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精确新闻学

  	      	      	    	    	      	    

目录

什么是精确新闻学

  精确新闻学,60年代在美国出现。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在采访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报道新闻。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精确新闻学与传统新闻学的对比

  精确新闻学理论亦被称为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民意调查研究是精确新闻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民意调查在强调民主的美国日益发展与多样化、细化,以及新闻教育变革和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话的普及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精确新闻报道的相应成熟。精确新闻学之所以有风起云涌的发展,源自于它独特的品格。精确新闻报道使记者在采访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系统观察,这就使这种观察具有代表性,而且在内容上它是以严肃的数据为依据的,可以使新闻报道更显客观、公正。传统的新闻报道,是记者被动地报道或解释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被狭隘地限制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解释”上。精确新闻报道的出现,使记者能采用系统的科学方法,主动采集、加工资料,挖掘隐藏的真实。

  精确新闻学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运作方式,要求记者有更大的主动性与科学精神,这种更强的挑战性使记者的报道由被动变为主动,也使“新闻”不再只是对“新闻事件”的被动报道与解读,更包括了对“新闻问题”的主动采访及分析。在现代的新闻报道中,精确新闻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是它在遵循新闻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精确新闻学的来源

  传播者报道新闻可以运用“间接”观察法从消息提供者那里得到信息和选择信息,也可以运用“直接”观察法从事件发生地亲身感受事实并提取信息。尽管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信息总量中有75%由信源提供,只有25%由传播者亲眼所见写成,但毕竟可以从另一层面看到媒介组织的内部运作状况。曾有一位传播学家对两位属于不同媒介的记者对一场火灾的报道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面对同一火灾事故,他们用于观察和采访的时间虽相同,但是他们对事件报道的形式和风格却各不相同,对事件要素的选择和描述也有较大差异,于是,两篇报道与火灾的真实情形相比,只有一小部分是相同的。所以,即使采访类似火灾的单纯事件,要记者们写出一模一样的报道也是不可能的。

  正是出于对新闻报道中不准确、不公正现象的担心,人们提出了“精确新闻学”的口号,要求记者运用比从前记者更先进的观察、采访方法,进行翔实的精确的客观的报道。新闻传播者运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意测验抽样调查、实地实验、参与观察等方法进行信息采集,的确有助于纠正偏见、减少失实新闻,有助于增强社会敏感性和新闻事件真实性,提高媒介组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精确新闻学创始人编辑 “精确新闻”是由美国骑士报团记者、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Philip Meyer) 首先提出的。他是公认的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第一人。

  梅耶教授于1973年出版的《精确新闻学》一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指出,传统的新闻报道只注意对新闻事件作一般性的描述和似是而非的评介,有时甚至因为关注耸人听闻的情节而忽视了新闻报道本该坚持的准确和客观。梅耶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精确新闻学的方法

  运用定量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来采集数据,这是精确新闻学与传统新闻学的最大区别。按照定量研究的实施机构来划分,数据主要来自于两条途径:一种是新闻媒体或记者自己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数据搜集,这样写成的精确新闻称之为“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另一种途径是直接采用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的研究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就是“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

  主动性精确新闻一般按照以下程序展开:首先,确定报道题材和研究问题,制定比较完善的操作计划,计划包括研究方法、分析单位、研究指标、抽样方案、问卷设计、访问方法(或类目建构、实验程序)等,并分配足够的人力和物力保证实施;然后,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来抽取样本,实施资料搜集;最后,进行资料分析,总结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记者应当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要尽量做到价值中立,这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的前提。第二,记者应以定量研究专业知识为基础,严格遵循定量研究的操作规范,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所以,采写精确新闻的记者,需要记者当务之急是通过对定量研究的系统学习,掌握定量研究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小心谨慎,从而保证新闻数据的客观精确。

  精确新闻学数据应用

  应用数据的过程也就是写作新闻的过程。

  1、告诉读者数据是怎么来的。记者不仅要展现数据结果,而且要提供有关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必要信息,告诉读者数据是怎么来的,这是精确新闻写作的特殊规范。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对于调查法来说,按美国民意调查研究协会的建议,应对样本数、负责机构、抽样误差、抽样总体、访问方法、访问时间、问卷问题、是否依据全部样本等八方面情况作报道。受众只有清楚地知道新闻中的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才能对媒体形成有效监督,辨别出新闻当中的“假”数据,也才能充分相信数据的精确性与代表性,这本身也是受众知情权的应有之义。

  2、选取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报道并不是研究报告,它讲究的是新闻价值。记者应当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选取他们感兴趣的数据信息,而不应当简单复制研究报告中的所有数据。

  3、在形式上“包装”数据。约翰逊总统的前助手、《真正多数》的作者伍顿博格说道:“当把统计表放进文章中的时候,人们就要打哈欠。”将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改善数据的呈现方式。首先,尽量使用整数,不是整数的也常要四舍五入,化作整数,从而便于受众接受。再者,运用类比、比喻、引用俗语等方式来使数字和人们日常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另外,可以运用图片、表格等手段使数据形象化。

  精确新闻学数据延伸

  尽管精确新闻是以数据信息作为自己的内容基础,但是,数据往往停留在对社会宏观概况的描述,无法深入到社会的深处和细处,显得表面化。这就要求记者除了采写数据,还应当以数据为起点和线索,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1、挖掘数据中隐含的深意。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深度需求,有必要以数据信息为出发点,再深入采访下去,探索隐藏在表象之后的深层含义。记者应围绕数据多问几个“Why”和“How”,通过深入挖掘背景事件,采访具有典型性的相关人物,在社会的多元关系中来探求数据背后的深层本质。

  2、表现数据后面的人性人情。在精确新闻中要避免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人”淹没在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之中,生动的社会生活变成了文章中的一个个简单变量。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仅用数据说话,而应当始终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生动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数据后面的人性人情。具体操作上,可以多一些对具有感性张力的个别人物和事件的捕捉,多一些对具有感染力的细节和情节的描写,多一些对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呈现,从而使宏观广度和微观深度相得益彰,使传统新闻写作和精确新闻写作方式相互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