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笔迹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以笔迹为研究对象,根据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内在素质相对应的原理,推测书写者的各种个性特质。每一种科学,都是规律性知识的系统,笔迹心理学就是各种笔迹特征和个性素质对应关系的知识系统。比较特殊的是,笔迹心理学的实用性很强,它要随时到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就是经常不断地根据他人的笔迹推测其性格、品质、思想观念、潜意识、情感、情绪、能力、适宜职业等等,所以,笔迹心理学既是一门新型科学,也是一种实用技术。笔迹心理学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一门科学。笔迹心理学,对于现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做为一门古老而又悠久的学科,它在我国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却未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关于笔迹与心理的关系,我国历代书法家、文学家、文献学家、医学家、哲学家等都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例如:西汉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唐代韩愈在评论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不草书焉发之。”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断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书如其人”的观点的来历。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相人不如相字”、“见字如见面”的说法。可见,笔迹学在我国的流传即久远而又普遍。
国外的笔迹心理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笔迹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ilhelm Preyer根据对笔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脑决定笔迹的假设。后来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脚趾写字的残疾人进行实验,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并在他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美国心理学家爱维也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完成的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
1.投射理论
投射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写完他的一篇作业时,他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的态度、能力和个性特点等,都会凝固在字里行间,经验丰富的老师会一目了然。但凡一个人留下他的笔迹,他的情绪、注意、能力和个性等特质,也都凝固其中。在心理学中,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在他看来,自我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可见,投射是一种防御机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以及其他心里活动,可以通过此人的其他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间接的表现和反映出来,亦即投射出来。弗兰克是最早提出“投射方法”的人。他认为投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格,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试做出反应。后来罗夏将这一方法变成了影响全世界的投射测验的典范。所以说,投射技术是从罗夏开始的。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对投射技术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自由联想测验就是一种投射技术,他认为字词的联想可以激活头脑里的情节,此后,默里发展了另一著名的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TAT)”。爱克斯发展了罗夏墨迹测验的“综合评分系统”,这一系统使罗夏墨迹测验与其他客观测验相差无几。投射技术以往重视直觉与经验和遭人指责的缺陷(如信度不可靠,效度无证据)等得到了修正。时至今日,投射技术已发展成与问卷测验和情境测验技术齐名的三大技术之一,它区别其他几种评估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间接性:问卷技术是通过被试对问卷的反映评估其态度,个性等情境测验也是直接通过对被试的客观观察评估其状态的。投射技术却并非如此,它是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笔迹、梦和短文等)间接地评估其中的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情绪、个性、知觉特征。
推论性:投射技术评估的知觉、情绪和个性等,是隐含的,见解显现的,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实证所做的推论。因此,投射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区别于问卷技术,情境测验的评估技术,它通过被试的心理产品,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证资料进行推论,间接的评估其中的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试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笔迹评估作为一种心理学的评估手段,只能属于投射技术的范围。它既具有其他投射技术的优势,在很多方面又与其他的投射测验不同:
第一,取样非常灵活,不像传统的投射测验那样需要墨迹、图画等,促使被试做出一定的反映。它仅需要被试的自然笔迹产品。
第二,笔迹产品反映了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而这种书写习惯与作者的视觉、动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心理活动相关,其中含有很大的信息量值得我们去研究,它比传统的投射测验的信息量可能要大得多。
2.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指出,人的绝大多数行为是由潜意识决定的。笔迹书写的动作和人的其他动作一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都有其自身规律。数次重复的书写已经成了无意识的、自发的和不经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动作。在笔迹书写时,书写者意识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规定结构上,而笔迹线条无任何约定俗成的规定性,制造笔迹线条的主动触觉同样无任何规定性,书写者无意于用笔迹线条去表达与他人交流的含义。人们都通常注意到文字规定的结构和文字的内容,而笔迹书写的线条不是我们意识控制的中心,它是在未受意识影响的个性心理的无意识暴露的同时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记录。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笔迹线条的双重无意识,即笔迹线条既是无意识的表露,同时又是可供观察的无意识记录。因为对笔迹线条本身书写者和他人都不把它作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种非社会性的动作,它完全按照书写者个人的习惯和适应性进行,由于社会规则不对它进行干预,这种自我中心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宽容,享有充分的个性。
1.人类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
笔迹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书写是大脑的反射活动,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从书写的生理机制来看,它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即:书写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应的传入神经传到中枢———大脑,经大脑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综合分析过程,才得以发出指令,然后再由相应的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手,才使书写动作得以进行。可见,书写活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这5个部分组成的弧状结构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视、听感受器和各级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尤为重要的是对其中枢——大脑的依赖。可见,书写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脑极其复杂的各个机能系统间的协调活动,其中任一环节的功能障碍,都会使书写的进行受到影响。
2.生物遗传因素对笔迹形成的影响
如前所述,书写是以大脑为中枢,以各级神经元、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电生化传导为通路组成的反射弧。因此,笔迹的形成必然受到书写者的脑、神经细胞的构置特点和神经冲动的电生化传递特点的制约,而这些因素通常是由生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每一个个体从上一代那里获得包含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并根据遗传信息形成肉体,遗传信息决定了大脑皮层细胞配置和细胞层结构的个体差异。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细胞配置特点及细胞层结构特点,影响着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书写活动与整个神经中枢有关,尤其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脑神经、肌肉等器官协同操作的结果。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影响着书写洒动的特点,并通过这一结果——笔迹形成的特征反映出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对书写活动的制约,也可以从气质类型与笔迹特征之问的关系中反映出来。
笔迹与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年龄阶段、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的不同,文字的书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等等。实际上这种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格,也正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差异所在。一个从小生活优越的人与一个从小在艰苦环境下长大的人的字,其字体在字态、字势、风格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笔迹特点也不同。一般来说,学生时代的字,由于还没有定型,笔画稚嫩,工整,拘谨;中年时期的字,笔画熟练,流畅,个性突出;老年时候的字,笔画老辣,略显僵硬。不同的心境,笔迹也不一直,心态平和时,所写笔迹端庄秀丽;心情急躁时,笔迹也浮躁潦草等,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字体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
软件
使用软件分析笔迹特征,可以大大减轻人力的重复劳动,提高分析效率。根据软件运行的平台,笔迹分析软件分为两种:电脑软件和手机应用;根据分析的形式,分为3种:A、选择题形式,B、手写形式,C、电子图片形式。下面将列举的4款软件,其中3款采用A形式,1款手机应用采用B形式,C形式采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分析笔迹,技术要求很高,尚未发现此类测试软件见诸市场。
电脑软件
电脑上软件,借助电脑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快速进行笔迹分析。代表作品如下:
“最新版笔迹分析测试程序”(透视版),中文笔迹分析软件,作者是曾建雄老师,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简单易用而且分析细致,情侣版增强了测试的趣味性;
“MB Free Graphology”,英文笔迹分析软件,界面简洁,分析结果详实。
手机软件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手机应用以其便携性、趣味性席卷全球。使用手机应用分析笔迹更加便捷、容易传播、趣味性强。以安卓手机应用为例,代表作品如下:
“笔迹心理学”,中文笔迹分析应用,直接在手机屏幕上写“我爱你”三个字,然后计算速度、大小、连笔、字形等特征的量化数值,最后给出对应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动物心理学的原理给出与用户性格相似的考拉、美人鱼等萌物,具有趣味性,很受年轻人欢迎;
“Handriting Analysis”,英文笔迹分析应用,以选择题的形式,让用户勾选符合自己的笔迹特征,然后给出性格分析,简单易用,界面美观。
笔迹分析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在我国西汉末期,易理学家扬雄就指出:“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为焉即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可以知道他品德的优劣和心地的善恶。唐朝著名书法家孙过庭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得更具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唐太宗临写书法大家虞世南的字,写“戬”字时,正好看见正南走来,便只写了“晋”,让世南补上“戈”字第二天,太宗把字拿给魏徵看,想听听他的意见魏徵看后说:“圣上之作,惟戈法似世南。”太宗听了,自叹与世南相距很远。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书法大家傅山的大儿子擅长书法,并一直学习父亲的字体,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一天,他的大儿子故意将自己所写的一幅字放在桌上,看其父能否辨别。傅山看到后,误认为是自己所写,暗暗吃惊:笔力沮丧,中气已绝,莫非大去之日不远?傅山因此心情非常不安。过了不久,他的大儿子突然死了,悲伤之余,他又拿起那幅字,细细分析,才知道是儿子所写。
西方学者们认为,第一位提出笔迹学的学者是意大利人巴尔蒂。他于1622年发表了《根据书写字迹判断人的性格》一文,但没有继续深入研究。他们认为,法国人米雄是笔迹学的最主要创始人,是笔迹分析学的奠基者。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将书写中的各种现象作出了归纳,于1872年在巴黎正式出版了他的专著《笔迹学的体系》。其后,法国人雅曼将笔迹分成七大类、175个小类,发展了米雄的理论,并使其更科学规范。被人们称作“现代笔迹学天才”的瑞士苏黎世大学讲师普尔凡,则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采用空间的象征形式运用到了笔迹学中。
最常用的笔迹特征分成七大类:
一、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重压力者表明其生命力强、自信、专横、顽固;轻压力者则说明书写人敏感、主动性差、缺少勇气和抵抗力,
二、笔画的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书写一笔一画的标准型反映了办事认真、通情达理、纪律性强的心理特点;笔画有过分伸展、夸张的书写方式则反映了爱虚荣和随时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特点
三、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大字型的书写是情感强烈、善于表现自己和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小字型则反映了精力集中、细致、焦虑和自我压抑的心理特点
四、连笔程度反映着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连笔型反映出有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和恒心;不连笔型则反映了有分析能力、比较节制和独立性强的个性特点
五、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字行上倾表明书写人热情、有勇气、有抱负;字行下倾则反映了情绪低沉、悲观、失望、气馁的心理特征
六、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缓慢型是小心谨慎、遵守纪律和思维速度慢的反映;快速型则表明反应快,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强和恒心不足
七、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它包括字距、行距和页边空白几方面如果整篇字向左页边靠,就反映出留恋过去,追求安全感和对未来勇气不足的心理状态;整篇字向右页边靠,则是向往未来和有勇气面对未来心理特点的反映笔迹分析。在欧美国家非常盛行,它的理论体系已日臻成熟。
1990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国际汉字笔迹科学研究所。该所创建人、所长梅纳斯女士,是欧美著名的笔迹学家和笔迹鉴定专家,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笔迹学教育学院。同年,她完成了专著《汉字书写和笔迹学》,并获欧洲笔迹学研究会1990年大奖。梅纳斯女士对汉字笔迹的研究,促进了我国现代汉字笔迹学的发展。
1994年10月16日,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郑日昌教授任会长。
在中国笔迹学界最有 影响、在技术上最具有权威性的是韩进和徐庆元。
1986年以来,厦门市教育学院的金一贵老师,采取了“笔迹心理分析——练字矫正”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练字来培养其优良个性,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厦门市教委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并在全市学校进行了普及和推广。
1999年底,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研究人员完成了所级课题《笔迹分析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研究》,并将笔迹分析开发为一项人事管理新技术,应用于人事管理与人才开发领域,得到了有关领导、新闻媒体、人事工作者、企业和广大笔迹分析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尤其在1999年7月的北京人才市场上开展的笔迹咨询业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笔迹心理学在我国还刚刚兴起。对于这一朝阳产业,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有限。虽然如此,笔迹学已在中国展现出勃勃生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广大有识有志之士的加入,笔迹学一定会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更好地为国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理论上提高,走向专业化,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捷克、日本、瑞士等国笔迹学非常发达,许多国家还建有专门的“笔迹学学院”,很多大学都设有“笔迹学专业”,例如法国的马赛第二大学,德国的波恩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英国笔迹学研究学院、比乌尔比诺大学高等笔迹学研究学院、比利时的心理笔迹学学院、意大利的莫海蒂笔迹学院等。在这些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笔迹学学会和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如国际笔迹学学会,欧洲笔迹学学会,美国的国家笔迹学会,美国笔迹分析基金会等。在这些国家笔迹学已成功地应用于刑侦、司法、公关、军事、经济、商务管理、人才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招聘等广阔领域。英国心理学会在一份题为“选拔中的笔迹学应用”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目前,75%以上的法国公司利用笔迹学作为人员选拔的基本方法,而在瑞士,该比例还要高一些。笔迹学还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等国得到常规应用。欧洲大陆的报纸在招聘广告中常常指明需递交手写应聘书,而申请者也希望进行笔迹测试。因此,许多欧洲大陆公司聘有自己的笔迹专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