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风险管理(Managing Economic Exposure)
目录 |
经济风险管理是指把握经济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工作。它涉及公司的财务战略、购买战略和营销战略,并要求这些战略协调一致。
经济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测和引导意外外汇汇率波动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为此,公司管理者不仅要能迅速判断外汇汇率与所涉及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以及利率之间的有效均衡关系是否存在,而且还要意外汇率波动发生前就已准备好最佳对策。
因此,有效防范和控制经济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在全球范围内将公司的经营和融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意味着分散销售市场、生产地点和原材料来源,融资多元化则意味着在多个金融市场上进行多种货币的融资。经营和融资的多元化可以使得经济风险因相互抵消而趋于中和。
尽管经济风险的类型多种多样,但由于经济风险管理涉及诸多因素,因而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和规则,但就一般而言,无论对任何类型的经济风险进行任何方式的经济风险管理,都必须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运行机制。
经济风险预警包括经济风险识别和经济风险估价两方面内容。经济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状态下的风险威胁,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解各种经济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识别、估价经济风险,首先,要求各经济主体要及时把国内外政治、经济变化情况、自身资本营运状态、财务核算等方面的资料存入信息库,实行动态监测。其次,要以高质量的信息资料为依据,选择科学的技术方法、选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及预测分析方法,对经济主体的资本营运状况及其所处环境进行量化核算。在普遍估计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不仅要进行定性描述,而且还要选择科学的经济预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可以用风险率指标来判断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相应指标的风险覆盖面来判断经济影响的范围;通过风险值可以对风险的强度加以衡量。此外,由于经济风险随时存在于经济主体的资本经营活动之中,所以经济风险的识别和衡量也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制度化的过程。
经济风险防范是在风险尚未真正发生之前,事先对经济活动进行防范设计,以减少经济活动主体面对风险的概率。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风险识别是其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把握未来的经济风险状况,才能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经济风险防范往往是对所有可能会出现风险的经济活动尽可能回避,以直接消除风险损失,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风险处理方法,较为经济安全,风险系数很大。
风险防范可以是消极防范,即经济活动主体放弃和终止某项计划的实施。如终止某些现有产品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引进,暂停正在进行的经营活动,以便挑选更合适的经营业务,选择更有利可图的经营环境。在宏观决策中,若发现某项工程的实施将面临很大的潜在风险威胁,这时就应立即停止该工程的实施,并放弃这一计划,以避免以后遭到重大的风险损失。在微观决策中,个人退出经济亏损、伤残机会较多的部门,也属于避免风险的一种方法。风险防范也可以是主动防范,也叫创新防范,或积极防范,即采取多种措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预防,未雨而绸缪,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改变生产活动的性质,改变工作地点与工作方法,改善环境的结构,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等,以达到减少风险概率的目的。
经济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当风险发生以后,经济活动主体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转移、分散或者控制风险的影响,减少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其实质是在风险发生时能及时加以化解和控制,以防风险累积。
经济风险补偿、控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经济风险因素分析,选择风险控制技术及工具,实施风险控制策略,检查和评估控制结果。
在查询经济风险因素时,要分析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人们的缺陷、不安全的行为、机械和物质方面的损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伤害等,这是风险控制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要制订出为应付实际的或严重的损失而必须的应急防范计划,包括抢救措施及经济主体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各种经济活动的计划,旨在尽力减少各种经济损失;然后再具体实施风险转移战略和风险分散战略进行控制。
风险转移是指经济主体将其风险损失通过经济合同(包括保险合同与非保险合同)有意识地、全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风险转移的方式,一是经济主体进行策略调整或策略组合,将存在风险损失的财产转移给其他人或其他经济群体,如在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要签定工程承包合同。二是运用保险手段这种成熟的转移风险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外贸业务中货物运输的保险,借款业务中要求对方开具银行信用担保。
风险分散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来增加对损失经历的可预测性,以减少经济主体承受的经济风险压力。内部扩张就是经济主体进行风险分散的一种途径。例如,出租汽车公司可以扩大其车队的规模;兼并后形成的新企业比原来两个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都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等。
总之,经济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孤立的,它是市场经济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风险管理机制,微观经济实体的行为约束难以硬化,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也必然是种种风险的累积而导致的畸形经济。因此,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仍是确立经济风险管理机制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权力和利益的重新配置,使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力和风险相称,使其运用自身的权力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承担自身行为的风险,并且能把经济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德国V W公司在1969-1972年马克先后三次对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1969年的汇率为1美元=4马克,1972年年末的汇率为1美元=2.7马克;马克对美元的升值幅度高达48%。马克升值使V W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其销售量从1968年的570000辆下降到1973年的200000辆。1969年V公司的营销净利润是3.3亿美。到1973年降到亏损8.07亿美元。
V W公司如何对付这种经济风险呢?由于马克升值,价格竞争对手十分强硬,V W公司几乎没有价格上的灵活性。V W公司在美国经营的收入是美元,而成本是西德马克,当马克升值时,该公司用马克表示的收入下降了,但用马克表示的成本却无变化。因此V W公司改变地位的关键问题不是价格,而是要使现金流人所采用的货币与现金流出所采用的货币相一致。
针对这种情况,V W公司在美国市场降低经济风险所采用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两项:
①V W公司通过在美国建立生产部门和购买美国的零部件等方法,尽量使过去用马克表示的成本变为美元成本,与在美国经营所得的美元收入取得一致,从而避免外汇风险。
②将过去的借款全部用马克的政策,改为借款多元化政策,即部分借款是美元借款的方法。这样,尽管马克升值,V W公司的马克收入下降,但同时借入美元的债务成本也在下降,部分弥补了马克升值带来的收入上的损失。
该案例说明,如果经济风险是由本国货币升值造成的,公司的主要对策应当是尽可能地使成本变为贬值货币:
①把向货币贬值国家的出口活动转变为在货币贬值国家生产或购买;
②在借人资本中增大贬值货币借人的比例。如果经济风险是由本国货币贬值造成,公司应采取的对策正好相反,即主要是把在货币升值国家的生产活动转变为本国的对外出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