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金庸IP,需要“侠之大者”

金庸IP又要被翻拍了。

不久前,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式官宣并发布概念海报,导演是著名大导徐克,由肖战饰演郭靖、庄达菲饰演黄蓉。

这并非金庸IP沉寂已久的回归,去年年底腾讯视频公布的《2023鹅厂片单》同样有金庸IP的身影。

耀客将《金庸武侠世界》分成五个单元——《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以及《铁血丹心》。

与此同时,和杨祐宁版《天龙八部》(2021版)差不多时间拍摄的《射雕侠侣》还在积压中,“新版神雕要来了”的消息从2020年传到2023年仍然不见定档消息。

不过2021版《天龙八部》翻车在前,既不较好又不叫座,新版《神雕》从选角到剧本,都很难让人有信心。

除了不断翻拍的电视电影,金庸IP遍布游戏、音乐、动漫、小说……成为文娱产业一座永远挖不完的金矿。

谁吃到了金庸红利

金庸IP的开发始于香港无线电视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TVB。

当年的香港演员有两种,演过金庸IP的和没演过的。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第一年,TVB拍了二十多部金庸武侠剧,平均下来差不多保持一年一部的节奏。

吃到金庸剧红利的演员是最为观众熟知的。

《书剑恩仇录》带动男一号郑少秋红透香港和东南亚,成为了TVB第一小生;黄日华、翁美玲版“憨郭靖,俏黄蓉”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在《神雕侠侣》里面扮演过“小龙女”一角的李若彤到现在还是会被叫做“姑姑”……

时代滤镜、港星演技让二三十年前的港剧成为金庸剧标杆,但其实港剧的“魔改”之作也不少。

改得不好不过是淹没在海量的金庸剧中不为人知,甚至可以凭借IP影响力稳赚不赔,要是改得好呢?

1990年的《笑傲江湖》直接让徐克改出个“新派武侠电影开山之作”。

徐克大手一挥,东方不败就由男变女,还和令狐冲演恋爱。以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公映十年后,金庸在《南方周末》的采访里谈到徐克还是坚持认为“他不懂武侠”。

徐克监制《笑傲江湖》时已经有《蜀山:新蜀山剑侠》《黄飞鸿》等名作傍身,要说吃到金庸IP红利的制作人,那还得是内地的张纪中。

不同于港剧资金有限的棚拍,“实景拍摄,大气磅礴”且“尊重原著”是张纪中系列金庸剧最大的特点。

资金、技术到位,什么都不是问题,选角成了最大的问题。张纪中找了当时的当红小生李亚鹏先后出演令狐冲和郭靖,前者被人说不够聪明,后者又被人说有点太聪明不符合郭靖的愚钝。

不过2003年的《天龙八部》,全员在线的选角让又一经典就此诞生。

胡军的乔峰,林志颖的段誉,刘亦菲的王语嫣,刘涛、陈好的阿朱、阿紫……在大气的实拍下把江湖儿女的荡气回肠快意恩仇、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身不由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纪中版金庸剧出现时,正是内地影视制作由“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转变的阶段。

内陆一大批影视制作公司、工作室在这时候慢慢崛起,已在港台接受过市场检验的金庸武侠IP成为他们最好的创业开端。

感受到“编剧话语权不够,导演和出品人对作品的决定权更大”的原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马中骏,完成了由编剧向影视制作人身份的转变,成立了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天眼查查询,后改名为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而慈文传媒投入制作的第一部武侠剧就是2003版的《射雕英雄传》,虽然吐槽声一片,但在各个省台登顶,且超过两年前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收视率,并且能远销港台、出口日韩。

华谊则在2006年签下已成为“中国制片第一人”的张纪中,专门为他成立工作室,2008年的《鹿鼎记》让刚刚在电视剧圈闯市场的华谊的营收十分漂亮。

网文鼻祖,教内娱做人

到这里,被影视圈傍上近半个世纪的金庸IP红利仍然没有被消耗殆尽。

古装偶像剧在内地大行其道的那十几年,从苏有朋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开始,金庸作品也跟着偶像化。

擅长古偶的唐人有全员偶像化的《射雕英雄传》:胡歌版的郭靖、林依晨版的黄蓉、刘诗诗版的穆念慈,以及袁弘版的杨康……

而那时刚凭《宫》系列大爆的于正还没有把莫兰迪色和“高级感”划等号,给观众贡献了两部色彩饱和度拉满的金庸IP作品。《笑傲江湖》的主角是在台偶叱咤多年的霍建华、陈乔恩,《神雕侠侣》的小龙女选了因台湾校园青春电影走红的陈妍希。

经典翻拍屡战屡胜。

不谈唐人、于正这样的古偶老手运作的电视剧,哪怕是钟汉良那版抱着滑板登场的、看似雷人的《天龙八部》,也刷新了当时的热播剧网络版权销售记录,为华策影视的净利润添砖加瓦。

金庸IP的红利为什么可以一直吃?

金庸小说本身来看。

作为最初在刊物上连载的武侠小说,保持一定爽度是必要的。

金庸作品里屡试不爽的“机械降神”里或许就能看到其作为网文鼻祖的影子。

掉入悬崖学会绝世神功、机缘巧合获得武功秘籍、陷入僵局时世外高人突然现身救场……这不仅是关于段誉、张无忌、扫地僧的故事,这也成为了千千万万男频女频作者用惯了的套路。

每部网文作品都有他们自己的“光明顶之战”“少林寺英雄大会”,每部作品也会用自己的笔法抬出他们“扮猪吃虎”“莫欺少年穷”的主角,只不过作者笔力的深浅决定了作品的厚度不一。

这也是金庸IP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金庸作品,尤其是重修后更注重文学性的三联版、新修版金庸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好的作品能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能吸引一代又一代“金庸迷”。

在80后的回忆里,“凡有华人处,人人读金庸”,被网文资源包围的00后中也会有不少人拜读这些传统武侠作品。

这些人就有可能自觉成为金庸IP的电视、电影、游戏的忠实用户。

所以,从制作方角度,金庸IP衍生出来的影视、音乐、游戏等产业有足够的根基。

从衍生宣传中可见一斑,“回忆杀”成为最省时省力还有效的宣传方式。

例如不久前公测的完美世界的《天龙八部2》手游,直接将段誉、萧峰、虚竹三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邀请到97经典剧版的三名演员陈浩民、樊少皇、黄日华“合体”上演回忆杀。

影视方面,《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热门改编作品,每当新剧上映时都能借着老剧的影响力,诸如几任演员对比,经典老剧回顾之类的手段总能为新剧带来不小的流量。

另外,金庸IP经过了多年市场检验,题材绝对安全,故事足够精彩,有时候“照本宣科”便能“躺着赚钱”。

但市场也总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

红利消散,魔改也妙

近几年,被影视行业发掘的金庸IP再少有经典作品。

有的如李一桐的黄蓉,演技在线但珠玉在前再带不来什么新鲜感;有的如张一山的韦小宝,演员用力过猛不仅没能成功塑造角色反为自己增添了职业黑历史,实力童星的滤镜被消解地一干二净。

更多的在这两者中间,中规中矩又平平无奇,什么“红”与“黑红”的路数都与金庸IP作品中的演员无关。

不止演员,导演、制片人,再到影视公司,都是如此,没有谁再能真正意义上靠着金庸IP的红利一炮而红。

靠着金庸IP的游戏没有断过。

就近期来说,完美世界的《天龙八部2》已经于4月14日开测,另一部畅游研发、腾讯发行的《新天龙八部》据说也进入了内测阶段,但在游戏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还是《王者荣耀》《原神》《蛋仔派对》那几家“钉子户”。

华语乐坛就更不能提了。

当年不仅黄日华版的乔峰自带BGM,《笑红尘》《铁血丹心》《难念的经》《刀剑如梦》《沧海一声笑》等作品无一不是经典。而如今,传唱度高的单曲可能来自短视频可能来自嘻哈综艺,总之不属于金庸武侠世界。

红利消散并不难理解,毕竟大多数人都对金庸IP那几个故事烂熟于心,要让观众保持期待,很难不从创新上下功夫。

徐克献礼的射雕电影选了郭靖保卫襄阳那一段,在原著中不过几页纸,但现在要根据这几个字搞出一部电影。

再加上二十年前东方不败的魔改案例在前,除了选角外,“导演要讲什么新故事”成为了新电影最值得讨论也是最值得期待的点。

其实言必称“创新”的作品也不少,但近十年来真正融合了武侠精神和时代特色的金庸IP作品几乎没有。

“言之侠者,重信重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武侠之后,文娱产业立刻补上了仙侠、玄幻,看似男频女频人人能分到一杯羹,似乎文学IP百花齐放,但是武侠精神似乎被稀释地越来越少。

初代仙侠如《仙剑奇侠传》中仍然可以看出金庸武侠的影子,但是十年之后,“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也好、因果宿命下的个人抗争也好,都只是为满足主角谈恋爱的工具。

那边的“侠义精神”被解构消失,这边看似表面功夫的“武”也再没有一招一式,变速摄像机和演员的慢动作能满足导演和制片的所有要求,加一点玄幻设定的话,更是动动手指就能“开大”。

不过影视项目还是得做,万千吐槽下,娱乐圈打工人们显然不愿意放弃金庸IP这张安全牌——红不了,至少不会亏吧。

参考资料:

河豚影视档案: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娱乐独角兽:金庸、古龙“正版手游”前赴后继,“情怀杀”成手游IP硬通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金庸IP,需要“侠之大者”  金庸  金庸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热评

 黑海撒金

黑海撒金,牡丹品种之一。荷花型。黑紫色,有宝润光泽。花蕾长尖。株型半开张。枝条细弱,花侧开。叶狭长、尖,叶脉明显。生长势较弱。性成熟期3~5年,盛花期4~40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