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位神玄派读者给本号某文留言道:“肺的呼气如蒸包子排蒸气,属于开放式通道,你的经络理论前提错误,一错百错”,并强调阴阳五行不可破解。
因为对神玄文化颇为反感,所以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搞的我也被情绪玩弄了一番。文章如下:
今早静心细想,神玄读者所云并非全无道理,问题是好问题,这样的质疑可推动学术的进步,做学问,当心止如水,客观公正,对的要坚持,错的一定要改。
之前的经络气体理论大概有两个主要部分,一类是食物消化气体(食物与胃酸反应产生),一类是呼吸气量差。消化气基本上已经实锤了,呼吸气还有挖掘的余地。
一番争论后,神玄读者提出:吸入肺的气体中,只有氧气循环入了全身,其余的(氮气、二氧化碳)比例约占80%左右,还是滞留在肺体中,并膨胀后原地返回(呼出)。
细想有一定的道理,今翻旧文,发现笔者在写作时确实忽略了这一块,没有描述很到位,这一讲就算旧话新说,给大家、也给自己补一课。
人吸气时,横膈膜下拉起到扩腔作用,而后肺体扩大,肺泡扩张。膈膜运动的条件是:必须被气体包裹,这样才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胸腹腔内、肺体之外,气体空间够大,膈膜运动才不费力。
还是假设冷气入体后体积膨胀1.2倍,其中氧气循环到全身去了,代谢成热气后,会从皮肤排出一部分,剩余的循回到肺体。
80%的其余气体停留在肺体内加热膨胀,基本上在吸气的后半段产生了肺腔正压,有压力就想排泄,在呼气启动之前,会有气体从肺体直接分子挤压出来,进入胸腔,也逐步向腹腔转移,最后成为络气。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躯内(各脏腑之间)气压一定略高于外界大气压,否则躯腔就别压瘪了,就像在水中呼吸一样困难,也应合了“大气下陷”理论,所谓心肺之外包举之气,古人用发微的方式体会到了。
体内的络气一直在流失,就需要一直补充。那么,胸腔内“大气”随呼吸一浪接一浪的气流携带热量向体外渗透,形成填补络气之用。
也就是内经中的“肺主身之皮毛”,一吸气,感觉气流下注,腹式一吸,“气沉丹田”,并助心脏泵血,循至皮毛血管,各处都有所感觉。
至于肺腔中有多少气体被挤压出来就不得而知了,未挤出的部分就会从鼻孔呼出,肺中,呼气体积大于吸气体积应该成立。
原子电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