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为职场高手,但是却不知道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我作为一位运营人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理清楚自己的工作核心能力是什么。好像是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认识的不太深刻。直到有一天,我想明白了: 学会定位和分析问题,并且给出一定的策略。而要做到这种,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数据分析意识。
且这个技能,应该是所有的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因为,数据就意味着你的工作反馈,会分析数据,就能去定位关键问题。
一、运营工作的理想和现实
按照主流的说法:做运营这行的,一定要在前两年把某一项技能练到炉火纯青再横向发展;这样能保障你有自己职业的护城河,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现实是什么样呢?
如果你把这个作为信条,极大概率会发生以下情况: 大学毕业,你入职了一家在线教育平台,base在课程文案岗。 一开始信心满满,到处搜集“文案到底怎么写的干货”,记满了一个小本子,感觉掌握了主流的文案套路。 一开始你确实也写出了看起来还不错的文案,领导开会还特意表扬了几句,你以为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但3个月后,你发现已经没什么好写的了。 课程来回就这么几套,特定的行业限制让你不能使用太多套路。 以订阅号软文为例,自己天天往朋友圈转,阅读量也就一共100。 没有标杆、没有标准、没有专业人指点,职业迷茫期来的如此突然而猛烈。 上面的情况,是大多数创业公司运营的状态。
和理想冲突的现状是: 虽然我想掌握一门核心技能,但我没有机会,创业公司都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其次,就算有机会,我也不知道怎么掌握,更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 环顾四周,公司一共就三五个运营,看起来大家都差不多,一样的无所事事。 在现实工作中,相比于打造核心技能,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首先需要掌握通适技能,能在一地鸡毛里找到一个方向标,让自己能不断进步。
二、找能保护自己的那把剑
那这个方向标是什么呢? 就是数据分析意识!
当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间长了,这种意识就自然而然有了,因为公司的文化或者说工作机制,就是要结果要数据。
但是很多在传统行业或者小公司的职场人,是没有这种意识的。大家的工作都停留在事情我做了,但是哪里做的好,做的不好,我也不太清楚。
因此,数据分析就能够给你反馈。只有这个词足够清晰和理性,能让你从杂乱的运营工作中找到一个标准。
不管你是什么岗位,如果能用好“数据”,相信可以让你比周边60%的同事进步更快、方向更明晰。
当然了,这里必须说明:
本文指的仅仅是初级的数据分析意识,不涉及深度、专业的数据分析,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大多数职场人在一地鸡毛的工作中,找到一个方向标。
第一步:数据意识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屑,“不就是数据嘛?大学四年的高数都考过了,能不懂数据?”
这里不接受抬杠,你可以回顾下这个月的工作,看能否以数据化的形式将其体现。
比如:你是一个新媒体运营,你的周报是怎么写的?
我接触过的大部分可能就是这样的:
当我看到这样的周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崩溃的——就算是你高数考90分,也抵挡不了你跟数据不熟悉的事实。
因为对新媒体来说,重要的不是你干了啥,而是文章阅读量提升了还是下降了,原因是什么?粉丝涨了多少?是否在正常区间?…..
周报也不是非要做到多完美,但起码要有下面这样:
PS:记得当初自己刚接触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费了周末的时间做了一个完整的选题库。当时做完觉得神清气爽, 以后提选题、毙别人的选题,有理有据。这就是数据给我的底气!
按照文章类型 进行了三级分类汇总。
总之,一定要记住数据很重要!(如果是文科生,不妨写个小便签贴在电脑上)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很扯淡,但是最有用的方法往往看起来极其简单且扯淡。
第二步:把意识带入到工作
把意识带入工作,就是要求在做每一个工作前,先想:“这个工作和什么数据相关?”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刚开始工作时的例子:
我们的某一个产品需要在朋友圈进行传播,从而收集目标用户线索。
我之前的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写个文案,让设计做个海报,每天看下海报PV就完事了……
那接下来我们来拆解,我是如何利用数据这个词让自己能比别人做的更好的呢?
我们先看下我们的运营目标,即收集有效用户线索。
而运营方式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即撰写海报文案,在大号朋友圈投放。
那我们就要想,这项工作和数据有关系呢?
首先,显而易见的最终的数据体现是“线索量”。
线索量=看到海报的人数*海报转化率
在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看到海报的人数取决于投放的时间,海报的转化率取决于文案和设计。
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将这个事情做到极致的关键在于,我能不能找到最优的时间,给用户看到最打动他的宣传物料。
数据监测表
通过1个月的运营监测,找到转化率最高的文案和海报进行复用,
这样不仅能提高线索量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其实这件事情难吗?
不难,太简单了。
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步骤,把线索量收集量提高了80%。
而在同事眼中,我也树立起了思维清晰、有能力的印象。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第一步:我有没有数据意识?
如果老板不对线索量进行考核,我作为一个文案能不能主动把数据纳入自己文案是否合格的标准中?周围没有标杆和标准,那我能不能用数据推动自己去优化?
再举两个把数据意识带入工作的例子,大家可以进行思考:
如果你是新媒体运营。我想问下:你知道近半年来什么主题的文章阅读量更高吗?如果老板现在要,你是否能拿出数据支持?
如果你是活动运营。我想问下:你知道上次活动A渠道和B渠道带来的量分别是多少吗?带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渠道质量还是宣传物料的原因?
第三步:完善方法论,让工作标准化
以上两步都是很初级的。当你有了数据意识后,就必须要思考如何让数据成为自己的工作技能,而不仅仅是意识?
三、案例分析
接下来,我就以最直观案例的形式来看下,如何用数据助力你的工作。
案例描述:
你是公司卖课的小姐姐,3月份公司课程的销量是30万。
现在要求在原有课程价格不动的情况下,4月份实现60万的目标【假定无复购情况、原有课程单价不可改变】。
方法先行。我将主要从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分析,即明确运营目标–进行目标拆解—查找相关数据–制定运营方案–运营效果预测 –复盘优化。
接下来,我们代入案例,看怎么让这个流程跑通:
第一步:明确运营目标
4月份实现60万的销售目标。【假定无复购情况、原有课程单价不可改变】
第二步:进行目标拆解,即找到目标相关点
通过初步拆解,我们得出了四个可行性的方向,即提升课程数量、优化传播渠道、优化传播文案、提升课程单价。
第三步:查找相关数据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第三步,根据第二步中的可行性方向查找相关数据,从而指导具体的运营方案。
1. 提升课程数量
我们的方向是提升课程数量,那具体要增加什么类型的课程?定价多少合适?预期售卖能达到多少?
根据我们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查找有没有历史数据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决策。
我们的疑问点在于课程类型、课程单价、课程销量,则为了解决相应的问题,我们自然需要往期相应的数据。
问题就变得更聚焦而有效了,即过去几个月什么类型的课销量最高?是否可以开发同类型不同方向的课程?课程定价参考以往同类型最合适的价格体系。
2. 优化传播渠道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争取更多的资源,开始卖就是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又变得与别人无异了。
这个地方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有什么渠道?不同渠道售卖课程转化率一样吗?是不是不同课程有不同适配的渠道?不同课程、不同渠道适合的传播物料一样吗?传播的时间节点和节奏最优搭配是什么?
那根据我们这些问题,就要去查找历史相应数据分析了,主要数据维度是:不同渠道中不同课程的转化率。
3. 优化传播文案
这个最简单了,最好的方法是A/B测试,出不同的设计物料,进行小范围测试,选择最优的。
第四步:制定运营方案
查找相关数据是指:解决第三步中的疑问,制定相应运营方案。
第五步:运营效果预测
根据运营方案预测销售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及风险点,做好相应的预案。
第六步:复盘优化
根据本次的执行数据再去优化第四步中的运营方案。
当然了,说句实话,并不是说按照上面的步骤做,你就能实现目标。上面的只是帮你理顺思路给你更多的可能性。
想要真的达到目标,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初步分析和制定方案仅仅只能算是第一步。
四、全文重点
1. 有数据意识,但不能一味相信数据
数据是理性的,而人是感性的。
有时候人的行为是很难揣摩的,所以数据并不能成为你做决定的唯一准则。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统计下大家表现出来的幸福指数,可能平均值是80%,大家都非常幸福。但同学聚会结束,把视角窥探到真实的生活,幸福指数还有多少?
但你不能说同学聚会时的幸福指数是假的,数据是真的。只是那个时刻的人,不太真。
2.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是的,虽然我们全在说数据的问题。但对运营来说,绝大多数情况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的用途在于对比和分析。
一篇文章10w+,你能判定这一定是个好文章吗?
一个月卖50w,你能判定这一定是个好销售吗?
3. 学会利用工具,实现数据分析自动化
这个是很重要的,你有数据意识了、学会横向纵向对比了,然后就是要利用工具实现自动化。
其实这个并不难。
有一个很常见的工具就是excle,有一个很好用的小技巧就是一定要懒。
具体的步骤是:
当你面对一些可能需要重复操作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那就暂停吧。
去百度把你的需求一描述,相信我你肯定能得到3分钟处理你原本30分钟工作量的方法。
记住:一定要学会“偷懒”,这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