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寸左尺弱的病人,有颈椎病;尺沉关郁的病人有胆囊炎、背痛;双尺弱则腰痛。左尺肾阴济肝木,如果肾虚不能封藏水液,则随肝气上冲于左寸颈部,则使颈椎受湿而病,这就是颈椎病的脉象左手寸尺都弱。
从脉象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克乘关系导致出现病理变化:右寸肺与左关肝的关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过盛则制约肝木生发导致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碍气机上升,所以左寸心脉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关肝木与有关脾土的关系可以是土湿木郁或者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脉的病机可以是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化火)而心气不足、肝木乘土、胆火扰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脉的病机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等。
左手任何一部郁滞,尤其是关部郁滞,则气机上升受阻,导致升降失常。反之,右手任何一部郁滞,导致气机下降受阻,右手影响左手,两手气机互相影响。
从脉象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克乘关系导致出现病理变化:右寸肺与左关肝的关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过盛则制约肝木生发导致肝木郁滞,而肝木郁滞阻碍气机上升,所以左寸心脉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关肝木与有关脾土的关系可以是土湿木郁或者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脉的病机可以是心肾不交、肝气郁滞(化火)而心气不足、肝木乘土、胆火扰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脉的病机可以是肺胃上逆、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等。《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壅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郁脉最常见于:
(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月经血块及痛经。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出现胁痛,肩背痛。左关郁滞化火则口苦、性急易怒。
(2)右关:浮沉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经互为表里。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壅滞胀满、食积、胃胀。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湿郁脾滞。右关化火则嗳气泛酸。(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痞塞、壅滞。郁滞久则化火成瘀,心急易怒,口苦,胸闷痛。还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4)左寸:浮取得郁脉为小肠经气郁滞,小肠经不通影响心脉,出现心慌心悸。稍沉取得心脉郁滞,心主血脉,多为心包络脉瘀血,出现心部疼痛。(5)右寸:浮取得郁脉为大肠经气郁滞,传导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燥或便秘;稍沉取而得郁脉为肺气壅遏,肺失宣降,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肺主皮毛,宣降失司郁热内生,而至痤疮繁发。(6)尺部:尺部郁滞多为湿邪壅滞下焦,易化热而成湿热。其中有肾阳真不足与假不足,区别鉴于足踝下太溪脉,太溪脉有力为肾阳被湿郁遏;太溪脉无力为肾阳真不足。(7)左右手寸关之间:此处郁滞多为阳气上升受阻,气、痰、湿郁于胸膈。(8)左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小肠腑有积滞。(9)右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大肠腑有积滞。
简单之事写出来略显繁杂,实际上摸脉时指下了然。
◎气机升降失常的几种典型类型及临床表现
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机升发太过、气机生发不及、气机上重下轻、气机上轻下重、气机壅遏中焦等,其中都有郁脉影响所致。气机生发太过:脉象上显示为脉气上跃掌横纹。左手脉气上跃掌横纹:“火性上炎”,因此,此种脉象升发太过即为化火。可以是心火,也可以是肝火。临床上同时可以出现左关部郁塞,胆火扰心。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心烦易怒,睡眠浅、易惊醒,性急毛躁等。右手脉气上跃掌横纹:肺胃气不降反上逆,浊气随之上泛。临床上出现咽喉、食管及胃部不适甚至灼热感、溃疡面,打嗝或泛酸;与大肠相表里,故而大便初硬;或可出现痔疮或脱肛。气机升发不及:通常表现在左手或右手寸关之间郁滞,甚至双手寸关之间郁滞。表现为膈中痰气互结,气机上升受阻、升发不利,清扬不升。临床表现为头昏沉不清醒,或有头昏、头部恶风,蹲起时眼前发黑,胸口满闷不舒或自觉有痰。气机上重下轻:这不等于气机升发太过,但脉象显示气机上冲之势,气血并聚于上焦,而虚于下,显得头重脚轻,上热下寒。临床表现下盘不稳、走路腿软,腿怕冷发凉,心烦易怒,头涨痛,容易脸红。气机上轻下重:明显地下焦阳气被寒湿郁闭,清阳不升,气机下陷。腰部以下湿重,阴部潮湿、腿冷或沉重或浮肿,双脚冰凉。
气机壅遏中焦:也属于气机生发不及的一种,但双关部郁滞明显(双关独大),寸尺均不足,即脉大而短。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临床表现纳少或纳呆,大便少而不畅,胸闷滞,头昏沉,腿无力不喜运动,易疲劳等。
小柴胡脉:左手寸关之间郁滞+右寸郁滞。理:肝木郁滞反侮肺金。法:疏肝解郁佐降肺气。方:小柴胡汤做底方加减。药:增强疏肝力度,可加香附子、郁金、木香。
桂附地黄脉:双手气机上逆。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法:引火归原,引气下行,交通心肾。方:桂附地黄丸做底方加减。药:降气之药如枳实、竹茹、枇杷叶;加龙骨、牡蛎固摄肾水以安龙火。补中益气脉:双手气机上轻下重。理:湿遏清阳。法:升阳提陷或升清降浊。方: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增加升清力度则加葛根、桂枝;增加降浊力度则加附子、黑豆、泽泻。逍遥散脉:气机壅中焦。理:肝郁乘土或土湿木郁。法:疏通中焦。方:逍遥散合四逆散。药:增加行中理气则加木香、桔梗、枳壳或枳实,健脾益气则加苍术、白术。
交泰丸脉:气机上重下轻。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而致心火亢盛。法:引火归原,引气下行,交通心肾。方:交泰丸化裁。药:加龙骨、牡蛎固摄虚浮之龙火。
附子理中汤脉:左手气机上轻下重+右手气机上重下轻,即左尺郁滞、右寸郁滞。理:心肾阳虚。法:温补心肾之阳。方:附子理中加桂枝汤。药:加泽泻、黑豆利湿则阳自旺。
在脉法与用药上则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内经》所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不足,损有余。”何为虚?不足为虚。何为有余?实则有余。在脉上如何体现?郁脉则是实脉,郁脉在左寸心部则为血瘀,郁脉在左关肝部则为气郁,在左尺则为湿郁;在右寸肺部则为气闭,在右关胃部则为胃气壅滞,在右尺亦为阳为湿遏。郁脉即为实脉,则要损之有余或泻之,那么,血瘀则先行气,气行血自行,少佐以活血化瘀;肝气郁则疏肝理气;湿郁则利湿解郁;气闭则宣降除闭;气滞则行气除满;阳为湿遏则利湿升阳,湿去阳自旺。同样,六部之虚脉亦如此,虚则补之。然当注意,五脏皆有体用,体为阴则用为阳。久郁则易化火化热,火热易耗气伤阴,故而损有余之后仍当补其不足,此为补之一也;而脉中之不足,亦当补之,此为二也。切脉时,何之脉之不足?有实则有虚,有郁之处,其旁则虚。气机上升皆受阻,受阻之上为虚。如左关肝郁则气机无以上升到寸部心脉,心脉常不足;左尺肾脉郁滞严重,常关部、寸部皆气机不利。以此类推,凡脉皆如此。六部脉不能皆郁(极少),然六部脉或能皆不足,此为阴阳气血俱损也,调之则为气血同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