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某大V发了这样一条动态(大意):从我走过的地方来看,河南河北的农民最苦,是中国最大的不富裕人群,即使是公认最贫困的贵州农村都略好于多数河南河北农村。
他的结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传统观念里河南、河北历史悠久,沃野千里,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虽然人口比较多,但也不至于比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更贫穷吧?但在改革开放40年后,这个地区的的确确成了中国比较贫穷的地区之一!
一、黄淮平原:从繁华之巅到贫穷之地
在中国版图中有这样一片地区,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是全天下的经济、文化、农业、商业和交通中心,但他也是中国最苦难深重的地区,不仅旱涝频发、黄河肆虐,在动荡年代还是各方势力的兵源地和角斗场,几乎每一次改朝换代,这里的居民都几乎被屠戮一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这里堪称地球上最残酷的人类定居地之一,但他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几乎全部的兴衰荣辱!
这就是“黄淮大平原”!包括河南省的周口、商丘、濮阳、安阳、鹤壁,河北的邯郸、邢台、衡水,山东的菏泽、济宁、枣庄、临沂、聊城、德州,安徽的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江苏的徐州、宿迁,共20个地级市,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7亿。
这片位于中国腹心之地人口极其稠密的地区,堪称是被改革开放遗忘的“贫穷之地”!
二、黄淮平原穷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从GDP看:黄淮平原人口1.27亿 ,与广东相当,GDP总量62962亿,仅为广东的50.6%,人均GDP5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74%;从地市看,徐州、临沂、济宁、邯郸GDP总量较高,徐州人均GDP8.9万,是地区内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市。
从住户存款看:黄淮20地市住户存款总额5.79万亿,约等于苏州+无锡的本外币存款总额;黄淮人均存款4.56万元,全国人均6.67万元,为全国人均的68.4%。
从农村可支配收入看:人均1.62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徐州是唯一超2万元的城市,其次是鹤壁、宿迁、济宁。
整体来看,黄淮地区除徐州等少数地区,发展水平确实相对落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左右,整体不富裕。
三、黄淮平原为何穷?
1、视觉贫穷
去过黄淮平原农村的人都有不富裕的感觉!为什么会有如此一致的结论?因为看起来就不富裕:杂乱无序、低矮的、毫无美学概念的房屋;狭窄的没有硬化的村庄路面(有些路面污水横流,有人喜欢把生活用水直接排到路面上);单调乏味的自然景观(除了村庄就是农田,缺少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缺乏文物古迹);穿着跟不上时代的人们;乱糟糟的充满假冒伪劣产品的农村大集......。视觉贫穷其实是最有冲击力的贫穷,这也是黄淮平原农村长期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从视觉观感看,全国农村大致排名如下:第1阵营,浙江农村;第2阵营,苏南农村、珠三角农村、福建农村、江西农村、云南农村、皖南农村、广西农村;第3阵营,湖南农村、湖北农村、四川农村、重庆农村、胶东农村、陕南农村、西藏农村;第4阵营:非珠农村、东北农村、内蒙农村、贵州农村、河南山区农村、山西农村、青海农村、甘肃山区农村、河北山区农村、苏北农村;第五阵营:豫东农村、鲁西南农村、皖北农村、河北平原农村、宁夏农村、新疆农村、缺水的西北农村。
2、文化贫穷
如果问中国哪个地区最缺乏文化气息,最没有文化传承,我认为黄淮平原当属第一!所有的文化传承都必然以人为载体,而黄淮平原至少经历过4.5次人口大灭绝,第一次是东汉末年,第二次是五胡乱华,第三次是北宋灭亡,第四次是元朝灭亡,明朝灭亡算半次,每次人口灭亡后,原有的文化就被扫荡一空,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区,黄淮平原的文物古迹遗存少的可怜,明朝以前的地面建筑和传统技艺寥寥可数,这与陕西、山西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文化传承屡次断绝,所以黄淮平原是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最淡薄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文化贫穷比金钱贫穷更彻底,拥有的更多是大衣哥、拉面哥这样的草根文化!
3、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牺牲
2020年黄淮20地市粮食总产量达9673万吨,比中国第一产量大省黑龙江多2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45%,以全国1.56%的面积生产了全国近六分之一的粮食,堪称中国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黄淮平原,成也粮食,败也粮食!作为中国最大粮食主产区,黄淮也是耕地保护最强硬的地区,这严重限制了该地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虽然该地区千万户籍人口大市云集(临沂、商丘、徐州、周口、邯郸、阜阳、菏泽),却没有形成一座特大城市,城区人口最多的临沂、徐州也不过两三百万,是典型的大市小城。地区整体城镇化率刚过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是全国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地区之一。
曾经,这里因沃野千里而富庶繁荣,人口繁衍不息,现在却因土地肥沃而被工业时代落下,这是不是很讽刺?在一个农田+村庄几乎占据100%的地区,想获得一点工业建设用地可以说难如登天!曾经的优势,现在成了发展的枷锁,这才是导致黄淮平原贫穷的根本原因。
四、黄淮平原应如何复兴?
黄淮平原坐拥最膏腴的土地、最便捷的交通、最庞大的劳动力,却成为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这无疑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极大的讽刺!这个时代不应让英雄流血再流泪,黄淮平原的付出应该被承认,并得到应有的回报!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建立更公平的财政分配体制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自古就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大于天,没有100%的粮食安全保证,中国的独立自主就是空谈。但扪心自问,与“粮食安全”这句口号相比,我们的农民和农业产区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显然没有!
建议在国家和省级财政预算中,设立粮食安全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根据各地市粮食总产量,拨付对应的财政资金。比如周口粮食产量904万吨,对应452亿财政转移支付,菏泽794万吨,对应397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让每一粒粮食,都可以转化为财政收入,这样的话,产粮大区自然抢着种地,抢着增产增收,粮食安全根本就会成为问题!
粮食安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原则:30%用来给农民发放农业补贴;30%用来进行新农村建设;10%用来补贴农民进城买房;剩下30%用来发展先进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2、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
脏乱差不应该是社会主义农村的面貌,建议国家开展全面的新农村建设。黄淮平原农村应作为重点区域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推进,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旧面貌。
3、打造农村产业体系
黄淮农村贫穷的根源是没有产业支撑,农业利润太微薄,收入来源太单一,单纯的农业种植无法支撑起5000万农民的生存发展需求,只能背井离乡挣扎求存。要想彻底改变黄淮农村面貌,必须从产业入手,打造出能够吸纳足够就业的产业体系。建议在新农村建设开展的同时,规划好产业建设,通过提高农村住宅密度,获得一定量的产业用地,发展适合农村的新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农村养老、工艺品制作、农村文化创意等。而实现农村产业化的关键是要吸引足够的资本参与,这就需要国家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了。
4、分流农民
黄淮农村贫穷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太多,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而城市的高房价又阻止他们进城,因此被堵在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灰色地带。如何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流出去,是解决黄淮农村贫穷的关键。建议在当地市县建设工业园区来吸纳他们,并提供一定额度的住房补贴。
5、文化复兴
黄淮地区经历了数次文化断层,导致文化氛围不浓,文化产业极度落后,这反过来又拖累了当地经济发展。有必要在黄淮地区开展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复原文化地标,虽然是假的,但有助于营造当地的文化氛围,树立民众的文化心态;二是挖掘历史名人的价值,复原历史民俗,开展文化旅游,有时候旅游不是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更多的是让本地人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三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高水平的文化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和机构,建议由国家双一流高校对该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四是培养民间文化名人,大到作家学者,小到手工艺匠人,其实都对当地文化建设大有裨益。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力量,虽然短期内不一定有效果,但从长期看他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精气神,是一个地区从量变到质变不可或缺的能量!
黄淮地区,扩大化就是中原地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版图中有着特殊地位和意义,是中华文明的成长地,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不应被时光埋没!希望中原早日复兴,黄淮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城市帝国,人文、地理、经济,我对世界的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