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目录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消耗或占用一定数量的劳动,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越多,或是取得一定数量的有用劳动成果所消耗或占用的劳动越少,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益就越低。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通过投入转换到产出的比较,如果投入小于产出,为正效益;投入等于产出,为零效益;投入大于产出则为负效益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征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需要是不同的,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对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征有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高低,首先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在市场适销对路,否则花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白白的浪费,不能取得任何社会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经济效益的高低,既要考察消耗或占用一定数量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使用价值,又要考察所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数量多,质量好,品种规格齐全,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经济效益就高。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大,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要从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有用劳动产品,同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比较中得到评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每一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必须符合决定该种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符合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如果大于社会必要劳动量,这种商品即使能满足社会某种需要,也不意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效益是指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是指个别企业或个别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二者从根本上说是相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宏观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归宿,宏观经济效益好,则为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之间也会发生矛盾。企业如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片面追求微观经济效益,但是却损害了宏观经济效益,则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并不表明取得了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要以宏观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来衡量微观经济效益的好坏。企业在取得较好的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微观经济效益要服从宏观经济效益。

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作用和意义

  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的焦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诸多困难的症结所在。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经济建设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逐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等矛盾。我国已经开发的资源有限,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特别是我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拥有量在许多方面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节约资源和资金的消耗,提高它们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和人民所需要的劳动成果。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依靠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而社会生产增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的。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节约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或占用的劳动量,从而使现有的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劳动者的需要。随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劳动者用于全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的情况下,就可以为缩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增加其自由支配时间,创造出有利的前提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在社会现有的劳动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节约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耗费,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增加资金积累,加快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 ③ 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逐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途径

  在我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使社会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经济决策包括国民经济决策企业经营决策,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通过科学的经济预测获得完备、准确、及时的经济信息,从而合理地确定生产和建设任务,使社会生产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符合社会的需要。

  第二,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使用先进技术,用效能更高的设备代替效能低的设备,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就能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自然资源的耗费和占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今世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世纪初只有5-10%,80年代已上升到60-80%。而我国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十多年前仅为19%,目前也只有30%。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既是我国工业生产效率低、质量差、耗费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的一个直接原因,又是我国能源和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尽快地把我国的经济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第三,发展专业化协作。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把企业组织起来,逐步实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发展专业化协作,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二是有利干合理利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有利干节约投资,缩短基本建设时间。

  第四,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可以减少产品中的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或者可以用同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产品,二者都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