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足纲—唇颚亚纲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多足亚门
倍足纲
唇颚亚纲
唇颚亚纲(学名:Chilognatha)是倍足纲之下三个亚纲之一。
1.分类学
以下展示的唇颚亚纲物种分类是基于Shear(2011)及Shear &Edgecombe (2010)(化石物种群组)的文献。近年的支序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质疑上述的传统分类,特别是对Siphoniulida与多板马陆目这两个目的关连仍未能确立。带有剑号(†)的生物分类表示已灭绝,其位置可能仍有争议而会被调动。
2.下属
五带马陆下纲(Pentazonia)
蚌形总目(Limacomorpha)
扁形马陆目(Glomeridesmida)
蟠形总目(Oniscomorpha)
球马陆目(Glomerida)
球马陆科(Glomeridae)
蟠马陆目(Sphaerotheriida)
蟠马陆科(Sphaerotheriidae)
蠕形马陆下纲(Helminthomorpha)
原多足总目(Archipolypoda)
原多足目(ArchidesmidaWilson)
平马陆目(Platydesmida)
多板马陆目(Polyzoniida)
管马陆目(Siphonophorida)
真颚马陆类(Eugnatha)
姬马陆目(Julida)
山蛩目(Spirobolida)=圆马陆目
异蛩目(Spirostreptida)=旋马陆目
美肢马陆目(Callipodida)
泡马陆目(Chordeumatida)
斯特马陆目(Stemmiulida)
带马陆目(Polydesmida)
3.蟠形总目
蟠形总目(学名:Oniscomorpha)是倍足纲之下的一个分类元,又称球马陆,属于唇颚亚纲(Chilognatha)五带马陆下纲(Pentazonia)的一种节肢动物。原为目级分类,现时升格为总目级。
与其他同纲物种相比,蟠形总目物种的体长显得很短:一般只有11到13个体节,而且当受到干扰时,可以把身体蜷曲成为球状以防御。这种演化出来的特征,原来在本总目之一的两个目是分别演化出来,成为了趋同演化的一个例子。球马陆一类的物种主要是腐食性,以树林内腐烂的植物为食。
(1)学名语源
蟠形总目的学名“Oniscomorpha”源于鼠妇(木虱)的学名“Oniscidea”。然而,这两个物种虽然外型相似,实际上并没有亲属关系:球马陆(蟠形总目)属于多足亚门之下(包括马陆等),而木虱则属于甲壳亚门的陆生甲壳生物。
(2)分类
本目物种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科:
球马陆目(Glomerida)
球马陆科(Glomeridae)
蟠马陆目(Sphaerotheriida)
蟠马陆科(Sphaerotheriidae)
(3)球马陆科
此类马陆可以将身体蜷曲成球状,故此得名。我国洞穴中仅发现木球马陆一属,已记录18种,多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①木球马陆
木球马陆是球马陆科 (Glomeridae)木球马陆属(Hyleoglomeris)。常见于倒地朽木下或腐殖质丰富的树林石块下。取食腐殖质。
②毛圆刺马
毛圆刺马陆(学名:Sphaerobelumhirsutum),别名:滚山虫、滚山珠、地罗汉,属于节肢动物门倍足纲(Diplopoda)蟠形目(Oniscomorpha)球马陆科(Glomeridae)。该种最早发现于靠近中国广西边境的东京地区,在中国桂南以及云南地区亦有分布,热带种,系民间药用动物,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结痂快而疗程短的功效。
a.形态特征
雄性体长32毫米,宽18毫米。雌性体长33~35毫米,宽18~19厘米。头部很小,位于胸部下方。触角短粗,分8节,第8节退化,并在末端形成一扁平圆盘,盘内具有40~50个感觉圆锥体。上唇具有一个中间齿。颚唇部的唇基节横条状,不分成左右两部分,并与宽大的舌叶愈合;蝶铰节无外触须。躯干部有13片背板,第1背板很小,为颈板;第2背板最大,称为胸甲,即第2体节的背板。在胸甲后的11片背板中,前两片属于胸部,其他9片属于腹部。最末背板称为尾板。各背板具有刻点,刻点里各有一刚毛。
雌性步足21对。胸部3对,腹部9个体节,各有2对步足。雄性最后2对步足形成生殖肢。
雄性的前生殖肢较细小,左右基节相互愈合,前股节正常,股节末端后面有一钳突,与胫节后面相互对应,但不达胫节末端。跗节退化。后生殖肢租大,左右基节愈合成一合基节,合基节角向后逐渐弯曲;端肢股节有一棒状突,其末端扩张,并呈圆头状;胫节末端内侧加宽,大于跗节基部。
雌性第2对步足基节上的阴门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阴门厣的基部无皮膜包囊,囊骨片末部贴在厣的基部。厣的末部宽而短,内末角小而钝圆。
b.生态习性
生活于丘陵地带,在杂木林的洞穴、石下、落叶下群居。
c.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西边境,大新、崇左、龙州、靖西、宁明、德保、平果、邕宁及南宁市郊,云南局部地区。
d.用途
滚山虫做药用,全虫为中药材,较早收载此药的有《云南中草药》(1971),以及《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主治骨折等症,具有结痂快而疗程短的功效。
4.多板马陆目
多板马陆目(学名:Polyzoniida)是倍足纲唇颚亚纲蠕形马陆下纲畸颚马陆总目之下的一个目,包括有三个科,至少74个已描述的物种。
(1)形态
多板马陆目物种的外型有着拱起的背面,但腹面却是平坦的。头小,呈锥形,有ocelli;而且它们没有背沟,每个节段的横向延伸paranota亦不存在。
(2)分布
Hirudisomatidae科族分布于西班牙到欧亚大陆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以及北美从加拿大西南部到墨西哥中部。
Polyzoniidae科分布于全北区(北半球),见于美国西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加拿大东部、欧洲从英国、法国到西伯利亚。
Siphonotidae科分布于南边,分布于巴西和智利、南非、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
(3)分类
多板马陆目由下列三个科组成:
Hirudisomatidae Silvestri,1896:包括6个属、20个物种;
多板马陆科 Polyzoniidae Newport,1844:包括6个属、22个物种;
Siphonotidae Cook,1895:包括15个属、40个物种。
下属科:多板马陆科(Polyzoniidae)
5.姬马陆目
(1)特征
本目的物种均为长及圆柱形,长度由10到120毫米不等。有眼睛,但不一定存在;性成熟的雄性物种,其第一对足异化成为钩装。
(2)分布
本目物种主要生活于温带地区,从北美洲到中美洲的巴拿马,亦有分布于欧洲、亚洲的喜马拉亚山脉以北及东南亚等地。
(3)分类
本目所包含的物种包括有大约750个物种,分为多个科及总科。
(4)下属科
关闭马陆总科(Blaniuloidea)
关闭马陆科(Blaniulidae)
姬马陆总科(Juloidea)
姬马陆科(Julidae)
尼马森马陆总科(Nemasomatoidea)
尼马森马陆科(Nemasomatidae)
拟尼马森马陆科(Pseudonemasomatidae)
特尔生尼马森马陆科(Telsonemasomatidae)
美西马陆总科(Paeromopodoidea)
俄勒冈马陆科(Aprosphylosomatidae)
美西马陆科(Paeromopodidae)
美洲马陆总科(Parajuloidea)
美洲马陆科(Parajulidae)
6.带马陆目
带马陆目(学名:Polydesmida)是倍足纲节肋亚纲带马陆总目之下的一个目,部分物种会发出生物光。
下属科:
中美马陆科(Chelodesmidae)
阔带马陆科(Eurymerodesmidae)
宽尾山蛩科(Euryuridae)
条马陆科(Paradoxosomatidae)
普拉蒂马陆科(Platyrhacidae)
带马陆科(Polydesm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