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84天,滴滴被安全审查一事总算告一段落。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及应用列表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等8个方面。
处罚金额之大,一个热搜放不下。消息一出,不下5个话题直接占领各社交平台热搜首位。这是继阿里巴巴被罚182亿元后,又一巨额罚单。
被处罚消息爆出的当天,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回应:诚恳接受,全面自查,认真整改。
风暴眼中,程维和柳青并没有公开发声,仍然保持着沉默,二人的微博均设置为“仅显示半年内的微博”,过去半年,二人未在社交平台上发过一则信息。
80亿元巨额罚单落地,意味着始于2021年7月2日的网络安全审查或将告一段落。在过去的384天里,滴滴经历了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下架整改、纽交所摘牌退市等一系列事件。
有业内人士认为,巨额罚单落地对滴滴而言并非坏事,处罚意味着安全审查靴子落地,其回港上市应该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对滴滴来说,罚款已经是其在近段时间内最小的难题了,不论是对于离开美股回归港股的二次IPO,还是保有当前的市场份额,都是更大的考验。
大出血后,靴子终于落地?
对滴滴来说,80亿罚单不轻,但从此前市场传言来看,可能还没有超出滴滴的预期。
2021年11月,曾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滴滴已预留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潜在罚款。
按照2022年6月10日从纽交所退市时的110亿美元(735.4亿元)的市值来算,此次80.26亿元罚款约占滴滴总市值的11%。
可谓是大出血了,不过对这个结果,滴滴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
自去年监管部门启动调查以来,到2022年6月退市之前,滴滴市值累计缩水了超3000亿元人民币(约560亿美元)。
从2021年7月初开始,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APP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整改,此后,其订单量开始下滑,相关业务也陷入停滞。
滴滴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国内出行业务订单量从二季度25.7亿单下降至23.56亿单,减少了约8.33%。
同时,滴滴上线的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也随着补贴的停滞,在各地上演大撤退和关停。
2020年11月,滴滴CEO程维曾高调宣称,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第一名。
到了2022年3月,多家媒体报道,橙心优选已经与发迹之地成都的供货商停止合作,意味着橙心优选全线关停。
《凤凰WEEKLY财经》 记者登录橙心优选小程序发现,目前仅剩成都地区还可以选择自提点,但相关的自提点已没有商品可供挑选。
如今,80亿罚单终于落地,不少观点表示,算是“喘了一口气”。
社交平台上,有互联网从业者发帖称:作为一名码农,我还是希望滴滴好起来,国内不卷的大厂很少,滴滴算之一吧。
光大证券分析报告称,处罚事件表明滴滴等互联网平台的整改已经进入了尾声,滴滴未来有望重启上市流程。此外,处罚的落地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有利于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384天,网约车行业变局已现
对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APP下架,是一项极具威慑力的处罚。
这意味着,自网络安全审查开始,滴滴将没有再拓展新客户的途径。
从2021年7月2日到罚单落地,384天,滴滴相关的应用仍然未恢复上架。这给了其它竞争对手机会。
2021年9月,滴滴被罚2个月后,曹操出行宣布从国有资本获得38亿B轮融资。T3出行则在10月获得77亿元A轮融资。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 《凤凰WEEKLY财经》 记者表示,目前滴滴的市场份额仍然处于高位,此次审查对于其他出行平台的成长是个机会。平台数量的增加,以及势均力敌程度的增强,让消费者在市场上有所选择,市场的健康程度也会随之增加。
不过,滴滴的网络效应和市场规模仍在。随着罚单落地的消息逐步释放,滴滴的订单也在回升。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消息显示,6月滴滴出行订单量较上月上涨20.9%。
财报显示,2021年,滴滴营收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2%。
从发起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车企自建的网约车业务,另一种则是和滴滴类似,由互联网平台发起的聚合平台模式。
相比而言,滴滴目前仍有优势。对车企来说,滴滴的优势在于规模,对其他互联网平台来说,滴滴对渠道(即车辆和司机)的掌控力则可以成为优势。
靴子落地之后,滴滴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能在于控制成本。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滴滴账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439.8亿元。
这与滴滴2021年的净亏损493亿元相差已经不远,刨除80亿元的罚单之后,减亏成为2022年滴滴的头号重任。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是滴滴需要应对的变化。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及,各地相关部门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加强与经营服务所在地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协商,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同时,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向提供正常劳动的网约车驾驶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无论是从自身的运营成本压力,还是从监管环境要求来看,烧钱买流量大幅扩张、从乘客端和司机端抽成获益的方式已经不再容易。
回港上市?新的挑战已经到来
2022年6月从纽交所退市后,滴滴的下一个悬念,恐怕就是何时能实现港股上市了。
赴港上市,曾经是滴滴的第一选择。
据报道,滴滴赴美上市之前,曾经与港交所进行过赴港上市的交流。但数据安全、业务合规程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赴港上市短期内难以成行。
赴港上市难的并不只是滴滴一家,2020年10月,嘀嗒出行曾经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今年4月,嘀嗒出行重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上市均无进展。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业务合规和数据安全。
早期的网约车平台一直在合规的边缘地带游走,即使在相关部门颁发了牌照之后也不例外。
例如,本地户籍、本地车辆的要求,在率先踏入的网约车市场的平台面前,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这样的状况是,平台越大,没有清理干净的遗留不合规订单占比可能也会越大。
例如,从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公布的信息来看,6月订单合规率排在前两位的是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和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均是区域化网约车平台。
图表来自交通运输 部官 方微信公众号
合规率偏低,意味着上市之后企业面临的监管压力会偏大,没有股民愿意把自己手里的钱投给一个随时可能会吃罚单的公司。
同时,80亿罚单落地后,滴滴首要任务是完成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整改。这也是滴滴APP能够成功上架的先决条件。
2022年5月11日,滴滴发布的美股公告更新了网络安全审查和整改的最新进展称,如果不从纽交所退市,公司将无法完成审查和整改。完成审查和整改后,公司才能恢复正常运营。
只有APP恢复上架,订单量和用户数得以回升,滴滴在港股才能带来真正的想象力。
另一个想象力在于滴滴的造车计划。
2022年3月,滴滴被爆出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据悉,滴滴将面向乘用车和网约车市场打造两款车型,由比亚迪代工生产。同时,滴滴开始在市场上招聘造车相关的专业人才。
几乎同时,江西发改委发布的一则文件显示,滴滴收购新能源汽车等事项正抓紧衔接推进。意味着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这对滴滴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利好,尤其是在车企已经在试水网约车业务的时候,滴滴一旦拥有自己的车辆,在市场规模和渠道掌控能力上依旧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只不过,从市面上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造车计划来看,这又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的目标。
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仍在,滴滴的想象力也一直存在,巨额罚单落地,认为“不确定性解除”,从而得出“利好滴滴”的结论,应该是市场中最乐观的解读。
真正的考验,要看滴滴如何完成整改,恢复上架,同时能把造车的前景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