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闲话写诗三: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与基本句型

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

律诗是以偶句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每个偶句的上句与下句要在音韵上相互协调,即相反相成。如上句为平平仄仄,下句就应为仄仄平平。律诗有四个偶句,要求至少有一个偶句对仗。不管对仗偶句还是不对仗偶句,律诗都要求符合平仄规律。

第一节 五言律诗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各有四种格式,但是,基本格式只有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掌握了它,各种句式都可以推导出来。这四种基本句型是:

A 仄仄平平仄(平仄脚)

B 平平仄仄平(仄平脚)

C 平平平仄仄(仄仄脚)

D 仄仄仄平平(平平脚)

这个基本句型的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⒈ 以句型A(平仄脚)为首句者:

例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例二: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⒉ 以句型B(仄平脚)为首句者:

例一: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空。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晚晴》

例二: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倚山树。青涟曵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证路,残云傍鸟飞。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⒊ 以句型C(仄仄脚)为首句者:

例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例二: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⒋以句型 D(平平脚)为首句者:

例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清霭汝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头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王维《终南山》

例二: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第二节 七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型

它是在五言律诗四种句型每句前加两个字。五律句型前头两个字是“平平”的,加“仄仄”;是“仄仄”的,加“平平”。这就成了如下的样子。七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型是:

A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脚)

B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脚)

C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脚)

D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脚)

这四个基本句型的不同方式的组合,可以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⒈ 以句型A(平仄脚)为首句者:

例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例二: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桔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看,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⒉ 以句型B(仄平脚)为首句者

例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例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⒊ 以C句型(仄仄脚)为首句者:

例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例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⒋ 以句型D(平平脚)为首句者:

例一: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例二:

抽弦促柱听琴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第三节 绝句的基本句型

绝句的基本句型与律诗相同。故从略。

五律和七律的各种平仄格式,都是以上基本句型的变化组合。应当说明的是:五律(含五绝)除“仄平脚”外,第一字可平可仄。七律(含七绝)第一字都是可平可仄;第三字除仄平脚外,也是可平可仄。

二、律诗的讲究和基本要领

上面的格式只是律诗的一般平仄规律,除此还要讲究一些其他,并抓住一些基本的平仄要领才行。

1、粘对

除了偶句的两个句子平仄要相反外,偶句和偶句也要有关联,这个关联就是要在律诗平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让下一个偶句出句的平仄和上一个偶句对句的平仄尽量一致,而不是一直相反下去,至少应让下一个偶句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和上一个偶句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叫失粘,这对律诗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如: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留别王维)

二、三句,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第二字相粘。四、五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二字相粘。六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第二字相粘。

2、避孤平

孤平,是指律诗句子里除了尾字就只有一个平声字。避免平声收脚的句子里除了尾字只出现一个平声字的现象,叫避孤平,仄声收脚的句子即使出现孤平现象也无需避防。律诗应尽量避免在平声收脚的句子里除了尾字而只有一个平声字的现象,但这并非不可以。出现孤平现象,要及时补救。

那么,前面的仄仄仄平平,也是除了尾字只有一个平声字,该不该补救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用,就不是孤平,所是正常的。

3、救拗

所谓救拗,是指对句子里出现的不合平仄的现象进行补救。若平仄使用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规律,如该用平用了仄,或该用仄用了平,就称为拗句或拗怒句。拗句在律诗里不是不可以使用,而是出现了拗句就要有所补救。

补救的的方法一般有四个:

1)本句自救。像前面的孤平现象就属于一种拗句,应该补救。如:句子为平平仄仄平,属正常。若为仄平仄仄平,就不正常了,因为除了尾字就只有一个平声字,补救的要领是将平声字再顺延一个,改为仄平平仄平。这叫本句自救。

2)对句相救。如偶句的出句出现不合平仄现象又没能避免,这样就要在它的对句里将原有的格式加以变化,来补救出句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例如:出句该用仄仄平平仄却用了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对句就要多加一个平声字,即将原来对句该用的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对比如下: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3)连环救拗。即将上面1)和2)的方法合起来用。如:

正常—→出句:仄仄平平仄拗救—→出句:仄仄仄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对句:平平平仄平 (其实这样便可:仄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

救拗句里的出句在本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对句就应当用加一平声字的做法来补救,即平平平仄平,可是对句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又用到了仄声,只好先自救一下,再来救出句,即仄平平仄平。如李白的诗句: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第一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第二句原来为平平仄仄平,为了出句考虑,改用平平平仄平来补救,而这时第一字又用了仄声,所以正好借平平平仄平顺延一个平声自救,成了仄平平仄平。

4)可救可不救。律诗的平仄虽然谨严,却并非毫无松动。如果按平仄转换的节奏划开,每一平平(平平平)或每一仄仄(仄仄仄)里,第一个字是可随意的,只要不是犯了孤平的大忌,无所谓该用平用仄的问题。如果这时出现不合平仄一般规律的现象,大可不必考虑救拗,当然如果方便的话,去救一下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种特殊格式,虽然不合平仄,却是正常格式。分别是由平平平仄仄演化来的平平仄平仄,和由仄仄平平仄演化来的仄仄仄平仄,对于它们的出现,在对句里可救可不救。例如杜甫诗句:

出句:凉风起天末,平平仄平仄

对句:君子意如何?仄仄仄平平(不救)

出句:鸿雁几时到,平仄仄平仄

对句:江湖秋水多。平平平仄平(相救)

4、以平易仄。即该用仄的地方可换成平声,或用平声把仄声换位,只要不形成三平尾,诗句的平仄就说得过去,如仄平平平仄,或平平仄平平。但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是不行的,因为这三个都构成了三平尾,三平尾是古体诗(古风,律诗形成以前)的残余,不可出现在律诗里。

这样看来,以仄易平,可以得到拗句,即使没有一个平声,用于律诗是可以的,但要记得补救。以平易仄却要切记不可出现三平尾。

5、一三不论。即不必考虑律诗的奇数字现象。这是古来经验之谈,有其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上,不考虑有时也得考虑。那考虑什么呢?一是避孤平,二是救拗。除了这两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这也说明律诗虽然谨严,却不失它的灵活性。

6、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流传已久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七言律诗讲的。对五言律诗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由于韵脚要押韵,七言律诗第七个字、五言律诗第五个字,当然也要分明。这个口诀一般来说是合乎规律的,但不能绝对化。说它合乎规律,因为律句都是由两个字的音节合成的(末字单音节),在两个字的音节中,后一个字较为重要,是关键,前一个字是次要的;在一个律句中,后头的字较为重要,前头的字是次要的。所以,五言律诗的第三个字、七言律诗的第五个字还是要论的,不能随意改变。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只要节奏点上的平仄能够达到“相同”、“相对”、“相粘”,就可以收到平仄错综协调的效果,所以便要求二、四、六(五言为二、四)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分明,不可随意变动。至于一、三、五(五言为一、三)位置上的字,由于是非节奏点所在,并不影响大局,因此,对其平仄的要求便可以从宽处理了。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应该说,这正是对平仄格律的一种突破。然而,仅仅是“一三五不论”,即仅仅允许非节奏点上的平仄可以自由灵活,仍然难以满足写作实际的需要。因为表情达意毕竟是第一位的。这样很可能出现不符合平仄规定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拗”。“拗”便破坏了平仄的协调性,于是,人们又设法调整其平仄关系,以便保持其协调性,便又有了所谓的“救”。这样写起诗来就更加自由方便了。

不过,由于“拗”、“救”的产生,又使“二四六分明”的通则出现了例外。因此,可以这样说:“二四六分明,两处不明。”这两处是:

⒈在一定条件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平可以作仄声。

⒉在一定条件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仄声可以作平声。

同时,由于格律诗要求避免“三平调”和“孤平”现象,因而“一三五不论”的这种自由,仍然是受制约的。所以,可以这样说:“一三五不论,两处必论。”这两处是:

⒈必须避免“三平调”。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的仄声是不能任意变动的,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所以,这一处平仄是要论的。

⒉必须避免“孤平”。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若第一字(七言为第三字)的平声改为仄声,这就叫“犯孤平”。这是因为该句除了句末的平声而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出现“孤平”,则会使平仄失调,故而格律诗要求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注意:孤平只限于“(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

搜索建议:
热博

 你知道哪些流行最广的俗语?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针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3、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4、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5、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6、水深难见底,虎死...(展开)

热博

 幸福盒子作文

幸福盒子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