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一个人的表述,通常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但细究起来,还可以细分为四种: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一个人的表述,通常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但细究起来,还可以细分为四种: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 事实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比如,“今天很热”,这样的描述不是事实,“熱”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今天30摄氏度”才是符合事实的描述
—— 事实只有真假之分
# 观点
观点,是人的主观的对事实的看法和感受
在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环境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物时,往往会抱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的人觉得10摄氏度熱,有的人觉得10摄氏度冷
知识结构、掌握的信息、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观点的差异
—— 观点没有对错之分
# 立场
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所影响的观点
比如,面试互联网公司时被问到是否接受996,就算不愿意,也会硬着头皮说愿意,因为这涉及到自己是否会被录用
—— 立场不争对错,只争输赢
# 信仰
信仰,是一套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科学
—— 信仰都是对的,因为无法证明它是错的;试图攻击一个人的信仰只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失败,要么失去一个朋友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注射式洗脑”,是一种语言陷阱,是一种有问题的提问方式;一不留神,它就会将一种既定的观点悄无声息地注入到对方的大脑
有的人不太聪明,擅长将这种陷阱注射给自己;有的人太过聪明,擅长将这种陷阱注射给别人
“注射式洗脑”公式:为什么+观点
比如,现在有人向你提问:
为什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
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上帝了?
为什么吸烟的人更不容易得癌症?
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优秀的员工那么少?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大部分人的正常回答倾向,是直接开始作答:因为就是太懒了所以胖、因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为什么”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它身上,而忽略了可能存在问题的观点:胖子比较懒有可以证明的证据吗?是爱因斯坦自己说改信神学了吗?
我们在日常也要避免使用这种错误的提问方式,比如“为什么自己很努力还是赚不到钱?”、“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事实上是自己朝着错误的方向再努力十倍也不可能赚到钱、世界上很多事本来就难有公平一说
流程、制度与系统
在了解什么是流程、制度与系统之前,先来看看以下这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几个和尚,他们每天都是同吃一桶粥。但粥总是分得不公平,负责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总是又稠又多
于是,他们选举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和尚来负责分粥,但结果并没有改变,甚至还出现了腐败,有人贿赂负责分粥的和尚。看来,这个方法不可取
后来,他们决定干脆轮流分粥。这看似是一个公平的方法,毕竟,信别人不如信自己。但这种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每个人在轮到分粥那天,都会给自己分又稠又多的粥,而其他日子里,都是清汤寡水
怎么办?
有人说:“我们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吧,把分粥者的权利锁在牢笼里。”但是执行起来才发现,这样还是不行。因为委员会里的每个人意见不一致,经常吵来吵去,粥都凉了还分不了粥
这个问题看似无解了
这时,有人提出:“我们还是轮流分粥,但是这一次,不是分好一碗就拿走,而是先把粥分到每个碗里,然后每人拿一个碗,而且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拿”
最后,奇迹出现了,采取了这种方法后,每天的粥都分得特别公平。因为分粥的那个人如果分的不公平,自己就得挨饿了
# 流程
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
*在分粥案例里:
德高望重的和尚分粥的流程是:第一步,把粥桶拿到身边第二步,他把粥分给所有人
轮流分粥的流程是:第一步:判断今天轮到谁分粥第二步,负责分粥的人把粥分给所有人
分粥委员会分粥的流程是:第一步,把粥分给所有人第二步,分粥委员会判断粥分得是否公平
轮流分粥、分粥人最后拿的流程是:第一步,判断今天轮到谁分粥第二步,负责分粥的人把粥分到所有碗里第三步,其他人各拿一碗粥,负责分粥的人最后拿
所以,什么是企业的流程管理与流程优化?
是指不断优化做一件事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某件事而进行的一些改变和优化
原来可能需要十三步,经过优化后只需要七步了;原来的流程可能需要八个人,现在只需要三个人了
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
# 制度
制度是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权利机构发布的规定,也可以是一种契约
比如:《员工手册》、《员工保密制度》
*在分粥案例里:
为了选举出德高望重的和尚,就会产生选举制度
采取轮流分粥的方式时,就会产生分粥的顺序安排制度
采取分粥委员会分粥时,就会有选举分粥委员会的制度
企业的制度是要求、是规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目的是为了避免公司出现重大的事故
# 系统 / 机制
系统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在分粥案例里:
有德高望重的和尚分粥系统
有轮流分粥系统
有分粥委员会的分粥系统
有轮流分粥系统
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才能看清全局
在分粥的案例里,最后分粥的问题是通过轮流分粥,分粥人最后再拿的方式解决的;看起来像是改变了流程,但本质上改变的是人与粥、与碗的关系
在失败的流程里,人和碗是绑定关系,分粥人能直接决定碗里的粥的多少;而在最后成功的流程里,人和碗的关系是割裂的,分粥人只能最后拿,就只能想尽办法把每碗粥分的一样多
三者的区别:
流程关注的是过程
制度关注的是结果
系统关注的是要素间的连接关系
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是99.9%。也就是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就会有一个人因为降落伞的原因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达到100%的合格率
怎么办呢?是改变制度,严厉处罚,还是改变流程,用更多人力检测?
答案是都不需要,军方改变了检查系统,每次交货前,都会随便挑几个降落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 基本的四个逻辑素养
证有不证无
证明一件事情“有”,举个例子就行,比如看到了一只黑天鹅,便存在黑天鹅;但如果要证明不存在一件事物,靠举例是不行的,只能证明没见到过,比如,自己所见到的烏鸦都是黑的,那么想要直接证明不存在白烏鸦,就是不合理的
以偏不概全
“读书无用”、“碎片化知识无用”都是以偏概全典型案例。虽然每个人都不一定拥有成功的运气,但不通过学习和积累的人,就算运气降临了也难以接住
证有靠举例
证明“有”,只要有钢铁般的证据就能证明;但自认为有,就是一种假说。比如很多电商打着正品的名号,实际上却是卖的假货,也没有提供相关官方授权证件来证明是正品
概全靠推理
想要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能靠证明和推理。比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封建地租不能用来交换,所以封建地租不是商品;而不是认为“封建地租不是商品”是一种共识,共识并不是真理
#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
通常表现为:你说A,他说B,两者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
第二层次: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通常表现为:有符合逻辑推理的一些观点,但观点时长左右徘徊,自相矛盾
第三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但闭环的层次较低
通常表现为:对一些不同的观点,喜欢先赞同,进而快速转折,反驳。被过往的经验束缚了眼界,陷入自我执念,难以拥抱和吸收新观念
第四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逻辑闭环十分通透,直击本质,是第三层次的升华
通常表现为:能够看到一些问题的本质,精准看到问题的内核,但相同的是漏洞是对新事物抱有怀疑和排斥的心理,沉迷于旧时代的逻辑
第五层次: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并且思维闭环永远保持开放状态,呈螺旋式上升状态
通常表现为:大量吸收新的知识,学习不同的逻辑框架,思维总是在不断迭代、复盘、调整和升级
概率思维
在今天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概率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模式,尤其在创业领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已经是一种落后且失败的思维;而对冲概率的首要方法,就是要找到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
# 千位要素:时代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它所带来的概率优势是巨大的,能帮助顺应时代的人获得巨大的成功;只要踩对了风口,占据了千位,就算是1,后面全是0,也有1000的胜算
从淘宝PC端交易、再到淘宝手机端交易、再到微商、再到如今的抖音直播,那些顺应时代发展的人都很大概率能成功
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阿里体系的总交易额是1682亿元,相当于蒙古国两年GDP的总和
2021年“双十一”抖音直播带货,李佳琦直播间累计成交额达106.53亿元人民币。另一边,薇娅的销售额也达到了82.52亿元人民币,两人一天累计成交额超180亿元人民币。近2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超过了4,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全年营收
# 百位要素:战略
过去,中国企业有种非常重要的概率叫跟随性战略。德国制造业做的好、日本服务业做的好、美国高科技行业做的好,于是就选择跟随。他们走在前面,我们便在后面跟着。走在路口,有的人向左转,有的人向右转,向左转的成功了,便只学向左转的人
在这个战略下,就算你再聪明、再努力、再懂得管理都没用,因为前面注定是一个悬崖,跟随性战略可以排除一定的失败可能性
互联网,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是“快鱼战略”,即快鱼吃慢鱼,争做第一个出圈的,能最快形成网络效应的就是赢家
过去团购产品打架,最后只剩下了美团和大众点评;疫情来临,卖菜产品开始打架,朴朴和叮咚占据首位,其他不知名的转向三四线小城市
在这个战略下,“快”比“好”重要
# 十位要素:治理
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对整个公司管理层的结构化设计,比如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
如果两个人合伙创业,各持50%的股份,那么他们的公司大概率很难获得发展。因为在创业道路上有很多决策要做,而股份相同,意味着谁也不会听谁的,没有核心领导,就会“死”在山脚下
再或者,如果出现一个创始人持98%的股份,另外两个创始人各持1%的极端情况,也不会成功,1%股份的合伙人根本不算合伙人,单打独斗也不能获得成功
结构不对,大概率就会失败
# 个位要素:管理
如果没有做好管理,成功的概率也会降低
有没有找对人,有没有合适的奖金制度、有没有梳理好流程、有没有设计好的员工激励计划、有没有做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工作、有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有没有进行员工跨组的调动和沟通等,都属于管理问题
总之,概率思维告诉我们,大部分时候,就算作对了所有事情,成功的概率也不高;我们首要应该思考的是,做什么或用什么方式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系统思维
“你首先选择行业,然后选择公司,否则你就是在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再豪华也终将沉没”——徐小平
如何理解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方的交易结构
在过去,如果想开一家餐厅,做为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们提供午餐的生意,要怎么做?
我会在离写字楼尽量近的地方租个铺面,最好还是临街的。因为到了中午,写字楼的白领们就会下楼吃饭,但午休时间有限,他们不会去到太远的地方,所以,离写字楼越近越好
那么,如果想做好生意,从用户思维来看,最重要的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快的出餐速度”;从产品思维来看,最重要的是“做最好吃且性价比最高的饭菜”
而现在,互联网衍生了外卖平台,白领不用走出办公室,也能解决午餐问题了。此时,有再好的用户思维,再好的产品思维,都不能阻挡店铺的顾客变得越来越小的趋势
从本质上来说,顾客变得越来越小的原因,是因为写字楼午餐生意系统的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所以,现在可以不需要把餐厅开在离写字楼进的地方了,可以开在尽量便宜的小巷子里,因为现在不是顾客下来吃,而是我送上门
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用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比如更低的单价、更丰富的小菜或饮料等赠品;另外,当发现外卖订单越来越多,线下占比越来越少时,甚至可以把餐厅做成一个大厨房,扩大了厨房意味着提高了产能,此时可以创造更多的菜品、更多的优惠,来服务那些激增的需求
现在如果还按着过去的模式走,即使重新装修成更高级、更豪华的餐厅,把饭菜做得更好吃,让服务员笑的更真诚,在一条错误的赛道上努力,就只会加速毁灭的速度。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不具备系统思维的视角,用户思维再好、产品思维再完美,不能通过系统思维看到“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的变化,注定会被迫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