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宁波银行消费贷规模2400亿,与京东金融等合作,曾因异地放贷被罚

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处于整改期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依然激流勇进,不断进击,总规模突破了2400亿元,其互联网贷款规模在国内城商行中稳居前列。个人消费贷业务虽然为宁波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整改不到位、异地放贷等问题一直如影随形,对其可持续发展构成明显障碍。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滑

近日,城商行中的领头羊之一宁波银行披露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78.79亿元,同比增加9.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加18.05%;基本每股收益3.38元,同比增长7.99%。

此外,截至2022年末,宁波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15452.97亿元,同比增长22.06%;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784.95亿元,同比增长 21.75%。2018年-2021年,宁波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尤其是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都接近30%。2022年,虽然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依然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但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却突然下降至个位数,下滑幅度较大。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2022年净利差2.20%,同比下滑10.6%;过去三年,宁波银行净利差分别为2.54%、2.46%、2.20%,持续收窄;相应的,宁波银行净息差过去三年分别是2.30、2.21、2.02,同样趋于下行。

从主要收入来源看,宁波银行的利息收入2022年为787.31亿元,同比增长16.19%。其中,2022年,宁波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521.64亿元,同比增长15.04%,主要是贷款规模增加所致。而在贷款业务中,个人贷款贡献的利息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宁波银行稳定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2022年,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利息收入275.35亿元,在贷款利息收入中占比52.8%;个人贷款利息收入246.29亿元,占比47.25%,两者几乎平分天下。

实际上,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对利息收入的贡献过去五年不断提升。2018年-2021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占贷款利息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36.5%、43.6%、48.3%,增速非常快。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人将宁波银行比喻为“小招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2022年,招行零售贷款利息收入与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63:37%,宁波银行在这方面要追上老大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宁波银行也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例如,在贷款平均收息率方面,宁波银行完胜招商银行。2022年,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平均收息率为4.44%;而招行银行对公贷款平均收息率为3.85%;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息率为6.92%,而招行零售贷款平均收息率为5.44%,比宁波银行低27%。

个人消费贷狂飙突进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领域的优异成绩,与其个人消费贷款的狂飙突进紧密相关。

2022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总额2912.3亿元,同比增长17.4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总额2433.48亿元,同比增长11%;2020年和2021年,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分别为1784亿元和21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23%。

宁波银行发力个人消费贷时间比较早。2014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就达到了667亿元,2015年-2017年,其个人消费贷稳定在800亿元规模;2018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贷款飞速发展的一年,宁波银行搭上了顺风车,到2019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增至1419亿元;2021年更是突破2000亿元,扩张非常快。

从2014年到2022年,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8年时间内增长了235%,2017年-2022年间的个人消费贷复合增长率达到23%。

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核心产品有两个:一个是大额消费贷“白领通”;另一个是小额信用贷“宁来花”(也叫“直接贷”)。

“白领通”是宁波银行的“明星产品”,在很多年里,业界都有着“先晓白领通,后知宁波波行”的说法。“白领通”为宁波银行推出的纯信用个人消费类贷款,面向客户群体通常为优质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业高管都是宁波银行最为青睐的客群。白领通的授信额度为5—50万元,授信期限以1年期为主,最长为3年。定价上,“白领通”产品的利率通常介于6%~10%。还款方式上,大部分为按月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属于随借随还产品,早偿无罚息。

用户申请“白领通”需要通过宁波银行手机APP进行,需提供基本身份信息并授权银行查询收入、征信、社保、公积金等资料。审批阶段,白领通业务由宁波银行个人授信部独立审批,以系统自动审批为主,少量会进行人工介入。

早期白领贷属于优质客群贷款产品,贷款额度较高。例如,2015年,宁波银行“白领通”平均授信额度接近30万元,户均贷款余额约13万元,不良率低至0.18%。

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宁波银行以“白领通”个人消费贷款底层资产申请注册过3次‘‘永动”系列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规模分别为2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

截至2019年7月末,“白领通”的贷款余额约为584亿。截至2019年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031亿元,“白领通”在其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一半左右。

宁波银行也有一款“白领通”B的个人消费贷产品,有说法是从宁波银行原来直销银行的“白领融”产品转过来的,产品基本要素和“白领通”一致。

宁波银行另外一个个人消费贷产品就是“宁来花”(在宁波银行自己平台上叫“直接贷”,在互联网平台上叫“宁来花”)。“宁来花”针对两大类客户群体:个人消费信贷、企业信贷。其中,个人版最高额度20万,企业版最高50万。“宁来花”宣传资料显示,贷款年利率在7.2%-24%。

“宁来花”除了宁波银行自己渠道推广外,主要依靠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宁来花”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包括蚂蚁花呗、京东金融、分期乐、桔多多、得物等,从用户反馈看,宁波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比较多。

新经济IPO注意到,“宁来花”在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放贷时,其贷款利率基本贴着24%的利率上限,这为其带来了较高的利差。这也是其个人贷款平均收息率高于招行的主要原因。

宁波银行在年报中没有具体披露其与第三方平台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具体规模,但根据过往数据及“白领通”规模推测,目前宁波银行互联网贷款在其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不低于50%;2022年末,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为2433.48亿元,推算可知,其互联网贷款规模应在1200亿元以上。这一互联网贷款规模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前列。

宁波银行长期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 “宁来花”。在抖音直播上,“宁来花”曾通过直播渠道推广,而这些直播打出的促销口号让人大跌眼镜,比如有直播间宣称“通过其渠道完成“宁来花”额度申请即可获得20元红包,出账则加送高档口红+15天免息券等。

业内人士质疑说,这种“以20元红包换取核查用户个人征信”的方式是否合适值得商榷,是否涉嫌大范围获取个人信息?而作为一家头部城商行,在抖音直播间推广年花利率24%的现金贷产品,是否有过度营销之嫌?

宁波银行“宁来花”自己的直播号也经常采用抽苹果手机的形式吸引用户,推广其现金贷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滥用渠道推销的做法,也被中介机构利用,经常被薅羊毛。新经济IPO注意到,有中介在网站上发文称,只要用户申请获得额度便可获得奖励112元/单,每日单量超过10单,每单再加5元;日单大于20,每单加10元。

该中介宣传资料还教导用户填写虚假资料以提高通过率,例如,职业选择尽量优先选择“管理者、医生、教师、管理人员”等,该中介称,尽量填写优质职业,更容易出额度;该资料还称,如果遇到官方电话抽查,务必告诉对方自己是通过朋友推荐或朋友圈看到的,自己有资金需求;此外,在填写单位名称上,该中介教导称,单位名称输入“北、上、广、深、浙江的具体街道会弹出单位,选择一个即可,获额率更高。

中介通过诱导用户造假,骗取宁波银行注册佣金和奖励的行为,最后要么是为“宁来花”带来了大量僵尸用户,要么是带来一批资料虚假的骗贷用户,最终都会导致恶果。

宁波银行在个人消费贷上的雄心不止于“宁来花”。2021年,宁波银行斥资10多亿元获得了华融消费金融76.67%的股权,成为其大股东。2023年1月,改名后的浙江宁银消费金融在宁波新址开业,注册资本9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 年末,宁银消金总资产81.45亿元,净资产11.67亿元,净利润 0.26亿元。截至2022年末,宁银消金贷款余额71.83亿元。

从拿下宁银消费金融的决心看,宁波银行非常渴望将宁银消金做成承接消费金融次级客户的平台,这些客户虽然信用资质劣于“白领通”,但能承受更高的利率,无疑能为宁波银行带来更高的利差和更多的利润。

异地开展互联网贷款被处罚

宁波银行互联网贷款野蛮生长也引起了监管注意。2023年1月,宁波银保监局开出新年首张罚单,宁波银行因6项违规被罚220万。其中,违规事实包括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等问题。

在互联网贷款问题上,监管部门2020年起先后发布了3个文件,分别是2020年7月12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2021年02月19日发布的《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2022年7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

这里面包含了一些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影响较大的政策,例如,2020年7月发布的《办法》给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2年的整改过渡期,原本到2022年7月17日;2022年7月份的《通知》又将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此外,还有一些具体要求,例如,出资比例方面,在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严禁地方法人银行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从这些监管规定看,宁波银行已经违反了两点: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其与众多互联网平台合作放贷,尤其是京东金融,其放款对象必然涉及全国各地,这是监管严令禁止的;其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意味着,宁波银行没有认真落实压降互联网贷款存量规模的要求。根据新经济IPO统计,2020年以来,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始压降存量互联网贷款业务,但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在2020-2022年依然高速增长,这里面互联网贷款业务存量和增量分别有多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宁波银行一直不肯披露,是否另有隐情?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截至2022年末,宁波银行一级资本净额为1661.12亿元,那么25%的比例是415亿元。宁波银行与上述巨头的合作贷款规模有没有超标呢?希望宁波银行在2023年的财报中能够向投资人如实披露其互联网贷款业务数据,以帮助投资人更好的判断其业务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京东  京东词条  放贷  放贷词条  宁波  宁波词条  异地  异地词条  规模  规模词条  
热议

 ​我想你了,你还好吗?

我想你了,你还好吗?我托风儿带去的祝福,你会有感觉吗?思念从未停止,祝福从未间断,最爱的人,不在身边,却成了一生的牵绊,为何爱情要成了遗憾,为何深情,变成了想念...(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