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植物界全系列】菊目—菊科(四):紫菀

时间:2022-07-26 11:27:21 热文 我要投稿

菊目—菊科(四):紫菀

 

25.翠菊属

翠菊属(拉丁文:CallistephusCass.)是被子植物门菊科紫菀亚族下的一个属,该属为一年生草本。现仅分布于中国。该属共1种,具有头状花序且两性花花柱、花苞呈总苞半球形和瘦果稍扁是该属的主要特征。该属的模式种: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 。该属是法国植物学家亚历山大·亨利·加布里埃尔·德卡西尼(1781–1832)于1825年发现并设立。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叶互生,有粗齿或浅裂。头状花序大,有异形花,单生于分枝顶端。总苞半球形;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草质或叶质,叶状,内层膜质或干膜质。花托平,蜂窝状或有短托片。外围有1-2层雌花,中央有多数两性花,全结实。雌花花冠舌状,通常红紫色,舌片全缘或顶端有2齿;两性花管状,辐射对称,檐部稍扩大,顶端有5个裂齿。花药基部钝,全缘。两性花花柱分枝压扁,顶端有三角状披针形的附片。瘦果稍扁,长椭圆状披针形,有多数纵棱,中部以上被柔毛。冠毛2层,外层短,冠状,内层长,糙毛状,易脱落。

(2)生长习性

本属的翠菊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

本属只有1种,原产中国。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

(3)园林价值

该属物种主要用于供观赏用,既可花坛群植,又可花径列植,也可与其他花混植,还可盆栽,既能作切花,又能作瓶花,用途广泛。该属通常引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者。在日本、朝鲜都有广泛的栽培和野生类型。原苏联国家地区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植物园都有引种作花卉观赏的。

(4)翠菊

翠菊(学名:Callistephuschinensis),又名五月菊(云南)、江西腊,为菊科翠菊属中唯一一种植物,最初被分入紫菀属,后单独成一属。翠菊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园艺切花材料。

产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通常引种为植物园、花园、庭院及其他公共场所的观赏栽植。在日本、朝鲜都有广泛的栽培和野生类型。前苏联及欧洲其他各国的植物园都有引种作花卉观赏。

翠菊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中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26.狗娃花属

狗娃花属(学名:Heteropappus), 也称狗哇花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属约有3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部及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12种。

狗娃花属植物大多数具有清除瘴气,减轻炎症等功效,用于治疗流感,麻疹,猩红热和血热等疾病,是中国的传统中草药。

(1)植物学史

该属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莱辛(英语:ChristianFriedrich Lessing 1809–1862)于1832年设立。

该属常被合并于紫菀属中。据德国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莱辛认为狗娃花有些物种的舌状花有极短的冠毛;是与紫菀属区别特征,但紫菀属的少数种也有此特征。日本植物分类学家田村道夫把冠毛同形的紫菀属的一个组的一些种也合并入此属。美国植物学家勒德洛·格里斯科姆指出狗娃花属管状花花冠裂片4短1长而呈两唇状,较长的裂片超过其它裂片约1毫米(有些物种达到花冠全长的五分之一),与紫菀属的管状花花冠裂片有基本区别。

(2)形态特征

叶互生,全缘或有疏齿。头状花序疏散伞房状排列或单生,有异型花,即外围有1层雌花,放射状,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有时仅有同型的两性花而无雌花。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近等长或稍覆瓦状,条状披针形,草质,至少内层边缘膜质。花序托稍凸起,蜂窝状。雌花花冠舌状,舌片蓝色或紫色,顶端有微齿,或极少舌片不存在;两性花管状,黄色,有5不等形的裂片,其中1裂片较长;花药基部钝,全缘;花柱分枝附片三角形。冠毛同形,有近等长的带黄色或带红色的细糙毛,或异形而在雌花的冠毛极短且成冠状,或有时雌花无冠毛。瘦果呈倒卵形稍微扁,下部极狭,被绢毛,有较厚的边肋。

(3)狗娃花

狗娃花(学名:Heteropappus hispidus)是菊科狗娃花属的植物。

狗娃花喜阴,耐寒耐旱,稍耐水湿,耐土壤贫瘠。生长于海拔2400米的荒地、路旁、林缘及草地。分布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各省,也见于四川东北部(城口、巫山、万县)、湖北、安徽、江西北部、浙江及台湾。也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朝鲜及日本。

药用:苦,凉。清热降火,消肿。主治疮肿,蛇咬伤。

观赏:观花,白色小化展开,花量繁多,花期长,花色鲜艳,黄色花心犹如小眼点缀其间,侏型较高不太紧凑,群丛效果充满野趣。可丛植、片植于花境、花坛及庭院绿地中,可做背景材料,或片植。

27.东风菜属

东风菜属(学名:Doellingeri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约7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2种。

此属曾被列入紫菀属的一个组 (Astersect. Qrthomeris A. Gray) 中,但有近圆柱形、两端稍狭而具5厚肋的瘦果,不难区别。Nees 的属名最初还包括美洲的另一个具两层冠毛的属,后来 De Candolle 用来专指东亚的东风菜 (Doellingeria Nees emend. DC.) 属。Maximovicz 所述的瘦果三棱形,有6肋,其中3肋较厚而3肋较细,也常可见到。我国的种都可列于一个系 (ser. Eu-Doellingeria Kitam.) 中;此两种的总苞都较花盘为短。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地下茎。茎直立,叶互生,有锯齿,稀近全缘。头状花序稍小,伞房状排列,有异形花,外围有1层雌花,放射状,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总苞半球状或宽钟状;总苞片2-3层,近覆瓦状排列或近等长,条状披针形,厚质或叶质,边缘常干膜质。花序托稍凸起,窝孔全缘或稍撕裂。

雌花舌状,舌片常白色,矩圆状披针形,顶端有微齿。两性花管状,黄色,上部钟状,有5裂片;花药基部钝,近全缘;花柱分枝附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尖。冠毛同形,污白色,有多数不等长的细糙毛,与管状花花冠等长或不超过花冠的管部。瘦果圆柱形,两端稍狭,或稍扁,有5厚肋(除边肋外,一面有1肋,一面有2肋),无毛或有疏粗毛。

(2)东风菜

东风菜(学名:Doellingeriascaber)是菊科东风菜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部、北部、中部、东部至南部各省,生于山谷坡地、草地和灌丛中,极常见。耐阴、喜肥水及抗寒性极强。

东风菜在中国东北每年4月下旬开始萌发,5月长出茎叶,6-7月为花期,花期基部叶开始枯萎脱落,8月果熟,9月果后营养期,10月初植物体开始枯黄。

药用:该植物在中国浙江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蛇毒,效果良好。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此植物“主治风毒壅热、头痛目眩、肝热眼赤,堪入羹臛食”。据《中药大辞典》中的记载,东风菜根和全草味辛、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等症。各界医药学专家及学者们通过对东风菜总皂苷及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实验、科学地分析药理作用研究表明东风菜及根部所含成分在提高细胞免疫、抗肿瘤、神经保护、抗病毒及降脂等方面更有效果。

食用:东风菜的幼苗、嫩茎叶可供食用,山里老百姓春季采收食用。其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炖土豆或肉类,还可做天妇罗等,味道鲜美口感较好。

营养:每100克含水分76克,蛋白质2.7克,粗纤维2.8克,胡萝卜素4.69毫克,尼克酸0.8毫克,维生素C 28毫克,其中胡萝卜素比胡萝卜的含量还高出许多。其根还含有丰富的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东风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山野菜。

28.女菀属

女菀属(学名:TurczaninowiaDC.)是菊科下的一个植物属,单种的属,分布于中国北部至东部以及朝鲜、日本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头状花序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花序,有异形花,辐射状,外围有1层雌花,中央有数个两性花,部分不结果实。总苞筒状至钟状;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草质,边缘膜质,顶端钝。花托稍凸起,蜂窝状,窝孔撕裂。雌花舌状,舌片椭圆形顶端有2-3个微齿或近全缘;两性花管状黄色,檐部钟状,有5裂片;花药基部钝,全缘;花柱分枝附片三角形或花柱不发育。冠毛1层,污白色或稍红色,有多数微糙毛。瘦果稍扁,边缘有细肋,两面无肋,被密短毛。

(2)女菀

女菀(学名:Turczaninowiafastigiata),又称菀、织女菀、女肠、羊须草、茆,为菊科女菀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该属唯一一种,喜好生长在潮湿处,高30至100厘米。其茎直立,叶绿色,无柄,线状披针形。秋季开花,头状花序,柱头2裂。结一毫米长的长圆形瘦果。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温肺化痰,健脾利湿之功效。常用于咳嗽气喘,泻痢,小便短涩。夏季采摘其全草或根入药,有温肺化痰、和中利尿的功效。

29.紫菀属

紫菀属(学名:Aster)是菊科下的一个属,同时也是菊科的模式属,其模式种为雅美紫菀(Aster amellus)。这个属曾经包括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的近600种植物,但是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中对于该属的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后,人们认为其中一些来自北美洲的种应该被分入其他的一系列近缘属里。在这次拆分后,这个属留下了大概180个种,其中除一种外,其余均原产于欧亚大陆。

在英文中,紫菀的名字Aster来自于古希腊语的单词astron,意思是“星”,并经过具有同样意思的拉丁文单词astrum而被引入,实际上人们用这个词是在描述紫菀的花序。

(1)分类情况

对于紫菀属的范围有不同的观点。广义的紫菀属还包括其他邻近的属。这些邻近的属在中国有东风菜属 (Doellingeria) ,女菀属 (Turczaninowia) ,莎菀属(Arctogeron) ,狗娃花属 (Heteropappus,马兰属 (Kalimeris,裸菀属 (Gymnaster) ,紫菀木属 (Asterothamnus) ,乳菀属 (Galatella) ,麻菀属 (Linosyris) ,岩菀属 (Krylovia) ,碱菀属 (Tripolium) ,翠菊属(Callistephus) 等,在这里都不列入紫菀属中。至于华菀属 (Wardaster Small) 主要以花药基部有稍尖的附片与紫菀属为区别,但稍尖的附片在个别的紫菀属植物中也可见到,似仍应列入紫菀属。

紫菀属是紫菀族中最大的属。由于不同学者对属的范围的观点不同,所包括的种的数目也不一致。据较近的估计有250种 (Burges 及 Alexander, 1933, Cronquist,1933) ,600种(Core, 1955)或1000种 (Phillips, 1950) 。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狭义的紫菀属在中国近百种。

在中国紫菀属的植物分布十分广泛,各地均产。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灌木。茎直立。叶互生,有齿或全缘。头状花序作伞房状或圆锥伞房状排列,或单生,各有多数异形花,放射状,外围有1-2层雌花,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少有无雌花而呈盘状。总苞半球状,钟状或倒锥状;总苞片2至多层,外层渐短,覆瓦状排列或近等长,草质或革质,边缘常膜质。花托蜂窝状,平或稍凸起。雌花花冠舌状,舌片狭长,白色,浅红色、紫色或蓝色,顶端有2-3个不明显的齿;两性花花冠管状,黄色或顶端紫褐色,通常有5等形的裂片。花药基部钝,通常全缘。花柱分枝附片披针形或三角形。冠毛宿存,白色或红褐色,有多数近等长的细糙毛,或另有一外层极短的毛或膜片。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圆形,扁或两面稍凸,有2边肋,通常被毛或有腺。

(3)主要价值

该属中很多的种、杂交种和变种都被种植在花园里,因为它们具有吸引人而多彩的花朵。紫菀属的植物也被一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作为食物。其中紫菀(A.tataricusLf)则为常用药材,产于华北、东北和西北,根能润肺化痰、止咳。

(4)紫菀

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是菊科紫菀属一种植物。生于海拔400-2000米的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耐涝、怕干旱,耐寒性较强。

国内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卢氏)、陕西及甘肃南部(临洮、成县等)等地。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①药用

紫菀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本经》列为上品,从一些本草著述中可知在古代紫菀原植物不止一种。

根及根茎晒干后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味辛甘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也用于止嗽散等方剂中。

现代研究证实,紫菀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假单胞菌和变形弧菌的生长。

②植物文化

花语:回忆、真挚的爱。

传说为痴情的女子所化,为了早猝的爱人,在秋末静静开着紫色的小花等待爱人漂泊的灵魂。

另一个传说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在秋天时候,坟墓的周围就会开出淡紫的小花。活着的爱人看着这小花,就象见到曾经的爱人一样,沉浸在美丽的回忆与思念中。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