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江西名山很多,大大小小且各具特色。
其中就有这样一座文化名山,其名气虽不及匡庐三清龙虎井冈,但孕育在庐陵文化之中,横亘连绵了十余里,为古庐陵搭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屏障。
并以自身特殊的庐陵遗存和承载的厚重文化,为这方土地又增添了几分古老和底蕴。
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更是称其为“山川第一江西景”,它就是青原山。
青原山,山川第一江西景
纪录片《窥山》里,仅仅22分钟,在没有任何解说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4k画面纯净享受青原山所带来的震撼,也可以窥见一个不一样的青原山。
它以青原山为轴心,由佛、儒、农、工、商、新、旧、山、水等部分组成,一沙一世界,青原山的景与文化一一呈现。
而从纪录片跨越到真正的现实之中,青原山,似乎就是这样,自然当中,往往还带着诗意。
嵩华山、天玉山一路转黄原岭而来,南至张家渡,西北起于鸡江峰,东自鹧鸪岭、梅林一带,由此而成“青原山”。
然后在江西吉安蜿蜒起伏十余里,山势高峻凌空,吞云吐雾。据《庐陵县志》载:“自螺川而望东南,其青青者,皆青原也。”故得名青原山。
它出名算早的,汉朝时,张天师考察天下名山365座,将其列于其中。但也许,是从它开始与文化沾染后,这里才引得人们络绎不绝。而这也要从它与“佛”的渊源说起。
时间回到唐朝神龙年间,佛教南宗六祖弟子行思禅师在此建寺,初名“安隐寺”,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净居寺。
后来,净居寺也成了禅宗青原派系的祖庭,并由此脉开创了禅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宗派。
“曹洞宗”后由净居寺高僧随同鉴真和尚传播到日本,并落地生根,成为日本佛学的正宗,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在当今日本拥有近千万的信徒。
同时,禅宗青原派系在东南亚一带也广为传播,近年来,就有不少海外人士到此寻宗拜祖,在他们看来,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祖庭。
除了“佛缘”,千百年来,人文墨客似乎都偏爱青原山。
唐代诗人杜审言、大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诗人苏轼、宰相李纲,明代大学士解缙与杨士奇、理学家王阳明与邹元标,地理学家罗洪先与徐霞客等,在青原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仅《青原山志》一书就收集了500多篇诗文。
而在诸多文人气息的交集中,当地人文天祥似乎与青原山会有更深的联系。
据说,他一生中曾有三次重要的“登青原山”,留下了《琴铭》《游青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并书题“青原山”匾额。
这些见证了他对国家危亡的忧虑以及铁血丹青的爱国情怀,正所谓:“万古文山文,常与青原青”。
另外,在庐陵任知县的王阳明也在青原山留下了足以被历史铭记的岁月。
他曾在青原山的会馆讲学,并提出“良知之学”,奠定了江右哲学的发展基础。
此后,每年春秋两季,青原山都要举办大型心学讲会。讲会时,大江南北的王门弟子汇集于此。因而,青原山就成了心学研讨中心,庐陵被誉为“理学之邦”。
与此同时,吉安知府鹿春如首倡建阳明书院,并选拔吉安九县优秀生员就读,扬儒学精神,继承庐陵文脉。
就这样,青原山也被笼罩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佛家色彩,在诸多景色的烘托下,杨万里称赞下的“山川第一江西景”自然也显得更为真实。
青原山,生态旅游示范区
海拔仅320米的青原山,既有丰厚的人文历史, 又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古人对其风光是这样描绘的:“青原之山高入云,螺江之水无纤尘。”
确实如此,青原山上古木幽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光是潭、泉、溪、峡就有30余处,喷雪、虎跑、珍珠、水三叠等飞瀑流泉,并泻于密林之中。
攀天岳、芙蓉、翠屏、华盖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绘。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当走进青原山,首先要经过的是山前一座石桥,名为“万善桥”,文天祥所书“青原山”匾额的红亭就在桥的南端。
另外,还有待月桥、迎风桥,桥下有青原溪。穿待月桥而过,依次是阳明书院旧址、青原山庄、吉安林科所等。而过迎风桥,便是闻名遐迩的净居寺。
作为禅宗青原派系的祖庭,净居寺迭经历代修葺,寺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
再继续前行则有木鱼堆、仙人写字、猴子望月、观音坐莲、油箩坪水库等景点,它们都形态逼真,情趣盎然,相传它们的得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传说,到青原山,似乎都变得寻常,这样让青原山变得不寻常。
就这样,一路是景,在古朴与文化气息的交织下,我似乎找到了文人学士纷至沓来的理由。
山高不高,也许真的没所谓,但名山之所以能成名山,少不了它的“灵”。
“一径穿云万木深,高崖曲槛尽萧森。”思绪再次回到纪录片《窥山》里,无论是人间百态,还是岁月流逝,如果非要给青原山赋予更深层次的意思的话。
我想,它赋予的是人文也是景,也记录的是生长,是发展,也是繁盛与衰败,总之,尽是百态。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