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南京:“锈带”变“绣带”

大肆的污水排放、岸线的无序开发,一度让这段长江锈迹斑斑、伤痕累累。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朱旭东 编辑高雪梅

南京三桥湿地公园(方飞/摄)

南京是江苏省唯一一座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南京段全长近百公里,自然岸线总长280多公里,形成了山秀、洞幽、江深、矶奇、人文荟萃的特色。然而,大肆的污水排放、岸线的无序开发,一度让这段长江锈迹斑斑、伤痕累累。

近年来,南京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动南京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过不懈努力,长江南京段正在形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生态“绣带”。很多南京市民骄傲地说:我们在城里都可以看见江豚的身影。

2月19日,南京,江豚在江水中慢慢出现

渔民上岸,江豚频现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但由于对长江的过度开发,江豚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中大熊猫”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濒临灭绝。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长江水生物得以休养生息,生物资源状况逐步好转。江豚的再次活跃,给南京市民带来惊喜,这其中,离不开一个特殊群体的奉献。

随着长江“十年禁捕”全面铺开,众多渔民上岸。其中,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从打鱼人变身护鱼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江协助巡护员。

今年48岁的杨金海,曾是南京市浦口区的一名渔民,其祖辈一直以捕鱼为生。

2016年,为保护长江生态,浦口区启动滨江岸线的企业搬迁和复绿行动,成立了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浦口)分站。当年,包括杨金海在内的12名渔民成为江豚观测员。2020年,长江江苏段率先全面禁捕退捕,杨金海又加入南京市浦口区专办护渔员队伍。

杨金海说,从小就跟着父亲去打鱼,甚至能听到江豚浮出水面换气的声音。但2000年前后,江豚数量明显变少,随之一起减少的是渔民的收入。打到的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

政府号召渔民“转产上岸”后,杨金海和众多渔民舍弃了原本熟悉的生活方式。在各方共同促使下,南京长江二桥至三桥江段实现了全面禁渔。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鱼类种群的数量越来越多,江豚有了充足的食物,开始在这里稳定地生存、繁衍。

应聘成为江豚观测员,最初杨金海好几天才能看到一头江豚,直到最近,江豚数量明显增多。杨金海说,虽然现在不能撒网捕鱼,但看到曾经远去的江豚越来越多,离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近,他感受到长江生态越来越好。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发现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62头,较2017年的调查数量增长近24%。更值得高兴的是,调查周期内观测到幼豚11头次,说明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除了杨金海等江豚观测员,南京市还有一群摄影爱好者,常年蹲守在江边,捕捉江豚的身影,他们多次拍摄到江豚捕食长江刀鱼的精彩照片。在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鱼嘴湿地公园等滨江沿线,“江豚拜风”“母子豚”等景象频频亮相,南京成了全国闻名的江豚观赏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选择来到江边目睹江豚风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昔日化工地,今日宜居处

在南京创维汽车工作的李瑞是位“老南京”,因公司搬迁,不得不选择在栖霞区的燕子矶片区买房。在他的印象中:“这里原来都是化工厂,污染很严重。即使工厂搬迁了,留下的地块也可能有化工残留。”

2021年,他多方打听核实,精挑细选了一栋建在原化工厂车辆维修车间地块上的楼盘。“维修车间不是生产车间,化工残留会少一些。”他这样解释,也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现在看来,李瑞是多虑了。“我家离江边只有500米,我经常跟爱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晨练。”入住两年,李瑞没有发现或感觉到异样,他终于释怀了。

燕子矶片区位于南京主城北部,曾经是南京的“工业重镇”“化工基地”,有化工生产等各类企业404家,年产值约320亿元,是支撑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税源地。时过境迁,很多企业环保标准不高、生产排放不达标,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通江河道,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一度成为全市重点污染源。

针对这一现状,南京市政府以壮士断腕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投入约200亿元,对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关停,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引导退城入园。如今,这里已完成所有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累计投入约8亿元,完成7个污染场地共135万平方米修复工程,修复效果评估全部通过专家验收、国家土壤信息管理系统备案。

在此基础上,南京市启动沿江及入江河道的整治。燕子矶片区长江岸线过去主要为化工码头、仓储、砂场等生产岸线。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状况,南京市累计投入约45亿元,完成110家砂场码头、78家工企单位的关停拆除,恢复植被160万平方米,将生产岸线全部改造成生态岸线。如今,幕燕滨江风光带、燕子矶滨江公园先后建成并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燕子矶片区有北十里长沟西支、中支、东支等3条入江河道,总长约11.2公里,长期污水直排,河道黑臭,严重影响长江水质。为改变现状,由市领导直接挂钩督战河道治理,采取拆乱整破、清淤护底、控源截污、景观提升等系统措施,拆除沿河违法建设4.1万平方米,完成154个片区雨污分流工程。目前,3条河道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

同步开展的,还有产业的转型发展、调绿调优。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当地努力引进、培植符合地区功能定位、产业规划的新型业态。目前,华润华发万象天地、招商花园城、文化旅游古镇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区域总部、品质酒店相继落地。原来化工厂林立的片区现已成为连绵起伏的滨江风貌区。

江心之洲成“水上明珠”

9月2日,2023年南京市“生态文明第一课”在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开讲。在长江边、在水草间、在树林中,孩子们以天地为课堂,围绕长江大保护主题,深入了解新济洲的生态变迁,深植生态文明理念。

“这里以长江水体、江心洲、洪泛平原湿地和洲内湖泊、河流、森林沼泽、草本沼泽等组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讲解员潘小玲为30多名学生上了特别的一课。

课堂上,同学们全身心感受着公园湿地景观的独特魅力。洲岛上可以眺望长江,领略大江的磅礴气势,感受江风拂面、潮起潮落。近观水草依依、芦荻摇曳、群鸟嬉戏,一幅灵动的湿地景象。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同样得益于南京近年来的铁腕治污。

新济洲曾有近4000常住人口。2000年11月,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对新济洲上的住户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功能再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今,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率由2016年的39.98%上升到69.91%,维管束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55种,鸟类由103种增加到215种。

新济洲下游不远处的八卦洲,2020年启动蓝昇船厂整治,拆除了沿江1.2公里的生产基地,打造成湿地修复景观点,并留下一些船厂遗存,供市民观赏、休闲。

远处是碧波荡漾的长江,脚下是曲折蜿蜒的小路,四周种满生机盎然的小树苗。“随着南京‘拥江发展’走向深入,八卦洲已从边陲江岛变成‘城市中心花园’。”八卦洲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八卦洲以长江生态保护为牵引力,带动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打造景美人和、近悦远来的“江中丽岛”“水上明珠”。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往来不断的长江船舶污染如何治理?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在《长江保护法》的基础上,将船舶污染防治通过法规加以固化。船舶靠泊南京,污染物须零排放全接收。目前,南京市所有港口码头均已配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靠港期间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绝不让船舶污水流入长江。

2022年,南京市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其中18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达Ⅲ类及以上,全市42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保持江苏省全省第一。

江心之洲“零污染”、往来船舶“零排放”、入江支流全达标。水清岸绿不仅让长江风貌得以彰显,也让江豚的“微笑”更迷人了。

继续组合拳

长江大保护,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南京市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来,就持续谋篇布局,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出治理良方,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注入动力。

2021年11月,“南京眼”步行桥(方飞/摄)

治“岸线乱占”之病。南京市制定并实施《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并编制《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生产岸线37.6公里,全面完成150个干流岸线项目清理,全力推进八卦洲长江大桥到大胜关长江大桥之间(中心城区主要范围)生产岸线退出,生态岸线占比由2017年的66.2%提高到目前的80.3%。

治“水体污染”之病。抓住入江支流整治和长效管护两个关键环节,南京市实行长江生态保护“一把手”责任制,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水体和小微水体的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逐年提高,规划布点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治“化工围江”之病。2017年以来,南京市累计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59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811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区率达62.1%。相关重点企业的减污降碳、绿色转型正有序实施,企业自主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意识加强。

在加快钢铁、石化、建筑等沿江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南京市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腾出发展空间。《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即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全球竞争力,同时拼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国内制高点,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南钢厂区滨江湿地生态公园(杨磊/摄)

长江奔涌,数千年来,在南京绵长的江岸边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片由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形成的“绣带”正在逐步恢复元气。2021年5月,江苏首条滨江游轮“长江传奇”号启航,实现南京滨江旅游“零的突破”。2022年9月,“长江传奇”号开通夜游航线。另一艘名为“长江之恋”号的游轮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新船将集中展现南京诗画长江的壮阔画卷。

2021年5月,南京阅江楼(方飞/摄)

当下,南京正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国家战略重要机遇,重点建设长江文化博物馆标志性项目,依托丰富的长江文化资源,打造长江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实现南京集聚长江文化及长江古都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复兴与弘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京:“锈带”变“绣带”  南京  南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