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经济和谐增长是指在经济系统中包括自然资源、人口素质、经济基础、资本、知识、国际环境、制度等在内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种协调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个增长源都能发挥自己的最佳用途,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资源被充分利用和配置并进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经济和谐增长的“和谐”是“协调”的意思,指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增长与消费、储蓄、投资三方面相协调。经济和谐增长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中观意义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包括宏观意义上各方面的协调,在这些条件下经济最终可实现持续性增长。
1.质量性。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应首要考虑的因素。所谓质量性是指借助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带动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层次是正相关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产业结构处于高层次优化升级态位时,相应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程度就会很大。反之,则相反。更进一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层次又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正相关。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程度的根本因素。
2.效益性。所谓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获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等量的劳动耗费获得更多的经营成果。一般来讲,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适度的经济增长)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现阶段我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持一个理性的经济增长速度。
3.适度性。所谓适度就是应该把经济增长控制在资源和环境能承受的范围内,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所谓高速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方式大多是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不负责任索取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累积资本直至完成工业化,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为迅速积累资本创造先决条件。但若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资源和环境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终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根基。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后续效应,经济增长应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指应考虑到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增长,不能顾此失彼。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增长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城乡经济比例和工农业比例严重不协调,这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潜在和现实风险。就业问题如此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发展严重滞后的三产业无法吸收一产业和二产业过剩的劳动力。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方面也日益成为高度关注的问题。消费率占GDP偏低加大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而如此高的投资率目前主要靠外资支撑。一旦外资撤离我国或减少,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5.可持续性。所谓可持续性指经济增长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对未来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劳动力的成本递增速度加快和在很长时期里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高储蓄率优势开始弱化。国外无数事例证明:单纯依赖增加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经济扩张而生产率没有实质性增长的国家,尽管在短时期可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最终都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