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世界上最可爱的十种动物

1-山羚

山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小型羚羊。其属的唯一成员 klipspringer 于 1783 年由德国动物学家 Eberhard August Wilhelm von Zimmermann 首次描述。它的肩部长 43-60 厘米,重 8 到 18 公斤。 klipspringer 的被毛从黄灰色到红棕色,在岩石栖息地中起到了有效的伪装作用。与大多数其他羚羊不同,klipspringer 有厚而粗糙的皮毛,带有中空、易碎的毛发。角短而尖,通常长 7.5-9 厘米。

通常在夜间活动,klipspringer 在白天和深夜休息。作为一种群居动物,klipspringer 的一夫一妻制比其他羚羊要大得多。异性个体表现出长期到终生的配对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伴侣之间的距离往往在 5 m以内。雄性形成了 7.5-49 公顷的领地,它们与伴侣和后代待在其中。 klipspringer 主要是浏览器,更喜欢年轻的植物、水果和花卉。妊娠持续大约六个月,然后出生一头小羚羊;出生高峰从春季到初夏。小羚羊一岁就离开它的母亲。

klipspringer 栖息在以岩石地形和稀疏植被为特征的地方。它的范围从东部的苏丹东北部、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兰和埃塞俄比亚到南部的南非,以及沿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沿海地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 将 klipspringer 归类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 klipspringer 的生存没有重大威胁,因为它的栖息地无法进入且不利于狩猎。大量发生在私人农田上。截至 2008 年,近 25% 的种群分布在整个保护区的保护区内。

2-日本鼬鼠

日本鼬鼠 (Mustela itatsi) 是鼬科鼬鼠属的一种食肉哺乳动物。最密切相关的鼬属物种是西伯利亚鼬鼠(Mustela sibirica)。它的分类物种名称 itatsi 是基于日语中的鼬鼠单词 itachi (イタチ)。它原产于日本,出现在本州岛、九州岛和四国岛。它已被引入北海道和琉球群岛以控制啮齿动物,也被引入俄罗斯的库页岛。

它有一件橙棕色的毛皮大衣,头部有较深的斑纹,大小因性别而异。它们有修长的身体、长长的尾巴、相对较短的腿和锋利的爪子。它经常与西伯利亚黄鼠狼混淆,后者具有不同的尾头和体长比例。与其他种类的黄鼠狼不同,它们的皮毛在冬天不会变色。 [7]日本黄鼠狼的平均寿命高度依赖于食物的供应,在较小程度上影响其寿命的其他因素。在野外它可以活2到3年,最高的可以活到5年左右。日本鼬鼠的尾巴比例为 36-50%,而西伯利亚鼬鼠的比例大于 50%。日本鼬鼠的数量在过去 3 代中下降了 25%,这已被用来证明其在 IUCN 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状态。日本政府已禁止猎杀雌性日本鼬鼠,作为保护该物种的一项措施

它通常被归类为西伯利亚鼬鼠 (M. sibirica) 的一个亚种。这两个物种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但尾巴长度与头部和身体长度的比例不同。也有遗传差异表明两者在大约 1.6-170 万年前发生了分歧。 这两个物种的线粒体测序表明这两个物种在早更新世出现分歧。它们的分布范围现在在西伯利亚鼬鼠被引入的日本西部重叠。

日本鼬鼠的成年雄性体长可达 35 厘米,尾长可达 17 厘米。雌性较小。该物种通常出现在靠近水的山区或森林地区。 它的饮食包括老鼠、青蛙、爬行动物、昆虫和小龙虾。

3-耳廓狐

耳廓狐,也称耳郭狐、狐、大耳小狐、大耳狐与沙漠小狐,是一种分布于北非撒哈拉的小型夜行狐,以其不同寻常的大耳朵而闻名。耳廓狐是最小的犬科动物,其皮毛、耳和肾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沙漠环境。另外其听力十分敏锐,足以感觉到地下猎物活动。

耳廓狐在野外可以存活大概10年,其主要天敌包括狞猫和非洲种的雕鸮。耳廓狐群会在沙中挖掘大约120平方米的洞穴以防护与居住,这些洞穴甚至会与其他耳廓狐群洞穴相连。目前无法精确测出耳廓狐种群数目,但由目击估计该物种尚未面临灭绝威胁。虽然常被分类为狐属,耳廓狐的分类尚有争议。北非原住民认为耳廓狐的皮毛是珍贵的,世界其他地方则认为耳廓狐是一种有异国情调的宠物。

阔耳狐分布于北非和亚洲西奈半岛与科威特一带,包括摩洛哥到埃及,北至阿尔及利亚,南至尼日尔北部,东至西奈半岛和科威特,西至毛里塔尼亚。

耳廓狐通常根据栖息地环境在开阔的沙地或由植物固定的沙丘中筑巢。在紧实的土壤中,洞穴可达到120平方米并有15个入口。一些情况下,属于不同家庭的洞穴会连接在一起。在松软的沙地中,巢穴一般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内室。

4-犬羚属

犬羚属是一些体型细小的羚羊,又称小羚羊,主要生活在南非及东非的灌林。犬羚属肩高约30到40公分,体长约50到70公分、体重约3到6公斤。它们有着较长的鼻子及一层软毛皮。额顶的毛发竖起,而雄性的额毛有时部分地遮盖短少及环状的角。犬羚的英文名称为Dik-dik,是以雌性的示警声来命名的。

犬羚属生存于东非的灌木地及热带莽原。犬羚属习惯生活于充满可食用的草及灌木的地方,而树木要较矮不会阻碍其视线。它们与其他草食性动物,如长颈鹿及羚羊等生活在开放的草原。它们亦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如森林或平原上,但它们必须要有好的屏障及不太高的草或植物。若草长得过高阻碍其视线,它们搬离这地方。

犬羚属奉行一夫一妻,领域间的冲突很少发生。当冲突发生时,双边的雄性会冲向对方,在短暂的停峙后,剧烈的摆头并转身。它们会重复这些动作,并逐渐增加距离,直到其中一方放弃为止。雄性利用粪堆标示领域,会覆盖雌性的粪堆。犬羚的一夫一妻制有可能是为了逃避猎食者的演化结果,为了求偶而暴露在猎食者的视线下是很危险的。伴侣花费64%的时间陪伴彼此,但雄性(而非雌性)在有机会时会试图向另一位雌性寻求交配。

雌性在六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雄性则是在十二个月大。雌性孕期约为169到174天,最多一年两次(于雨季开始及结束时)。和其它的反刍动物不同,犬羚在出生时,前肢是蜷缩而非伸展的。雌性出生时体重约为560到680公克,雄性则为725到795公克。哺乳期约为六个月,每次哺乳约数分钟。幼体存活率大概是50%,经七个月成为亚成体,之后会被父母驱离。父亲会驱离儿子,母亲会驱离女儿。

5-长尾虎猫

长尾虎猫是原住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猫科。它们是独居及夜间活动的,喜欢栖息在雨林的深处,包括在墨西哥至阿根廷的雨林。虽然它们曾一度被认为濒危至灭绝,但现已改善为近危的状况。

长尾虎猫分布于墨西哥的热带低地,经中美洲到巴西和巴拉圭。在墨西哥,32 个州中有 24 个州有记录,向北到沿海低地和马德雷斯山脉,向北到美国东部的科阿韦拉州、新莱昂州和塔毛利帕斯州以及西部的索诺拉州南部。 其范围的南部边缘到达乌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它几乎完全栖息在茂密的森林中,从热带常绿林到热带干旱林和高云林。有时在咖啡和可可种植园中观察到长尾虎猫。

来自美国的唯一记录是在 1852 年之前的某个时间在德克萨斯州小牛县的鹰山口附近收集的,目前被认为在德克萨斯州当地已经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认为玛格犬在美国的存在是“不确定的”。在德克萨斯州奥兰治县沿萨宾河的更新世沉积物中收集了玛盖化石遗骸,据信它曾经分布在德克萨斯州南部的相当大一部分地区。

在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发现了可追溯到更新世的长尾虎猫或 长尾虎猫的化石证据,这表明它们在过去的分布范围更广。

6-小熊猫

小熊猫属(学名:Ailurus),也叫红熊猫或九节狼,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1]。小熊猫有着红褐色的皮毛和长而蓬松的尾巴,且由于前肢较短,所以步态摇摆蹒跚。小熊猫体型比家猫略大,躯干更长且体重较重。它是一种树栖动物,主要以竹笋为主食,但也会杂食禽蛋、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它是一种独居动物,黄昏到黎明是其主要活动期,而白天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栖状态。

由于野外成年生存数量预估不足10000只,小熊猫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归为濒危物种。尽管小熊猫受到其范围内国家的法律保护,但是面临栖息地破坏、栖息地零碎化、偷猎以及近交衰退的种种威胁,其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它最开始被列为浣熊科或熊科,但系统发生学研究支持小熊猫所属的小熊猫科为一独立演化支系,且和鼬科、浣熊科同属鼬总科。小熊猫与现生熊科动物中相对较基群的大熊猫并无紧密关系,目前本属已知有两物种。

小熊猫属的分布范围的最东边是中国陕西省秦岭。这个范围包括了中国西藏南部、印度的锡金邦和阿萨姆邦、不丹、缅甸北部山区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的横断山脉和云南省的贡山。它也有可能生活在西藏西南部和藏南地区北部,但现时缺乏相关记录。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地区是小熊猫密度最高的区域,并也被认为保护了多种其它更新世特有物种。小熊猫的分布相对分离、并非连绵不绝。有一个孤立的小熊猫种群栖息在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高原上。目前本属已知两物种,呈间断分布,中华小熊猫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及缅甸北部,与喜马拉雅小熊猫栖地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东部属中华小熊猫,西部则属喜马拉雅小熊猫。

在1970年代的一次调查中,科学家于尼泊尔的多尔帕坦禁猎保护区中发现了小熊猫的踪迹。2007年春,四只小熊猫在当地海拔3,220至3,610米处被发现,从而证明了小熊猫在此地的存在。这一物种存在的最西边界,位于多尔帕坦禁狩猎保护区更西面的比拉拉国家公园,这一发现于2008年被证实。

小熊猫生活在海拔2,200至4,800米间,温度保持在10至25 °C,每年只会有细微变化。它喜欢山上有落叶植物和松柏门的混交林,特别是有古树和浓密竹子的地方。

7-短尾矮袋鼠

短尾矮袋鼠,矮袋鼠属中唯一成员,是一种小型袋鼠,同家猫一般大小。

短尾矮袋鼠和其他有袋类哺乳动物一样是食草动物,且常在夜间活动。短尾矮袋鼠生活在西澳海岸的一些小岛上,主要集中在珀斯附近的罗特尼斯岛和阿伯尼附近的秃头岛。短尾矮袋鼠以群居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二人湾自然保护区的一小块陆地上,它们与吉尔伯特的长鼻袋鼠共同生活在那里。

尽管短尾矮袋鼠在沿海岛屿数量不少,但是其分布十分有限,被列入易危物种。在澳大利亚大陆,它们受到如狐狸等捕猎者的威胁,因此需要稠密的地表植被作庇护之用。大面积砍伐树木和农业发展导致其栖息地减少,因此造成这个物种数量的下降。因清理烧毁沼泽地,以及猫、狗和澳洲野狗的引入,使得问题更加严峻。此外,短尾矮袋鼠一般一胎产下一崽,每年成功养育一只小鼠。尽管它能够持续繁殖,通常在幼崽出生的后一天即可继续繁殖,但是一胎产仔数量之少,加上活动范围的受限,以及受到捕猎者的威胁,导致这种小袋鼠在本土大陆十分稀有。

8-墨西哥钝口螈

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俗称“六角恐龙”,是水栖型的两栖类,是墨西哥的特有种,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态延续而著名。也就是说,即使在性成熟后也不会经历适应陆地的变态,仍保持它的水栖幼体型态。墨西哥钝口螈的“不老容颜”使得它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虽然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但其原栖地已被大量开发,可生活面积不多于10平方公里。目前原生种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评为极危物种。

墨西哥钝口螈仅仅产于墨西哥中部的霍奇米尔科湖和泽尔高湖。但墨西哥钝口螈有个叫(斑泥螈)近亲与它外表很像,能在墨西哥以外的南美地区找到。斑泥螈居住在积水的小火山口里。在霍奇米尔科,水的温度很少超过二十摄氏度,冬季会低到六至七摄氏度或者更低。

由于墨西哥城市的发展,野生数量受到威胁。在墨西哥市场上,墨西哥钝口螈会被当作食物出售,在阿兹特克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野生动物。

9-长耳跳鼠

长耳跳鼠是一种夜间活动的老鼠状啮齿动物,具有长尾巴、用于跳跃的长后腿和特别大的耳朵。

长耳跳鼠生活在古北生态区。 他们发现的特定古北极生态带区域是蒙古最南端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孟新、爱日金山和中国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长耳跳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夜间活动的长耳跳鼠的皮毛根据书中 100 种动物在死前看到的“呈红黄色至淡赤褐色,下身白色。”有一种长耳跳鼠 跳鼠硬币。对该物种知之甚少。

10-蜜袋鼯

蜜袋鼯又名短面袋鼯,是澳洲东部及北部、新几内亚及俾斯麦群岛特有的细小袋鼯。它们也已被引进到塔斯曼尼亚。

蜜袋鼯分布在澳洲东部及北部、塔斯曼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印尼。它们栖息在有足够食物供应的森林,特别是有桉树的森林。它们是夜间活动的,日间会睡在巢中。它们会在夜间猎食昆虫及细小的脊椎动物,也会吃某些桉树及金合欢的甜树汁。蜜袋鼯因为喜欢吃甜的东西,故得此名。

当有适合的栖息地,每1000平方米就可以有一只蜜袋鼯,但仍要有树穴供住宿。它们的群落可以有7只成鼯,与及同年出生的幼鼯,都住在同一巢穴及保护地盘。为首的成年雄鼯会负责用口水及前额腺的香味来划地界。若没有这种香味的入侵者则会被激烈的排除在外。

搜索建议:世界上最可爱的十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