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里的巴勒斯坦遥远而动荡不安,但其实当年从耶路撒冷坐车到伯利恒是一条可行的旅行路线。
伯利恒是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圣城,《圣经》中耶稣的出生地,现在由巴勒斯坦政府管理,进出则由以色列控制。
因为以色列租的车不包含在巴勒斯坦的保险,所以坐公交去是更加安全稳妥的选择,从大马士革门出城不远就是车站,登上231路公交大巴,车费6块8毛,看我拍纸质车票留念,司机大叔还打趣:“你是第一次坐公交吗?”“公交车当然坐过,但这可是去巴勒斯坦!”
出耶路撒冷,一路往南,穿过一条不长的隧道,便来到美丽的犹大山地,坡上米色的建筑是犹太人定居点,还种着许多橄榄树,但隔离墙刺破了和平,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巴以隔离墙,高大的混凝土墙顶装有巨大的斜刺,连接高压电网,坚固、无情、绝难逾越。
大巴随叫随停,一路都是巴勒斯坦本地人在上下车,有位大妈从行李舱里搬出了一大卷破旧的海绵床垫,停在了荒芜的山路边,不知她何以为家?
不到20公里的路程,摇摇晃晃大约半小时就到,黄昏时开进伯利恒,恰逢一道耶稣光,宛若圣子诞生,简直神奇。
双脚一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便进入了混杂纷乱的世界,街道污浊、房屋残破、车辆拥挤,看似危机四伏但其实生机勃勃,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中东氛围。
我们一刻都不敢耽误,直奔伯利恒市中心最重要的古迹——圣诞教堂。
教堂前的马槽广场,得名于玛丽亚生下耶稣的马槽,常年点亮的圣诞树也许是世上最名副其实的“圣诞树”,树顶的星星就是著名的伯利恒之星,相传当时耶稣在马厩里降临人世,这颗星照亮了整座城市。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早已不分种族和信仰,圣诞贺卡般的霓虹,是伯利恒生活的日常。
广场的一边是伯利恒和平中心,一群人忽然点燃了火炬,烟雾弥漫,不知是什么仪式?而广场对面就是高耸的宣礼塔,穆斯林的清真寺就这样紧挨着基督教圣地。
跟一般教堂拥有恢弘的大门不同,圣诞教堂的入口是一个只有一米多高的石门,到访者无不放低身子、弯腰进入,仿佛是在向耶稣诞生之地表达谦卑之意。
教堂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在经考证的圣诞原址修建,历经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十字军和奥斯曼人的战火,终得以保留,是世界上仍在运作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教堂建筑古朴庄严,残存的马赛克壁画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磨难,正中间是一座壮观华丽的祭坛,来者无不屏息。
教堂最重要的所在是伯利恒之星洞,相传耶稣当年就出生在这个地下岩洞的马槽里,按理说五点钟要关门的,但当值的牧师好心,放我们进去看。
古老的岩洞由帷幔和圣物环绕,最初的马槽演变为了大理石圣坛,圣坛上方悬挂着15盏昼夜不熄的油灯,代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基督教派,共同守护这方圣地。
圣坛正中镶嵌着一枚十四角的银星,象征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镌刻的拉丁铭文意为: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
虔诚的信徒跪在地上,将颤抖的手放到星上,一边呻吟一边感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看哪,神的羔羊……”
出圣诞教堂,天已经黑了,是时候回以色列了,虽然不断地有本地出租车司机开到我们面前招徕生意,但旅行攻略告诉我们,他们的绿色牌照只能把人送到检查站口,进不了耶路撒冷。
还是得回到公交站,夜色中早已聚集了一大批外国游客,等候唯一可以运送我们的公共交通。
上了满满一车的游客,司机心情特别好,叫一个小孩儿飞身下车帮他买来个冰淇淋,苦中有甜。
开到边境,经过以色列人把守的检查站,荷枪实弹的女兵上车逐一检查,看到我们的中国护照,头也不抬就过关了,几个巴勒斯坦人则被要求下车搜身。
以上,就是我们作为普通游客在巴勒斯坦停留的半日,即使只是粗浅的到访,都能感受到深刻的隔阂,难以想象当交战升级,当地会是怎样的景象,我只知道,战火中受伤害的永远是无辜的平民,或许是那个买冰淇淋的小孩,或许是消失于荒野的大妈、或许是圣诞教堂前聚集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