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一提好像特别熟悉、又特别陌生、脉有王叔和的脉经、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从黄帝内经到现在历朝历代;医圣(张仲景)、名医辈出,对脉法的总结更是详之又详。但我借此机会想谈一谈中医里的“四诊”有不到之处请谅解和指正。
四诊有:望看气色、望者为神
闻听声音、闻者为圣
问病者何处疼痛……、问者为工
切按脉知病者气血虚实、切者为巧
脉首先分四脉(按春夏秋冬)……,王叔和的二十四脉、李时珍的二十七脉、李中梓的三十六脉……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六篇中: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为形?何为神?愿卒闻之。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経,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这一句是对切脉的叙诉)
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古曰神。(这一句是对望的叙诉)三部九侯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脉法很多,既相互联系,又各有所长。真是痛快!脉讲三部九侯;人迎、寸口;趺(衝)阳、太溪;还有太冲等十二经之原脉;反关脉。运气论中的:南政、北政;左寸不应、右尺不应……两寸不应、两尺不应,尺寸反、阴阳交。足以看到祖国医学的博大和祖先的智慧!
合脉的同时、又参望(气色)闻(声音)问(疼痛)和在一起就是诊,这就构成中医学的诊病全过程。也就是古人说的四诊合一的方法。在张仲景(医圣)《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有叙述;《黄帝内经夫诊脉之法,常》同样也有详细论述;各代名医也有叙述。如东垣十书:(元、李杲有一段)以平旦(既寅时、早上3至5点)阴气未散,阳气未动,饮食未进,血气未乱,经脉未隆,络脉调匀,故乃可诊有疾之脉。若遇仓卒病患,不拘此论。《内经》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但可澄神静虑,调戏凝气,视精明,察五色,听音声,问所苦,方始按尺寸,别浮沉,以此参照,决死生之分矣。……
古人讲对症治疗、根据所得病因用药、用针、用灸……;以此病利彼病,为启蒙之捷法;以六経临百病,为不易之定法。论述缜密取法于自然,顺其自然者为道;将千变万化的脉学总结到如此的微妙!根据人身阴阳变化、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结合天体运转对人的影响,良苦用心!时间所限今天先写到此,来日再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