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蛛亚目—叶蛛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蜘蛛目
新蛛亚目
叶蛛总科
叶蛛科(卷叶蛛科)
叶蛛科(学名:Dictynidae)又名卷叶蛛科,是蜘蛛目的一个科,该科的大多数蜘蛛会在近地面植株上结不规则的网。
1.基本特征
分布于平地至低海拔山区,南部较多见,曾见于龙眼叶上,体型甚小,停栖时前1-2步足习惯上举,膝节以后弯曲,第3-4步足交叉于腹侧,动作十分怪异,雌蛛产卵20多粒,以薄丝缠缚护卫。叶蛛,前中足特长且合并,停栖时向前后足向外平放,表情与动作十分怪异。雌蛛有护卵的行为,遇到骚扰也不会离开。
2.水蛛
水蛛(学名:Argyronetaaquatica),又名潜水钟蜘蛛,为叶蛛科水蛛属的唯一一种蜘蛛。分布于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吉林等地,常栖息于淡水中,是唯一一种完全生活在水中的蜘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其身长可达15公分,雄性体型比雌性大。
(1)特征
水蛛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水下的蜘蛛,它们在水下栖息、捕食、交配、产卵,它们一般仅在需要补充氧气的时候浮上水面,偶尔也会带着猎物浮上水面。它们在水面上获得氧气后,会将气泡存储在腹部和腿上疏水性的毛发间,这时候腹部看起来就像是镀了一层银一般。人工饲养的水蛛平均寿命为两年。
它们生活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亚干净的淡水中湖泊、池塘及流速缓慢的溪流中,日本存在水蛛的一个亚种A. a. japonica。
雄蛛比雌蛛大30%,长10-15 mm(0.39-0.59英寸),雌蛛长8-12 mm(0.31-0.47英寸)。这种两性异形特征在蜘蛛中也是很罕见,一般都是雌蛛比雄蛛大。这可能是由于更活跃的雄蛛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抵抗水中的压力。
它们以水中的昆虫和甲壳动物为食,常见的食物包括孑孓和水蚤。它们的天敌则是蛙类和鱼类。
(2)雌雄区别
雌雄体长约8~ 10 mm,雄性较瘦小些,背甲、螯肢、附肢褐色,腹部土褐色,被有细毛。8眼,2列,异型,仅前中眼为黑色;2眼列均向后凹,中眼间距小于中侧眼间距,前中眼最小。中窝不明显,纵向,细窄。螯肢雄性较雌性长,有侧结节;牙堤齿前3后2,前齿堤第1、2齿的间距,雄蛛较雌蛛相互远离。前纺器粗,锥形;后纺器细,筒形,均2节,长短相似;中纺器最细短, 1节。最特殊的是,气孔裂缝宽,近生殖沟,远离纺器。
(3)生活习性
水蛛善于在水生植物之间吐丝结网。由于在网下储存气泡,使原本开展的蛛网成了钟罩形,如同一个小型沉箱,它们便在沉箱里安营扎寨,雌蛛还在其中产卵孵化。水蛛拥有的气泡群不仅是储氧器,还是一种制氧器——能不断地从周围的水中吸取氧。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物理肺”的供氧装置。水蛛在呼吸过程中使气泡中的氧浓度逐渐下降,一旦氧含量低于16%时,溶于水中的氧便会自行补充进气泡内来。通常蜘蛛处于休息状态时,物理肺足以保证供氧;当耗氧量过大,水中含氧的气泡补充就会供不应求,而气泡内的其他气体的比例就会随之上升,直至大大超过在空气中的比例为止。结果是氮开始向水中扩散,而气泡的容积也会相应变小(由于氧被耗尽),最终,蜘蛛不得不再次抛头露面于水上、重新为储氧器充氧。
银蛛是一种无脊椎动物。银蛛构筑水下住所的方式、造形都极具神奇色彩。银蛛也像其他品种的蜘蛛那样吐丝,但它吐出的坚韧的蛛丝并不用来结网,而是用来在水下构筑成一个单间——钟形住所。为了使这一单间更坚固而充实,它启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给这个钟形住所充气。银蛛从水面上将自身腹部细毛中间的气泡设法注入到住所里去,而且会时不时地加以补充,以确保它能在水下住所中长久安全地生存下去。在生长浮萍和其他水生植物丛的水域中,银蛛总能够找到心满意足的栖息地。
(4)生活史
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期和成虫期,具体过程:受精卵→孵化→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成虫期→受精卵。水蛛完成一个世代(从卵到成体产出第一对卵囊)所需的时间,随不同的温度而有所差别,在6.5℃时约为64.3天10.5℃时约为40.8天,15℃时约为29.6天,20℃时约为20.2天,25℃时约为14.1天,30℃时约为16.1天。
水蛛雌、雄异体,一般进行两性生殖,从外形上很容易区分性别,雄性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对触角或第一右触角变成执握肢。 卵通常受精后,立即开始胚胎发育,并且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一般为2~5天。当环境不利时发育延缓,胚胎发育可延长至15天。
(5)气体交换机制
为了能够向水下蛛网中充气,水蜘蛛会使用腹部的绒毛将水面的气泡搬运到水下。此前,科学家曾经争论过,这些蜘蛛是否需要定期返回水面补充自己的空气供应。为了解决这些争议,无脊椎动物专家罗杰-塞穆尔教授和斯蒂凡-赫兹博士从德国的艾德河中采集了标本。在实验室中,他们模拟了酷热的夏季中一个杂草丛生的死水池塘。他们希望能够观测到水蜘蛛是如何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存的。塞穆尔教授表示,“此前的文献表明,它们一天中每隔20到40分钟会冒出水面一次。这次实验当然需要一个对氧气极为敏感的仪器,即溶解氧传感器。”
通过测试气泡内外的氧气含量,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气体交换机制,这种机制与一些动物在水中用腮呼吸的机制类似。塞穆尔教授解释说,“当蜘蛛从气泡中消耗氧气时,气泡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当气泡中氧气含量低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时,气泡就会从水中吸取氧气。蜘蛛产生的二氧化碳当然也会排出并溶解于水中,永远不会在气泡中积聚。”
与其他通过腮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动物不同的是,水蜘蛛不得不解决空气中的其他气体问题。塞穆尔教授继续解释说,“当你在一个密闭气泡中从气体混合物中吸取一种气体时,其余气体的浓度肯定会升高。由于氧气被从气泡中吸取,而二氧化碳又没有积聚,这就必然导致气泡中的氮气浓度升高。”
随着氮气被排出气泡,气泡就会破灭,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这一过程持续时间大约为一天。塞穆尔教授表示,“在非常酷热的天气里,虽然新陈代谢比通常要快,但如果水中氧气充足,蜘蛛可以一直呆在水中。”这就意味着蜘蛛不需要频繁返回水面,这也大大降低了被水面捕食者攻击的风险。
(6)分布范围
水蛛的食物是水中的小鱼、蝌蚪、昆虫幼虫和水蛭等小型动物。
国内分布:内蒙古,吉林;国外分布:欧洲。
水蛛主要分布于包括欧洲和亚洲北部在内的古北区,在我国的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河南北部以及日本、韩国曾有报道。该蜘蛛生活于洁净、水草丰富、四季永不干涸的池塘中,对于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现在由于土地沙化以及水体污染等原因,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它们的身影了。国外有过对该种蜘蛛的纪录片,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在1989年组织人力和专家赴内蒙为水蛛拍摄‘写真’,但遗憾的是,这部‘写真’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不知现落在了何方。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