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家有熊孩子,被很多人讨厌,“三不”原则教育出好孩子

导读:“熊孩子”这个词,相信大家都知道,从新闻里或者是身边,可能大家都有过面对“熊孩子”的经历。如果“熊孩子”是自己家的娃,怎么办?是不是会愁怀宝爸宝妈们呢?

有一次,我和娃爹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口才训练体验课,所有孩子都是各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可是这里面却有一个“熊孩子”。可能是因为对其他孩子不熟悉,或者是因为不熟悉老师,当老师让孩子们都坐成一圈时,这个“熊孩子”却不愿意配合,跑到门前去开门,他妈妈要把他抱回来,孩子就大哭大闹满地打滚。搞得妈妈很尴尬,只能和老师道歉,中途退课。

下课以后,我们在教室走廊的游戏区又碰到了这个“熊孩子”,他正在把游戏区内的沙子,往地板上倒,妈妈正准备阻止。可是陪孩子一起来的奶奶却说:没事儿,让他玩吧,那边不是有人打扫吗!

很多孩子,在不熟悉的地方,或者课堂上,可能会因为陌生、内心焦虑,而到处乱跑,或者想要离开。但是对于已经是幼儿园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典型就是因为家人“过度溺爱”,养成的“熊孩子”。

孩子怎么变成“熊孩子”?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写: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幼小时很容易形成,但在他们长大后就很难养成。

教育孩子,要让他们养成一种规则,一种对任何事物都抱有敬畏心才行。

在饭店乱跑;

在公交车上淘气;

随便丢垃圾;

乱吐口水等等……

这些无视别人感受,不遵守规则的熊孩子,他们是不是也有不守规则的父母呢?当教养方式变错时,孩子也会随之变得糟糕,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生”,最重要的是“养”,这个“养”字,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教会孩子最起码的要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

很多家长,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育儿方法,那么怎么教育孩子呢?三点小建议送给家长们。

原则一:不包办

很多家长,会以“爱”孩子的名义,包揽了本来应该是孩子要做的事情。如果一个没有承担过后果的孩子,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承担责任。

瑶瑶高考结束了,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全家都为她高兴,可是瑶瑶却不愿意去,为什么?因为要离开母亲了,她害怕自己不能独立生活。

原来瑶瑶的妈妈,一直事无巨细的为瑶瑶处理生活上的琐事,连早上穿什么衣服,也是妈妈给安排,除了学习,瑶瑶自己什么都不会,她担心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能胜任,最终只能决定不去上这所大学了。

原则二:不放任

一个孩子,他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会怎么样?他会无视任何规矩,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毫无顾忌的去拿,即使这件东西,在别人手里。当有一天,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就会用极端的做法,要么伤害他人,要么伤害自己。

原则三:不骄纵

2岁的孩子,是完全能够理解,父母设置的简单规则并且遵守,也是通过这些规则,他才会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成员。

家长一句:他是只是个孩子。实际上是在纵容他的无法无天,难道孩子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他会让你的孩子不再是“熊孩子”,也会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世界,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

给他们确立规则时,宝爸宝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他说了N遍,到时候就会忘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1、规则简洁

对于小朋友来说,你和他说一大堆的道理,他怎么可能会记住?

一位宝妈带着她一岁半的宝宝去参加聚会,出门前她对娃说:“宝宝今天不要吵哦,要乖乖的哦,妈妈和阿姨们好久没见,要一起聊聊,不别捣乱,好不好”。结果妈妈这些话对宝宝来说,基本是没啥作用,宝宝该干啥还干啥,该哭哭,该闹还是闹。

为啥会这样?我们没办法要求一个只有1岁的孩子乖乖的不闹,对四岁以上还能试试,但是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2、以身作则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么,在遵守规矩这一点上,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一个榜样。让娃知道,规则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碎碎念:

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并非单指父亲的过错,我想应该是“养不教,父母错”才对。父亲和母亲同样拥有“养和育”的责任。

搜索建议:
热文

 【歌词】成全(斗鱼萌月亮版) /...

看着你和她走到我面前微笑地对我说声好久不见如果当初没有我的成全是不是今天还在原地盘旋不为了勉强可笑的尊严所有的悲伤丢在分手那天未必永远才算爱得完全一个人的成全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