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意中您看到了我这一篇文章,那么我相信你应该也是一位对于学习方法有着好奇心的读者。希望你能耐心地阅读完这篇文章,或许你会从中有所启发。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因为互联网的技术革命,使得大家的生活变得方便起来,但是也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各种生活也开始变得“浮躁”了,就拿学习知识这个点来说。
过多的知识摄取途径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不知道你是否会遇到过这种情况,今天学点A,明天学点B,过多一周A和B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后边回顾复习之后,对于A和B的认知依旧知识停留在最初的那个层面。
通过了1年的亲身实践,发现学习最终还是离不开一套方法论,这套技巧叫做绘制思维导图,可能你已经早就对这套方案有过尝试,但是依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论,就当做是在做学习思维的开源吧。
例如说对于并发编程这本书里面知识点的学习,那么建议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有实操的demo,并将其进行归类,最好是能有个专门的打卡记录(例如github)。每一章节其实都是对应思维导图里面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的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验证的内容。一步步慢慢地总结下来,最后你可能会绘制出这样的一张学习脑图:
这样的脑图可以有助于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做记录,方便后期对其中某个知识点做深入的剖析。对于这么大的一张知识树来说,如果要对期间的某个点做深入分析该如何高效处理呢?
我的答案是:知识输出 为啥要提到知识输出这个要点,首先需要引入一张去年我在耗子叔那边看到的知识学习图片:
学习金字塔理论模型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但是并未做过多的量化,而且实验的数据最终也没有公开,这张图其实已经被网上很多人给改版了,所以不建议大家轻信网上的内容,要有一种对数据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不能因为说这张图上显示听讲的学习效率低下,就不选用这种方式学习。学习的高效主要还是在于自身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热爱某一个方向,而正好在学习(深入研究)它的过程中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正向反馈,那么此时的学习就是属于主动学习的方式。(很高兴自己找到了这种学习的方式)
学习的最终效果 = (学习动机+自我调节)*学习效益
这是一条我自己总结的学习效果公式,这里面的自我调节我们可以来大致探讨一下:
自我调节这一项因素可能是来自周边环境或者是自身:
周边环境 1.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举几个栗子来说下: 2.吵闹的舍友(可能为负值) 3.生活压力(有可能压力会有正向效益,也有可能压力会有负面影响) 4.周围的人并不积极向上(可能为负值) 5.消极的生活环境(可能为负值)
6.安静且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正值)
7.舒适的学习环境(正值,这里所说的舒适不一定要是图书馆,办公室,也可能是家中的一张熟悉的书桌)
自我调节=周边环境影响+自身因素影响
自身因素 如果你的周边环境影响效果为负,那么你的自身因素就需要为正来抵消。
这里我也举几个例子来说:
1.每天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睡眠质量
2.自己的身体状态
3.听歌
可能你会觉得这一项很特别,但是我个人曾经有做过尝试,当听一些含有歌词类型的音乐时候,很难沉思,当听一些纯音乐,原生音乐的时候更加能够专注工作,具体的原因我也很好奇
4.自我驱动和正向反馈
个人观点:自我的驱动力量很多时候是需要靠吸取外界的因素来提升的,最典型的场景就是通过看一些励志电影,励志短片。但是这种东西只能达到一些小悟,治标不治本。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运动!!正向反馈我觉得是通过一些例如说投稿的收益,写作带来的同行认同感,点赞等回应都是挺好的一种反馈。
5.欲望。
我个人觉得,欲望可能是人最难克服的一项因素了。例如说贪玩的欲望,偷懒的欲望,金钱的欲望,权利的欲望等等,这些欲望需要靠人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
学习效益这一点该如何又和什么有关联呢?
我自己总结了一套方法论,大致有个可以估算的公式:
f(x)=(k*(dn*(hn+deep))*work*T) / LastT
这里面的几个参数我大概解析一下:
k就是指人的头脑清晰程度,和自身的智商,清醒程度有关联。如果你处于喝醉酒的状态,那么学习的k值就是个负值,此时再去谈学习就是典型的越努力越低效益。
dn 学习知识的内容
hn 对某项知识点学习的难度
deep 对该知识点学习的深度
work 对于知识点的实践程度
T是指对于某项知识点的学习天数
LastT 上一次学习该知识点距今的天数
你会发现,学习的东西越久忘记得越快,但是一旦回顾一下,就会立马记忆起来。其中的deep会随着你重复学习而增加深度。这一点的不断实践才是突破自身“限制器”的关键。
以上的观点都是笔者自己回顾自己去年一年以来的学习习惯所总结的一些规律,希望对亲爱的读者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