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读唐诗歌曲简介(读唐诗歌曲歌词)

01

《古文观止》是我国流传最广的一部古文选本,和《唐诗三百首》并行,一文一诗,共同为人们所喜爱。好诗的人爱读《唐诗三百首》,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好文的人爱读《古文观止》,读得多了,不会写文章的人也会写了。《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一样,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增长人的学识、培养人的素质。

《古文观止》的选编者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吴楚材和吴调侯(以下简称二吴),在他们选编《古文观止》之前,中国文坛就有选编诗文的风气,最早的是南朝梁代萧统选编的《昭明文选》。《昭明文选》选编了自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并不是纯粹的古文选本。随后,许多古文选本出现了,如宋代吕祖谦选编的《古文关键》、明代茅坤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清代姚鼐选编的《古文辞类纂》等,以至有人提出建立古文选本学。这些古文选本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选文过繁,并不理想。

而二吴选编的《古文观止》,选文简洁完备,评注详而不繁,审音辨字精切而确当,故流传较广,成为初学古文的普及读本。初刻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后多次翻刻或排印。

综观全书,《古文观止》选入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二吴选编《古文观止》时,重儒家道德和时代风貌,还把握了古文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题材的多样化。反映历史事件、记载历史人物事迹、记录政治风云、描画山光水色、记录百姓生活、抒发个人情怀以及论列是非之文,都被选入其中。二是文体的多样化。除先秦历史的记叙散文外,传、赞、书、记、诏、策、疏、表、檄、铭、说、碑、论等,凡文章精美的往往选入其中,不拘体裁。三是风格的多样化。《古文观止》因题材、文体的多样,导致了文章风格的多样。事件记叙、人物事迹记叙不同于游历山水记叙,功业颂扬不同于亲人祭悼,题材不同,风格自然是不同的;论说不同于记、序,书信不同于碑、铭,文体不同,风格自然也是不同的。这些文章,有的直率,有的委婉,有的刚毅,有的平和,因人因事或因时因地而异。

《古文观止》里的选文,都是在岁月长河中积淀下来为人们所认定的古文名篇,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适合大众阅读。这些文章大多短而精,有的优秀长文则作了节选,其中一些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中,为读者熟读和仿作,如先秦时期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唐代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它们对读者写作文章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甚至有人说,《古文观止》是为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选编的。

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

02

我们从《古文观止》中能够学到哪些呢?从文章写作角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历史事件中知晓记述事件的方法。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发生在鲁隐公元年(前722)。《春秋》记载这一历史事件只用了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把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故事展开了,将前因后果都阐述得很清楚。发生在鲁僖公五年(前655)的《宫之奇谏假道》,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事件。这两篇文章在记述方式上很不一样,《郑伯克段于鄢》根据事件的演变逐步推进故事的发展,而《宫之奇谏假道》重在以人物语言表现进谏的过程,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分两个层次展示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思想主张,揭示虞国灭亡的原因。

通过记事或记言来表现历史事件的文章,事也好,言也好,中心得有人物,记事要写人,记言也要写人,事和言都要能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

第二,从谏词中知晓劝谏的方式。

《古文观止》选入了一些表现大臣政治方略或者是处世立场的篇章,如《召公谏厉王止谤》《石碏谏宠州吁》等。《古文观止》所选入的谏词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有话直说,说出有逻辑、有道德、有立场的话来,但有些话先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本意,随后才交代自己的本意是什么,从而形成和上述文章不同的曲折风格,如《子革对灵王》等。

《古文观止》所选的这类文章,以言说事,说话的人言之有理,听话的人一意孤行,最后以悲惨的结局告终,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教训。而谏词既然为劝谏,道德政治的意味就很浓,直接陈述和婉转表达都是如此。

第三,从外交辞令中知晓说话的技巧。

《古文观止》选了一些表现外交辞令的篇章。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交往往往要称诗言志,所以《诗经》也是当时的外交用书。到战国时,七国争雄,合纵连横,三寸之舌甚于百万之师,可见外交辞令的重要性。《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前630),郑国都城在晋秦两国军队围困中,郑大夫烛之武受命去游说秦军统帅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了一番话,促成秦穆公退兵并且帮助郑国防卫,这成为春秋时最有名的外交辞令之一。《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中也有很精彩的外交辞令。不同于《烛之武退秦师》的谦卑委婉,《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表现出了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气节,当它成为历史被记叙的时候,具有纪实性,同时也有文学性的一面。

《国策》中的外交辞令如《苏秦以连横说秦》,先注意从地理方位铺排夸饰,再从社会现状、军事力量展开游说,语言短促,气势充沛,连贯直下而铿锵有力。这和《左传》中外交辞令的不卑不亢、刚柔相济是不一样的。

第四,从论说文中知晓立论与驳论的展开方式。

《古文观止》选了一些思想锋芒的议论文,可从立论和驳论两方面进行分析。

先说立论。《古文观止》选的立论文很多,如韩愈的《师说》逆世俗而动,为人们熟知。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讲究文从字顺的韩愈,用平易的语言讲述常见的道理,扣人心弦,思想尖锐。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欧阳修的《朋党论》。再说驳论。韩愈的《讳辩》是驳论文,为青年诗人李贺不应像世俗认为的那样避讳辩护,在引律、引经、引典的辩驳中,尽显韩愈善辩的风采和为文的波澜曲折。《讳辩》扣题很紧,将历史与现实的依据相照应,又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作结,层层紧逼,让对方没有反驳的余地,是驳论文中的佳篇。

第五,从书信中知晓这一文体的自由灵动。

《古文观止》选了几封有名的书信,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等。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批评秦王嬴政重物轻人、损民以益仇,让嬴政取消了逐客令。它展现了战国纵横家的风采,以铺排彰显气势,文辞华美而意味深长。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写得很有文采,多用排比句式,一唱三叹,让人明白他既有连普通人都不及的悲痛,又有高于许多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死观。他最终以《史记》垂名青史。而斗酒诗百篇的李白,生性豪爽,他三十多岁时写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尽情尽兴地说韩朝宗和自己的好话,交互表现,豪气干云,与上面两封信的深沉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地位不同、性情思想不同、所讲述的事情不同,风格自然相异。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书信在古文中形式最为自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第六,从表文中知晓情感如何抒发。

《古文观止》选了几篇表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为人乐道。他当时为实现蜀汉先帝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兴师北伐,临行前又深感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对后主刘禅放心不下,故上表寄情于叙事之中。这篇表文还运用了一些骈句,语言雅致且形式上有美感。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晋武帝请他入朝做官时的上书,二吴说《陈情表》: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前出师表》和《陈情表》是写给帝王的,还有一篇是为父母写的,那就是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泷冈阡表》通过叙说往事寄托哀思,主要讲述了欧阳修父亲欧阳观的故事,于小事中见襟怀。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讲述的是叔侄之情,也是以抒情见长的,边叙边议,往事今情,心生感伤。在这些表文中,作者通常直抒胸臆,情真意切,令人无比感动。

第七,从记文中知晓如何做到情景相融。

《古文观止》选了一些记文,有游记,有亭台楼阁记。在宋代以前,游记写得最好的作家是柳宗元,他被贬湖南永州,著有《永州八记》。《古文观止》选了其中的《钴潭西小丘记》和《小石城山记》。这些游记描述柳宗元游山玩水时目睹到的景致,在奇异的景色中寄托了他遭贬不平的情绪。历史上会有一些巧合而有趣的事。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革新失败被贬,随后欧阳修为他辩护,遭人中伤,也被贬谪。这是他们人生的挫折,却是文坛的幸事。不久,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欧阳修写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体现了范仲淹的人生襟怀和境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为遭贬后借景抒怀之作,他将琅琊山的林壑之美尽显于笔端,简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悠然自乐。

在《古文观止》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都写得很好,同为游记,写法各不相同,值得关注。

第八,从传记中知晓如何为人物立传。

传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后成了通行文体,《古文观止》选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开创了古代田园诗的风气。他不愿做官,留下一句经典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彭泽县令任上,他挂印辞官归隐田园,为此还专门写了《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有自传的意味,委婉平易,寥寥数语就体现了陶渊明恬淡的性情和洒脱的风格。《种树郭橐驼传》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仕途上的挫折并没有完全消解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怀与热情。他从郭橐驼种树之道,想到为官之道,全文有种树和为官两条线索,明写种树,暗写为官;说种树是表象,说为官是根本。读来让人深思。

第九,从一反寻常知晓文章的奇妙在立意。

二吴好文章的奇妙,文章题材本身有人与事的奇妙,如韩愈的《祭鳄鱼文》、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以奇事奇人为文,自生奇妙,古人又好故作奇语,让本来并不奇妙之事,变得奇妙无穷,如柳宗元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等。

读书各有读法,但大体可以评说,二吴希望人们读《古文观止》时读出写文章的方法,说明作文是有方法的。

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构思。作品是我们了解作者构思的根本所在,作者构思在古文中的流动形成文章的意脉,文章的意脉所建构的层次感,或跌宕起伏,或连贯递进,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有的古文连贯递进,文章的层次极好划分,构思的脉络容易把握;有的层次不便划分,甚至一旦划分,就有割断文章意脉之感。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始终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感,从全文看作者构思的前后一致,文中的彼此关联或是渐进的特征,进而对全文的构思有更好的认识,以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前面所提到过的一些古文,都有这样的特点。叙事或从起因开始,循序渐进;或从事件开始,萌芽结局,以数事相贯穿。论述或从论点开始,先论理后论据;或先论据后论理,最后交代论点。凡此等等,因文体不同、作者不同,文章风格、特征自然会有所不同。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构思最终会落脚在文章的立意上,即表达的思想。构思和思想不一样,西晋陆机在《文赋》里谈文章构思时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是作者写作的根本思想。今人谈散文,说形散神不散,这神也是文章居要的片言,是文章的主脑。任何文章都有思想,它经过作者的构思,用合适的语言表现出来。无论文章的语言怎样表达,谋篇布局怎样安排,都是如此。所以我们阅读古文时,发现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主脑,如《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谏逐客书》等;有的文章标题不一定是主脑,只是一个基本的论述范围,如《种树郭橐驼传》《留侯论》等。但你细细阅读,就会发现作者的用心。

再次,要注意文章中情意的流动。古人好用气说文章,但说气总显得玄妙难解,诗歌好说情志,文章可说情意,即情感与思想。每篇文章都会有情感和思想的流动,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必要。有的情意表现在语言表面上,有的情意则蕴藏在文辞里,得用心去感受。前者自不用多说,后者如韩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面上是鼓励董邵南去燕赵之地求官,实际上是劝他留在京城做官。

最后,要注意文章之间的相互关联。读古文,一定要注意文章之间的关联,明白文章之间的关联,就会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第一,从文章的语言来看,透过语言的表象,看它是否别有深意。韩愈的《杂说四》,以马的故事说人的故事,说马只是表象,千里马无伯乐则不知其为千里马;说人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世间的人才无伯乐则不知他是人才。有的借评论某一具体事物把隐喻的道理说明了,如刘基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一道理,是借柑说人的。

第二,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事件的逻辑联系。《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之所以会说郑庄公对自己有野心的弟弟共叔段是欲擒故纵,因为第一次得到共叔段做事越了规矩的消息时,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加以制止。第二次得到共叔段在扩大属地的消息时,他说:无庸,将自及。第三次得到共叔段还在继续扩大势力的消息时,他说:不义不昵,厚将崩。等到共叔段反叛准备就绪了,他才发动攻击,率兵一举击败了共叔段。

第三,阅读论说文时要注意论点和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要清楚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论证是否与论点、论据相扣,这样就会知道说理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当然还要注意文章中记叙和议论的关联、开头和结尾的关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修辞对象的关联、情感和道理的关联。这些往往因文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注意文章的关联性总是必要的。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有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有些事、有些理可行于古而不能用于今,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文章的精美、韵味的绵长、写作的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读者在反复阅读中自己用心体会。读者应该相信自己,多读多思就会多有收获。

本文为岳麓书社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导读,作者阮忠。

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

作 者:〔清〕吴楚材 〔清〕吴调侯 编选;苗怀明 王先勇 周颖 解读;阙勋吾 许凌云 张孝美 曹日升 等译注;喻岳衡 陈蒲清 校订

定 价:¥69.00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编选的古文选本,选编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文章12卷,共222篇,以散文为主,也收录了少量的骈文。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练、便于传诵的佳作。本书每篇文章开篇撰写了专业性解读,并配有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方位的品读和理解;特邀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海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阮忠讲解;邀请专业演播员朗读精选片段;配套自测题库。本书是一本优秀的文学启蒙读物。

搜索建议:好文:读唐诗歌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