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一波接踵而来,大风带着我摇摆,梦在燃烧心在澎拜,不用徘徊,大摇大摆漂在人海……”7月28日上午,金乡县凯盛大集上比肩接踵,人声鼎沸。突然,一首动感的《狂浪》蹦了出来,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嘈杂的吆喝声,引得众人侧目。
凯盛大集上,行人如织。
歌声来自一个玩具摊位,40多岁的摊主胡翠娟正踩着乐点,晃着脑袋,摇着胳膊,踢着小腿,掐着话筒,对着手机激情高歌。手机快手直播间里,十几个粉丝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人时不时刷朵几毛钱的“鲜花”,以示支持。
看到点赞和“鲜花”,胡翠娟蹦得更起劲了,嗓门也抬高了几分。音乐间隙,她承诺给粉丝免费送自家种的“无公害”韭菜,顺便还推销了一波面前的玩具,表示“粉丝来了统统打八折”。时髦动感的舞蹈和歌声在这个农村大集上显得有些突兀,不少人像是看到了什么新鲜事,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几个骑着电动车的赶集人顾不得看路,直勾勾地往前开,脑袋都扭到了肩膀后面,好奇地盯着蹦蹦跳跳的胡翠娟。
胡翠娟正在摊位前直播唱歌。
胡翠娟跳得愈发起劲,她赶集卖货已有10年,在集上直播唱歌也有三四年。10年前,胡翠娟在金乡县高河街道开了七八年超市。后来,随着金乡县城向东跨河发展,胡翠娟的村庄正赶上拆迁,她家里得了两套楼房,但超市却关了门。超市关了,货没卖完,尤其是各式玩具堆积如山。于是,胡翠娟就拉着玩具到处串集。
“三、六、八是高河集,五和十是凯盛集,基本大半时间都在赶集卖玩具。”胡翠娟说。以往,她的玩具虽不算时髦,但放在农村大集上也算物美价廉,比较受欢迎,逢年过节每集能卖两三千元;然而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每集的销售额只有一二百元,逢年过节也不过四五百元。
胡翠娟正在摊位前直播唱歌。
“疫情一来,大家都跑到网上买东西,很多实体门店倒闭了,就连农村大集上的‘销售结构’都改变了,卖菜和卖肉的成了绝对主力,卖衣服、玩具和生活用品的比较艰难。”胡翠娟说。她想也跟着卖菜,毕竟金乡是蔬菜生产大县,货源充足,但这个想法很快被丈夫王建鹏否决,理由是“玩具不瞎不坏,啥时候都亏不了”。后来,胡翠娟尝试进了些时髦的玩具放在集上卖,但由于价格高、款式新,少有人问津。
闲来无事,胡翠娟爱刷手机,手机上的“直播带货”点醒了她——“在大集上直播唱歌,岂不是能引来一大群人!”胡翠娟有唱歌天赋,以前在“金乡大润发歌唱比赛”上拿过名次。2019年,胡翠娟买了新手机和手机支架,开启了大集直播唱歌生涯。不过真到大集上唱歌,她却放不开手脚。刚开始只放音乐不张嘴,后来只张嘴不动弹,直到两个月以后,她才成了大集上的“唱跳达人”。
胡翠娟摊位前除了玩具,还有自家种的韭菜和粉丝送来的西瓜。
胡翠娟成了大集上的明星,快手直播间的粉丝也突破了5000人,玩具摊的生意肉眼可见地抬头了。“很多粉丝过来买玩具,权当是支持我。”胡翠娟说,唱歌不仅能引人来买东西,还有直播收入,“最近10天直播,挣了500多块钱”。看到胡翠娟摊位前围满了人,卖布的陈帅和卖衣服的刘婷也仗着有个好嗓子,添了音响,买了话筒,和胡翠娟飙起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靠才艺卖货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大集愈发热闹起来。
周边摊位也拿起话筒,唱歌吸引顾客。
临近中午,气温攀高,绑在手机背面的水瓶开始不停滴水。“这里面装的是冰块,主要为给手机降温。”说着,胡翠娟从保温箱里拿出最后一瓶冰块绑在了手机上。为防止别人把自己花了600块钱/年包下的好位置给占了,胡翠娟通常凌晨4点就会赶到集上,除了带着玩具和直播设备,她还要带几瓶提前在冰箱冻好的冰块。
粉丝送来西瓜解暑。
连唱三首歌之后,胡翠娟坐下歇了一会。这时,一位正在赶集的男粉丝专门给胡翠娟送来了一个切好的西瓜。胡翠娟想给钱,可这粉丝死活不收,俩人坐下聊了几句。旁边摊位的歌声渐稀,胡翠娟迅速打开《旧梦》伴奏,准备接着再来一首。这粉丝瞥了一眼挂着冰块的手机,起身要走,胡翠娟拎了两把韭菜塞在他手里。粉丝推脱不下,扭头扫了5块钱,转眼消失在人群里。
烈日骄阳,大集上的温度越来越高。
大集上车水马龙。
卖豆角的父亲给女儿补习功课。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