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官话,即东北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可分为辽沈片(主要分布为辽河以东,辽东半岛以北 以及长白山腹地大部分地区)以沈阳话为代表; 松辽片(主要分布为松辽平原大部分地区),以哈尔滨话、长春话为代表;以及松锦片(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以锦州话为代表。
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一些地区的“东北话”。虽然东北各地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儿”的深浅有无,并没有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变声。
东北官话历史、发展
战国以后,就有大量燕国华夏人移民东北,燕人卫满就是带着东北的华夏移民入主朝鲜建国的。永嘉乱后,北京汉民大量移居东北,但到了唐末全被异族同化了。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掳掠大量的北京人入关,这些东北汉人说的北京官话奠定了东北官话发展的基础。1122年金兵占领北京,把北京城里人全部掳掠到东北,这些北京人与辽代先期到来的北京人一起,使得东北官话开始形成。
由于辽金元时期,北京与东北同处一国,联系密切,而与中原汉语沟通不多,所以东北官话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北京官话。清军占领明朝的东北领土后,开始说汉语东北官话。1620年东北汉族300万人,由于跟随清军入关,清初东北汉族只剩下15万人了,但到咸丰年间又自然增殖到200多万人,都居住在辽宁中北部。咸丰以后,允许汉人入关,山东半岛人跨渤海,一部分定居无人居住的辽东半岛,形成胶辽官话的新分布,一部分向北继续迁移,居住在吉林—黑龙江东部;操冀鲁官话的河北人出山海关,定居于吉林—黑龙江西部。定居吉林—黑龙江的山东人河北人原操与东北官话很接近的北方官话,移民时又都要经过说东北官话的辽宁中北部,加上清政府派遣的官员说北京官话,吉林黑龙江的满族也说东北官话,所以早已在东北扎根的东北官话就成了吉林黑龙江这些山东河北移民的通用语。
东北官话特点
腔调
黑龙江和吉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口音都比较轻,尤其城市人的发音非常接近普通话。
东北官话阴平调是33,普通话则是55,这让“东北话”听起来调值很低。此外,再以沈阳话为例,r、y不分、平翘舌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如、于”;“页、热”等字,此外一些零声母字在松辽片老话中前有鼻音如“安排(nān·pai)”;古入声字转入上声的要比普通话多如“国”、“福”、“职”等在东北方言中均读作上声214;个别字保留较古的读音如“街(gāi)”“客(qiě)”。
词汇
东北话有不少区别于其他方言的独有方言词,一些来自满语、蒙古语、黑龙江一带的也有一些来自俄语的借词。来自满语的借词主要有嘎拉哈(ha四声,动物的膝盖骨)、哈拉巴(halba,肩胛骨)、拉忽(lahu,马虎)、咋呼(zahu,聒噪)、秃噜(tūlu,食言)等;源自蒙语的借词主要有呼啦,盖(贼);源自俄语的借词主要有列巴(俄式面包)、布拉吉(裙子)、马神(机器)、魏德罗(桶)、哈拉少(shao四声,好)、笆篱子(警察局,转义为监狱)等。
分支划分
划分方案一
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10年,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超过1.2亿人。
东北官话主要分为:
山地型, 即“辽沈片” ,主要分布于辽宁省沈阳市一线以东的长白山腹地及其余脉地区包括辽宁省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鞍山,吉林省吉林市、通化、白山等众多城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辽沈片内部不同地区存着能够被分辨出的差异,但相比其他官话各片内部的差异仍要小的多,更接近一个小片内部的情况。
另一种为平原型, 即“松辽片” ,包括长春、哈尔滨、松原、大庆等松辽平原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松辽片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如长春、哈尔滨的两地居民都无法分辨对方语言和自己的差别。
另外还有沈阳、吉林、四平等平原型和山地型的交差地带,兼具着平原型和山地型特征(沈阳相比吉林、四平山地型特征更明显一些)以及向华北平原过度的辽西口音。
由于东北官话与相邻的北京话非常接近且自身内部差异非常小,如东北官话和北京之间的差别比其他官话内部,甚至各片内部的差异更小,而东北官话内部被划分为“长哈小片”的长春话和哈尔滨话,乃至被划分为“松辽片”的整个松辽平原上的语言事实上彼此根本无法分辨,不存在任何差异,用来代表细小差异的“小片” 和局部差异的“片”的分类在此并不适用, 所以对于东北官话是否为独立大区得方言还是和北京话,冀鲁官话归为同一种官话,以及东北官话内部的长哈小片和松辽片是否应该换成“长哈话” 和“松辽话” 尚有一定争议。
根据东北各地最近的情况,从实际出发, 可以大致将东北官话划分成以下几个分支。
辽沈片:代表为沈阳话, 主要分布在辽河以东, 辽东半岛以北, 长春平原以南(以四平市区为界),以及长白山腹地大部分地区,包括辽宁省辽河以东的沈阳、抚顺、鞍山、辽阳、本溪大部, 吉林省的白山以及通化 、延边大部及吉林市部分地区,主要分布长白山腹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辽沈片可以成为东北官话山地型,是东北话特征最明显的一支,是最典型的东北话。
松辽片:代表为长哈话(长春话和哈尔滨话),分布在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部草原大部分地区,包括吉林省的四平、长春、松原、白城以及吉林市部分地区, 黑龙江省部分方言岛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的通辽、呼伦贝尔等地),为东北官话平原型,该地区是东北移民特征最明显的地区,原住民口音被冲淡,更接近普通话,是最标准的东北话。
松锦片:代表为锦州话,分布在辽宁省辽河以西至山海关一线, 包括辽宁省的锦州、葫芦岛等地, 辽西地区自古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除了总体上明显表现出东北官话的特征外,在个别词汇上和东北话中其他两支有所不同,在腔调上并不像其他两支始终表现出东北话阴阳顿挫的气质,有时比较悠扬婉转,存在着向中原地区过度的痕迹。
划分方案二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调查,1988年中国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为8200万人,如果使用者的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当,那么截至2010年,大陆的东北官话使用者超过1.2亿人。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贺巍(1986)认为,根据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的今读,从大的方面把东北官话分成吉沈片、哈阜片和黑松片,像“鹅、爱”这些字,沈吉片都读成零声母,哈阜片都读成[n]声母,黑松片有些字读成[n]声母,有些字读成零声母;然后再主要根据古知庄章三组字的声母部位和古精组字是否相同,再把各方言片分成方言小片。
吉沈片 五十二个县市,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下分三个小片。
①通溪小片三十二个县市:
辽宁省——沈阳、西丰、开原、清原、新宾、法库、调兵山、抚顺市、抚顺县、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辽中、辽阳市、辽阳县、灯塔、鞍山、海城、凤城、铁岭市、铁岭县
吉林省——柳河、梅河口、白山、靖宇、安图、抚松、长白、临江、江源
②蛟宁小片十四个县市:
吉林省——吉林、蛟河、舒兰、桦甸、敦化、永吉
黑龙江省——宁安、东宁、穆棱、绥芬河、海林、尚志、鸡东、鸡西
③延吉小片六个县市:
吉林省——延吉、龙井、图们、汪清、和龙、珲春。
哈阜片 六十八个县市旗,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省东部,下分两个小片。
①长锦小片四十九个县市: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昌图、康平、彰武、新民、黑山、台安、盘山、盘锦、大洼、北镇、义县、北票、绥中、锦州、葫芦岛、兴城、凌海
吉林省——长春、榆树、农安、德惠、九台、磐石、辉南、东丰、伊通、东辽、辽源、公主岭、双阳、四平、梨树、双辽、长岭、乾安、通榆、洮南、白城、镇赉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乌兰浩特、阿尔山、突泉、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
河北省——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县
②肇扶小片十九个县市:
吉林省——松原、扶余、前郭尔罗斯、大安
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庆安、木兰、方正、延寿、宾县、巴彦呼兰、五常、双城、肇源、肇州、肇东、安达
黑松片 六十五个县市旗, 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省东部,下分三个小片。
①佳富小片二十二个县市:
黑龙江省——伊春、鹤岗、汤原、佳木斯、依兰、萝北、绥滨、同江、抚远、富锦、饶河、宝清、集贤、双鸭山、桦川、桦南、勃利、七台河、密山、林口、牡丹江、友谊
②嫩克小片四十三个县市旗:
黑龙江省——嫩江、黑河、讷河、富裕、林甸、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绥棱、铁力、五大连池、北安、克山、克东、依安、拜泉、明水、青冈、望奎、海伦、通河、塔河、漠河、呼玛、孙吴、逊克、嘉荫、绥化、兰西、齐齐哈尔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呼伦贝尔(海拉尔、扎兰屯、牙克石、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利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根河、额尔古纳等)
③站话小片十一县市:
黑龙江省——肇源、肇州、林甸、齐齐哈尔、富裕、访河、塔河、嫩江、呼玛、黑河、漠河
除此之外,西南地区也有东北官话方言岛,多为三线建设时期内迁的东北人口,主要集中在攀枝花、绵阳等地,典型的如绵阳江油含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