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是当下全世界的共识,除了汽车厂商在加速新能源车型的转型以外,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出台了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而中国品牌在新能源的赛道中一路领先,如今已经大规模地渗透欧洲市场。今年一月至7月,国内汽车累计出口达到150.9万辆实现了同比50.6%的增长,其中7月增幅67%达到29万辆,在这29万辆汽车当中有5.4万辆的出口来源于新能源车型。上半年新能源车型出口中有34%销往西欧,比利时是2022年前两个季度进口中国新能源车型最多的国家。
欧盟禁售燃油、混合动力车型
就在两个月前欧洲议会通过的一项报告中主张,自2035年开始,新的燃油和混合动力汽车在欧盟当中禁止销售。除了禁售以外,这项报告还要求到2030年,欧盟境内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当下减少55%,到2035年实现汽车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推动纯电汽车的普及,欧盟将会加快充电站建设,在高速公路上每60公路设有一处充电站,到2025年建设超100万个充电站,2030年建设350万个充电站。除此之外,加氢站的建设也将逐步在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当中普及。
在欧盟各国中,挪威对于汽车碳排放的治理采取了一刀切的态度,要求2025年之前国内只允许销售新能源车型,在没有经过任何过渡的前提下直接叫停燃油车的销售。实际上之所以能够迅速斩断燃油车的销路,挪威并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要知道在2021年挪威新车的销量当中已经有65%以上的车型都是新能源车型。
虽然英国已经脱欧,但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依然有着不小的力度。此前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在今年六月宣布正式取消,新型充电式电动出租车、摩托车、小货车、卡车和轮椅无障碍车辆等将成为接下来英国政府补贴的重点方向。
在欧盟和英国全面转向电动化的坚定意愿下,以及欧洲各国政府的新能源购车补贴政策当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凭借多年积淀下的技术优势在欧洲迅速打开局面,欧洲市场也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布局的重中之重。
中国车企顺势而为目标锁定欧洲市场
除了挪威,加拿大也是禁售燃油车的国家之一,另外,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许多车企也制定下了燃油车停产的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减碳力度一定会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这也使得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了可持续性的保障。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欧洲市场锁定为重要出口地的原因。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当中,造车新势力在国内的销量当中展示出了不俗的成绩,在“出海”的浪潮中,它们也做到了提前布局迈出了走进欧洲市场的第一步。蔚来ET7即将交付,目前完成的新车已经启航运往欧洲,小鹏、岚图、威马等汽车品牌也在欧洲市场逐步打开了局面。
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品牌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渠道,在新能源汽车订单接踵而至的时候,传统汽车品牌的出口量增幅更加明显。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和出租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一汽、吉利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新能源产品线也纷纷进军欧洲市场。长城汽车也与埃米尔福莱集团就欧拉和魏牌在欧洲市场的发展达成了战略合作,今年底在德国市场就可以看到摩卡PHEV和欧拉好猫两款车型。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具优势,在欧美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关键时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出口方面便有了加速增长的新动能。
面对海外市场 中国车企也有软肋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一则报告中显示,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将会减产382.94万辆。而欧洲将会是在全球缺芯影响下减产最多的地区。这一消息无疑是中国车企迅速在欧洲拓展时期的一个利好消息,毕竟中国汽车的产业链相对较为完备,生产力也十分稳定,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车企可以在欧洲取得绝对顺利的发展。
其中,欧洲市场严格的WVTA认证标准是全球最为严苛的汽车认证体系之一,想要顺利打开欧洲市场的前提就是通过这一认证标准。而结合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欧盟WVTA对于车辆噪声、续航里程、碰撞安全、行人保护等43项整车测试项目的标准均高于国内标准。即便是通过了WVTA认证,车企还要在完成年度审查合格后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出口到欧洲市场。上汽大通爱尔兰和英国经销商Harris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则认为,如果没有销量上的支持,将汽车出口的欧洲根本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车辆进入到欧洲市场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渠道。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品牌的影响力不足。所以即便是与当地的大型经销商达成合作,也不代表未来就会有很好的销量。建立自己的营销、补能网络无疑是最好的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办法,蔚来和小鹏汽车都是通过建立直营店的方式进入了欧洲市场。但这也需要足够的资本支撑。而面对大众、特斯拉这样的竞争对手,中国车企的软肋必须尽早得到完善。
直播车市
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出口量的提升,无疑是国人心头的一针兴奋剂。高兴之余也不免有些担忧,毕竟从新能源车型销售的角度来看,新势力三巨头的蔚、小、理无一不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助力欧洲市场发展的资本能支撑多久,成为了许多人头上的一个问号。不过,大好的契机放在眼前,不去抓住才是傻子,无论未来的发展如何,万里征途中的第一步总要先迈出去,并且相信凭借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造诣,未来的汽车市场,必定有着浓郁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