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吕氏春秋》主要讲的什么?

时间:2022-04-15 01:45:28 热闻 我要投稿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著作,曾挂于城头之上,号称“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看这架式一定是一部好书了,所以拿来看看,但是看了之后,倒不这么认为了。 这得先从吕不韦说起,吕不韦本是阳翟富商,这是他的第一身份,他在赵国偶遇秦王庶孙子楚在邯郸做质子,说“此奇货也,不可失”,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便将后半生的宝都押在了子楚身上,用尽手段最终扶持子楚登上了王位,史称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一跃成为了秦国最有权势的人。而《吕氏春秋》正是这个时期由吕不韦主持编纂的著作。 这本书带有鲜明的道家思想色彩,但又不全是道家思想,它只是取了道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哪一部分呢?“君道虚,臣道实”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思想认为天是无形的、空灵无物的,但是世间万物皆能在天之下有条不紊的运行,是天没有干涉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才造就的。因此吕不韦主张君主应该像上天一样修身养性,无为而治,事情都交给臣下来做。这其实是断章取义,有意曲解了道家思想的本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本意是世间万物的运行皆有其自身规律,顺着规律来,哪怕你什么都没做或着做了很少的事情,其结果都会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强调做事要按照规律来,不要做过多的事情,这就是“无为”;看着什么都没做,只是把事情推向了原有的规律轨道上运行,就已经有很大功劳了,这就是“无为即有为”,这才是“无为而治”。而吕不韦有意将“无为而治”曲解为修身养性、不要有什么做为才是君主治理天下的道法,其政治野心,可见一斑。 同时,《吕氏春秋》还带有浓重的儒家思想色彩,为什么吕不韦一反秦国历代君主所尊崇的法家思想,而独尊儒家呢?这首先要搞清楚法家和儒家的区别。在半奴隶半封建的战国时期,人口和粮食是国家的民生大计,人口众多、粮食富足是国富民强、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像征,法家主张重视法度,用严厉的赏罚手段来敦促民众重视生产,同时极力批判了不参与生产活动、到处说嘴的儒家和倒买倒卖、并不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商人等,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而儒家思想却大相径庭,儒家并不关注人口和粮食,也不关注国家强盛与否,它只是强调上下有别、长幼有序、尊卑有分,以及“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忠礼孝道,是要以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思想为手段,建立“君意民从”的社会秩序,约束人民的行为,达到稳固统治者政权的目的。搞清楚了法家和儒家的区别,再联系吕不韦作为商人的第一身份,其“废法尊儒”的动机就不言而喻了。 这时再返过来看《吕氏春秋》就恍忽明白了些,“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并不是说这本书真的就写的那么好,字里行间甚至不能增减一个字,而是大权在握的吕不韦,为了实现其商业和政治野心,费尽心机编纂了《吕氏春秋》并悬于城头之上,刀侍左右,座下狗头铡,吕不韦拱手作揖,一副谦卑的模样:“来来来,都来给我改改。” “你行你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