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非政府组织伦理与政府组织伦理一样,也是一种社会角色伦理,是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关系建构中应乎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非政府组织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和自负盈亏的自治组织,在其从事公共服务活动中,必然要与外部和内部发生各种利益关系,在这些利益关系中,内含着各种伦理关系。非政府组织要实行正常的公共服务活动,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因而也就必须把握其中的伦理关系,树立自己的组织理念及相应的组织行为规范,以此指导和规范组织的公共服务活动。因此,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伦理,非政府组织伦理不只影响到个人或一定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影响到政府、社会、环境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核心,是否致力于公共服务以及这些服务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这一涉及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的手段善和目的善的价值问题,正是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实质所在。这是在市场经济中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自主、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的主体所必须承担的伦理责任,必须具有的伦理精神。
非政府组织伦理与商业伦理不同,它不是与生产经营、商品流通、交换关系有关的伦理守则。非政府组织伦理与政府组织伦理也有一定的区别,它不是与权力运作有关的伦理。非政府组织伦理指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活动不只影响到个人或服务对象,而且影响到政府、社会、环境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在处理内外关系,包括非政府组织与其成员、非政府组织与管理者、非政府组织与社会、非政府组织与国家、非政府组织与市场、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中,存在善恶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涉及公平、服务、和平等伦理理念,是非政府组织的一种自我约束机制。非政府组织伦理关系的界定,便于其伦理准则的制定和实践。
非政府组织伦理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其内在要素,即非政府组织伦理精神、非政府组织价值目标、非政府组织伦理风尚、非政府组织伦理信誉等;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社会、市场的关系,确立服务行为、经营行为和经营理念和市场伦理。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者和经营者的人格素质是非政府组织伦理的核心,非政府组织经营者的人格塑造是非政府组织伦理建设的重点。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亟待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的人格素质和卓越管理能力的现代非政府组织家。
非政府组织的伦理性决定了它的存在与运行始终追求伦理精神。所谓伦理精神就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排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伦理精神是民族伦理的深层结构,是民族伦理的内聚力与外张力的表现。伦理精神的层面体现人伦关系、伦理规范、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社会生活的内在生命秩序的设计原理,民族伦理精神的完整结构与伦理性格生长发育的过程”。
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伦理,无论是政府组织伦理还是非政府组织伦理,与个人伦理比较,都具有下列明显的区别:
一是主体不同。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的主体,都是组织系统和组织管理者,而个人伦理的主体则为个人。而且,政府组织系统和非政府组织系统虽是人组成的,这其组织中人的身份却是非个人化的,即在其担任组织管理职务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他不是个人的意志、动机的代表,而是社会利益和政府利益的代表。
二是影响不同。个人伦理是一个人和社会以及社会中其他的人发生关系,其行为影响的只是少数人和有限的区域;而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则与所有人或社会的所有成员发生关系,尤其是政府组织系统和管理者的行为举止对社会公众有很大关系。
三是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起内在的约束作用;而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起作用外,还要靠制度的外在约束作用。
四是评价标准不同。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与个人伦理处在不同的领域,对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的评价,根本上是看它是否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个人伦理的评价主要是看对个体的利益是否有利,而不以对公众和社会是否有利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