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植物界全系列】虎耳草目—枫香科

时间:2022-06-09 00:57:07 热文 我要投稿

虎耳草目—枫香科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虎耳草目

枫香科

 

枫香科(学名:Altingiaceae)又名蕈树科,是一个小科,只有3属18种,都是乔木,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分布在亚洲和美洲,中国有所有的3属17种,只有一种北美枫香原产于美洲。

以前的分类法将这三属分在金缕梅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这些属单独列为一科,属于虎耳草目。

本科植物,叶子类似枫树,一般都可以提取树脂和香料,所以得名。

1.蕈树属

蕈树属(学名:Altingia)是枫香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2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我国有8种,产东南至西南,其中最常见的为蕈树A. chinensis (Champ.)Benth. et Hook。

(1)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顶芽被鳞片,长卵形。叶革质,卵形至披针形,具羽状脉,全缘或有锯齿,有叶柄,托叶细小,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头状或短穗状花序,常多个头状花序再排成总状花序,每个头状花序有苞片1-4片。雄花有无数雄蕊,花丝极短,近于无柄;花药倒卵圆形,先端平截,2室,纵裂。雌花5-30朵排成头状花序,总苞片3-4片,具长花序柄;萼筒与子房合生,萼齿完全消失或为瘤状突起;退化雄蕊存在或缺;子房下位,2室,花柱2,脱落性;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上。头状果序近于球形,基部平截;蒴果木质,室间裂开为2片,每片2浅裂,无萼齿,亦无宿存花柱。种子多数,位于胎座基部的发育完全,多角形或略有翅,种皮角质,胚乳薄。

(2)用途

本属多数种类从树皮流出的树脂可供药用,或作香料及定香之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家具,亦用作放养香菰的母树。 [1]  木材含挥发油,可提取蕈香油,供药用及香料用。木材供建筑及制家具用,在森林里亦常被砍倒作放养香菰的母树。

(3)蕈树

蕈树(拉丁学名:Altingiachinensis),别名阿丁枫。蕈树是被子植物门枫香科下的物种,为高20米且胸径达60厘米常绿乔木,树皮灰色且稍粗糙,花序以雄花短穗状花序为单位,并常以多个排成圆锥总花序,叶为二年生革质倒卵状矩圆形,且上面叶边缘为明显网状小脉。蕈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大部及越南北部,也是中国南部海拔600-1000米的亚热带常绿林里一种常见的乔木。

蕈树是由两组学者独立研究发现并命名由,一组是英国外交官亨利·弗莱彻·汉斯和英国植物学家乔治·边沁,另一组是英国植物学家丹尼尔·奥利弗,根据国际物种双命名法则于1873年确立该物种名。该物种含挥发油,可提取蕈香油,供药用及香料用。木材供建筑及制家具用,在森林里亦常被砍倒作放养香菰的母树。

2.枫香树属

枫香树属(学名:Liquidambar)是虎耳草目枫香科下的一属,以前也被分到金缕梅科。5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此外,小亚细亚1种,北美及中美各1种。还有化石多种分布于北欧及北美的第兰纪或白垩纪的地层中。产于小亚细亚的 L. orientalis Mill.我国有栽培。

枫香树属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高度可达25-40米。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果实直径2-4厘米,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为棕色多刺的木质结构,内含多粒种子,通过果实上的小孔散放。全树含有芳香的挥发油,因而得名。

枫香树属因其外形类似枫树,常被混淆。但枫树在植物学上属于槭树科,没有香味,而且二者的种子形状完全不同。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叶互生,有长柄,掌状分裂,具掌状脉,边缘有锯齿,托叶线形,或多或少与叶柄基部连生,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多数,排成头状或穗状花序,再排成总状花序;每一雄花头状花序有苞片4个,无萼片及花瓣;雄蕊多而密集,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卵形,先端圆而凹入,2室,纵裂。雌花多数,聚生在圆球形头状花序上,有苞片1个;萼筒与子房合生,萼裂针状,宿存,有时或缺;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半下位,2室,藏在头状花序轴内,花柱2个,柱头线形,有多数细小乳头状突起;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

头状果序圆球形,有蒴果多数;蒴果木质,室间裂开为2片,果皮薄,有宿存花柱或萼齿;种子多数,在胎座最下部的数个完全发育,有窄翅,种皮坚硬,胚乳薄,胚直立。

(2)主要价值

枫香树属的树木因其外形美观和树叶变红,可作为行道树,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其木材可做建筑、木工材料。

树脂有香气,可用来调配香料。枫香树的树脂称为“白胶香”,苏合香树的树脂称为“苏合香”。

枫香树的果实又称枫实、枫香果、枫球子、路路通,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平,用来治疗湿热肿毒等症状。

(3)枫香树

枫香树(学名:Liquidambarformosana Hance)是枫香树属植物。

枫香树的模式标本于1864年由采集家奥德汉(Oldham,Richard)在台湾淡水采集,并将大部分标本送往邱园,另一部分送往大英博物馆,交由植物学家进行研究,正式学名由植物学汉斯(Hance) 赋予,在1866年发表于法国自然科学年报,一直未曾动摇沿用至今,现时模式标本存放于大英博物馆。

分布于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性喜阳光,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海南岛常组成次生林的优势种。

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枫香树在环保方面也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改善生长地的土地质量,保证水土不会过度流失,净化当地的空气质量,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且枫香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城市规划中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3.半枫荷属

半枫荷属(学名:Semiliquidambar)是枫香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3种,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南部。[1]本属已知的有3种及3个变种,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南部,从浙江南部经福建、江西南部,到达广东及广西,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分布区。本属的种类可供药用,根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

(1)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落叶乔木。叶革质,具柄,互生,叶片异型,通常卵形或椭圆形,有离基三出脉,或为叉状3裂,有时单侧叉状分裂,具掌状脉,先端尖锐,基部楔形或钝,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托叶线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聚成头状花序或短穗状花序。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生于枝顶,每1花序有苞片3-4片,萼片与花瓣均不存在,雄蕊多数,花药倒四角锥形,2室,花丝极短。雌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叶腋,有苞片2-3片,有长花序柄;雌花多数,萼筒与子房合生,萼齿短小,线形,宿存,有时不存在;缺花瓣;不具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2室,先端2裂,花柱2,偏斜,常卷曲,柱头有多数小乳头状突起;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头状果序半球形,基底平截,有多数蒴果,有宿存萼齿及花柱。蒴果木质,上半部游离,沿隔膜裂开为2片,每片2浅裂;种子多数,有棱。

(2)半枫荷

半枫荷(学名: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为半枫荷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江西南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岛在内)。

半枫荷生长在海拔950米以下的林中或溪旁疏林内,中国多属南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8-24℃,最冷月平均温7-18℃,极端最低温3-5℃,最热月平均温20-28℃,年降水量1300-2000毫米。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砖红壤或黄壤上生长良好。

半枫荷分布于中国福建东南部永春,西南部龙岩、漳平、南靖和中部南平,江西东南部石城、瑞金和南部龙南、金南、寻乌安远,湖南南部宜章,广东东部大埔和北部乳源、连山,海南琼中、陵水、保亭、乐东,广西东北部灌阳、贺县、尢胜、临桂、永福、大苗山、贵州东南部雷山、榕江、荔波及南部册亭。

药用:半枫荷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树根、枝叶皆可以做药,常用来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临床应用上,内服半枫荷制剂对风湿、类风湿病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采用不同方法配伍的药物,对于治疗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老年增生性脊柱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病症也有良好的效果。

经济:半枫荷是金缕梅科新发现的寡种属植物,为中国特产。具有枫香属和蕈树属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木材材质优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制品。

保护级别:稀有种。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濒危原因:半枫荷是1962年发现的新属的模式种。残存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因天然林分受人为干扰严重,分布范围越来越窄,保存的植株也较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