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职业匹配指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他的生理心理特点之间的相互匹配。
性格与职业是否匹配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稳定性。只有性格适应岗位要求的个体,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稳定下来。否则,就难以在此工作岗位上长久的工作,也不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工作绩效。职业心理学家约翰·霍兰的研究方法把人们的性格与职业匹配归为六类。
(1)实际型(Realistic):务实,坦率,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
(2)研究型(Investigative):善于分析、头脑灵活,具备科学精神,在做决定前一般喜欢搜集大量信息,会对没有合理数据支持的观点质疑。
(3)艺术型(Artistic):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他们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工作。由于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弥补其他人可能会采取的理性做法,因此他们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型(Socia1):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他们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容易与他人达成共识。
(5)企业型(Enterprising):竞争力强,精神充沛,性格外向,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自信、善社交等。
(6)传统型(Conventiona1):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
1.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等方面认识不够,社会对个人的职业选择指导力度缺乏,职业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个人的性格、知识结构与岗位的匹配存在很大程度的失衡,缺乏高技术人才,造成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等现象的发生。
2.人口数量过多,社会的负荷过大,岗位的提供数量无法达到就业人口的要求,出现大量人员失业,大部分的人为了生存而盲目择业。
3.不同的性格受外界的影响程度不同,人们容易受到家庭、朋友等的影响,放弃与自己性格相符合的职业而去接受高薪酬但并不利于自己性格发展的职业等。
4.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社会舆论影响力的加强,造成许多人不考虑自身的性格特征而因为从众心理去从事所谓的热门行业。
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配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因此选择职业需要考虑自主的性格特点与综合素质,这将有利于性格与职业的科学匹配。
1.培养人员的科学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组织行为,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对待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者在选择企业的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合理的组织目标。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就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主动学习与追求进步,为自我的稳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人们集思广益,更好地进行创新与自我拓展。
3.职业定位要“准”。定位就是要落在“定”和“准”上,不能泛谈,其中包括行业定位、方向定位、职位定位,薪酬定位等。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规划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4.从基础的职业岗位做起。善于从小事、从最具体的职业岗位做起,只要这种小事、具体事与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一致,有利于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都可以选择确定为自己的最初职业岗位。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这样一件可以由若干件小事(行为)所组成的大事,立足于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5.科学分析市场要求与自我优势。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掌握全方位的信息,对我们调整自我目标、设计自我规划等都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学会分析市场信息,明确市场需求,以及时调整自我发展。我们应在对大局的了解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以及职业兴趣等,并锲而不舍地去不断超越,努力做到在一份职业中的专业化,真正做到专业化与全面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