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

目录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生物个体的人,刚一问世就被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总是用各种方法对其影响,并使他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使其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提倡和鼓励,什么应该反对和禁止,一句话,就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化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尽管不同学科对它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却普遍认为它是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从出生到长大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是通过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一个社会人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仅学会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至改造社会,而且还各自形成了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社会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对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向人们阐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风格,这无疑会有助于管理者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也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承的:没有社会教化,就没有个体内化;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监狱、劳动教养所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和教育;另一类是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大众传媒和群体亚文化等对人的影响和教育。社会教化是在无形之中发挥作用的,所以它对个体的成长、成熟和行为选择等,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如果说社会教化是社会化的外部原因,那么,个体内化则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个体内化是在个体的活动中实现的,它是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加以选择和适应的过程。个体内化体现了社会化的主动性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总是以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着它的成员。另外,由于人们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每个人对社会要求的认识和掌握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积极、主动、自觉的,有的则是消极、被动、勉强的。也就是说,个体的社会化有时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的,有时是无意识的,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它总是要在一个人的身上实现的。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分化使其遗传素质表现出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这就为人类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最后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即使是最灵巧的动物,使其生活在人类社会里,并施以精心的训练,甚至掌握了某些人类的行为方式,最终也只能是动物。印度的“狼孩”虽然从小生活在动物的环境中,但当她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后几年,却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的行为。除了环境的影响,就其自身而言,是因为她也是人类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她内部存在着由上代遗传给她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只要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影响下,这些先天的由人类进化而来的潜能就能转化为现实。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是指个体通过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进行积极的反映。这就是说,个体不仅要掌握社会经验,而且还要把它改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立场体系。而社会经验的改变,本身就说明了个体不是消极地接受社会经验的积累,而是以自己的积极活动为前提去建构经验。

  社会化总是随着人们各自所具备的不同条件,有选择性地形成的。由于人们在性别、年龄、智力、体质、遗传特性、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其社会化过程的内容是不同的,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里,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的素质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对个体的行为范围和要求完成的活动所容许的内容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化的目的总是要求每个人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成员。社会化就个体来说首先必须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不仅具有能够适应外界情境变化的独特人格和行为方式,而且还必须能够积极地支配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个性化的过程。

  按照传统的观点,人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人的整个一生完成的。个体从婴儿期开始,经过童年、青年、成年以至老年,都在不断地经历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心理学家哈维斯特认为: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这期间儿童要学会说话、走路,学习区别善恶是非等等;儿童期是学习男、女角色,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发展独立个性的时期;青年期是生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年要学会认识自己的生理构造,学会保护自己,扮演好男、女的社会角色,进行男女间的社会交际,并进行职业选择,以及为结婚和组织家庭做必要的准备等等;成年期是建立事业的时期,一方面要适应职业生活,习惯于同合作者协同活动,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家庭、教育孩子,完成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等等;老年期则是建立同龄人密切交往的时期,这期间,一方面要为了减少寂寞和孤独与同龄老人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密切交往,另一方面又要适应体力和健康的衰退,以及退休后收入的减少和配偶伤亡带来的心理打击等等。

  社会化的意义可以用“人格的发展”、“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表示,也可以通过“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不同的维度表示。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化是通过个人和与之有关的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的行为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为了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进行的。因此,构成社会化的整个因素就是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生活环境。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影响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家庭影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最初学校,父母是儿童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儿童的成长来说,家庭、学校、幼儿园生活,都对儿童的社会化给以深刻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儿童的家庭生活约占他们全部时间的 2/3。另外,从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看,首先是家庭影响,然后才是幼儿园和学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年龄是学前期,家庭影响对个体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的影响。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学校的作用,主要在于把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通过一定的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下一代,并施以一定的行为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化的要求。

  学校对个体的这种社会化要求,主要是通过教材的传授、教学内容的考核、教师的人格影响以及同学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当然,社会环境的影响,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上的各种道德观念、习惯势力、宗教信仰、社会舆论以及意识形态等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加速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国家可以有目的地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广播、电影、书刊等不同手段对人们施加各种不同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文化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不同的文化结构对人的社会化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居住在新几内亚三个不同地方的部族,由于文化结构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人格倾向也有显著不同。居住在山地上的人,传统上一向和平相处,大都性格温和、对人亲切,因而居民之间都很合作;居住在河岸上的人,传统上残酷好斗,居民之间也是相互攻击,互不合作,占有欲望很强;居住在湖边的人,正处于母系社会,男女性别分化得很明显,女性支配男性,握有经济大权,男子在家带孩子,自卑腼腆。

  另外有人发现,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居住在新墨西哥洲的印第安人具有公共精神,能忘我牺牲,性情顺从,不武断从事;而居住在美国西北海岸边的印第安人,私有欲望强烈,热衷于获得社会声誉,喜欢争强斗胜,竞相从事浪费钱财的比赛,即使送礼也要压倒别人。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云南省少数民族克木人和基诺人的一些调查发现,由于他们还保留着某些原始社会的文化特点,居民私有观念淡薄,没有偷盗,不知道锁门,每年收获完毕,粮食就放在地头上的棚子里,随用随取,无人看守。他们热爱劳动、忠诚不欺,尊重老人长者、不打架骂人、相互借贷不要利息、父母不打骂孩子、村寨之间和睦相处,村寨有灾彼此能舍己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