | 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