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风险(Tax Planning Risk)
目录 |
税收筹划风险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结果的可能性。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风险可以归纳为多缴税的风险和少缴税的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
(1)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无法享受优惠的风险;
(2)不依法纳税的风险;
(3)筹划方案成立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计划中的筹划利益消失的风险。
可以把税收筹划的风险分为三种: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
(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由税收筹划对政策的依赖性所引起,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选择风险。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筹划人对政策精神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去理解,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同时必须注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才能准确把握税法。
(2)政策调整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政策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无法实现。
(3)政策模糊风险。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外,还有大量的由有关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依据这些行政规章开展税收筹划,就有可能因为对这些行政规章体现的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成本风险。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预测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因情况变化而及时补充修订。筹划成本指的是因选择筹划方案而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放弃其它方案的机会成本,比如请会计事务所的咨询费用、因放弃其他方案的可能收益等等。只有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是失败的,从而使得税收筹划产生了成本风险。
(三)信用风险。税收筹划的失败有时还意味着信用的丧失,这可能是任何收益所无法弥补的。一旦某个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企业的声誉将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好的品牌就意味着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品牌名誉已经内化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其优劣程度甚至直接与企业的生死息息相关。当然,有时候纳税人的账目不清楚或纳税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企业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是对税法的了解不够而导致的。但无论如何,都会导致企业信用的丧失。有的国家则在适用的发票上进行区别,这样别人仅通过发票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企业的信用,知道其是否经常偷税。这种条件上的限制使用,使得纳税人因为税收筹划失败而可能面临的信用成本非常之大。
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必须在税收筹划的一些关键环节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包括:信息收集、筹划人员的素质、备选方案的风险处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评估。
(l)确定筹划目标。税收筹划的首要环节就是在分析企业当前经营环境与国家政策等相关因素影响同时,明确税收筹划目标,企业的整个税收筹划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筹划目标来进行,所以筹划目标的确定就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2)信息与人员管理。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趋势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相关信息是税收筹划的最基本前提,另外提高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对降低税收筹划风险具有很大的预防作用。
(3)实现涉税零风险。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建立第一道防火墙,实现涉税零风险是企业税收筹划的最基础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对预防税收筹划风险将起重要作用。
(4)内部纳税监控。从纳税人内部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监控,在政策配合的同时,这里主要研究纳税内部监控核心税收筹划风险的度量。
(5)外部纳税监控。主要利用国家相关机构例如审计机构、税务机关等来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监控,还可以利用社会来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监控,例如媒体、中介机构等。
(6)利用评价指标进行事后评价。利用评价指标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评价使得企业能够从中知道方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的税收筹划水平,降低税收筹划风险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