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感动中国:陶艳波—同学母子

时间:2022-04-19 20:48:47 热闻 我要投稿

1993年,一场高烧让陶艳波的8个月大的儿子失去了听力。

为了教会儿子说话,

陶艳波毅然辞职,专程跑到北京学习唇语;

决意打开儿子“无声世界”的通道,

让儿子能够融入现实社会里。

在陶艳波的不懈努力下,

儿子杨乃斌在5岁生日时,

喊出“妈”这个甜美的词;

尽管“妈”这个词说得不够清晰;

但能完整表达小乃斌说话的意思。

三年的付出,只换来一个“妈”的呼唤;

陶艳波和丈夫看到了希望,相拥而泣;

陶艳波欢欣鼓舞,决心帮助儿子读书、求知识。

儿子7岁那年,

她恳求校长给予小乃斌到校学习;

最终,她如愿跟随仅有一点听力的儿子

一起走进了小学课室,

扮演儿子的“耳朵”、“传声筒”、“翻译官”;

同班、同学、同桌;

坐着矮凳子,陪读学习,

同听一堂课,帮助做笔记,辅导做作业,反复解释……

从小学到大学,从32岁到48岁,一读就是16年;

上了年纪,同桌陪读,既当学生,又当老师,

幸苦、心酸,谁人能知?

16年的陪读,考验着:

陶艳波的体力,还有精神与意志。

2008年,杨乃彬收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

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泣:

“这3年,你没有少挨我的训!”

“这3年,你太不容易!”

上了高中学习,有许多复杂的方程和定律;

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

“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

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

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

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

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不弄懂,往往不休息。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考入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陶艳波又开始了“同桌陪读”;

在求学路上,登上更高的“阶梯”。

在大学里,杨乃彬成绩优异,

年年获得奖学金,得到表彰奖励。

2015年,杨乃斌就要大学毕业了;

陶艳波说,她正在和儿子一起努力,备考研究生。

“同桌的你”,又向辉煌的人生冲去!

16年来,儿子听课,陶艳波做笔记,

回家后,再为儿子讲解梳理;

这,几乎是陶艳波生活的全部;

一路前行,她没有半点犹豫。

10多箱的课堂笔记,

不但记录着一个母亲的心血与生命,

更记录着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与深深寄语。

“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

这是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

共同的爱,支撑他家走过风风雨雨,

走向阳光,走向幸运、幸福之地。

杨乃斌成人、成才、成功,

也离不开父亲的全力支持。

2015年2月27日,

陶艳波与杨乃斌评为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的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

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

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

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

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

也听见无声的爱!”

“同桌的你”,16年的坚持,

升华母爱,淋漓尽致……

作者:追梦1979

2015年3月2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