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ecological residence)

目录

什么是生态住宅[1]

  生态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旨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念,创造性地建设一个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且使自然资源能源的消耗达到最节约的程度。生态住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两点,即具有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资源、能源的节约性。

生态住宅的内涵[2]

  城市的高楼大厦和乡村的瓦屋宅院不只是人类挡雨遮阳、避暑御寒的栖息场所,更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地理、水文、气候)、代谢环境(物质流、能量流)、生物环境(有益、有害生物)、社会环境(服务设施与水平)、经济环境(就业环境、房产市场)和文化环境(历史的延续性、标识性)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住宅发展模式,生态住宅强调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贯彻环境保护思想,关注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它的目标是: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的废弃物,创造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

  作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生态住宅强调的是生态学原理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因而生态住宅是一种绿色环保住宅,而非高档住宅的代名词。生态住宅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生态住宅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设计原则中所蕴涵的生态学思想,并在其全寿命环境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

  (2)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毕竟是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恰恰相反,生态住宅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适宜居住的空间和环境。

  (3)生态环境的自然化——生态住宅的基本立足点是要求遵循生态学原理,实行自然化、节约化、环保化原则。

  a)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和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和除湿;此外,还要考虑场地条件,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从而达到能源和资源消耗最少的目的。

  b)通过栽种花草树木,以达到美化环境、降低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更新能力、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提高居住环境的水平。

  c)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达到处理无污染、可循环。

  (4)因地制宜——生态住宅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南北的气候条件、东西的地形地貌都差异很大,从客观上决定了在我国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态住宅模式。根据各地的光照、气温、降雨、风向等条件,因时、因地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住宅,如江南的园林、陕北的窑洞等,都是对生态住宅最好的诠释。此外,即使在同一地区,也要根据城乡差别而有所区别,不能一成不变。如从冬季供暖的效率上来讲,城市热网的效率是最高的。但如果在城镇或别墅区推广,由于该类住宅多是分散式的,彼此距离远,城市热网相较分户采暖而言就显得非常不经济。

  (5)整体设计——生态住宅的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宅是全方位、立体的生态工程,它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复合体。忽略任何一个因素的作用,都将对该住宅的功能和和谐产生影响。一个完美的生态住宅应该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

  根据我国当前的现状,生态住宅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以规模化建设的大中城市住宅小区。该类住宅的特点是占用土地面积小,人口集中,房屋类型以多层或高层为主,人均绿地面积较小,这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申炒作“生态住宅”的热点,开发商利用人们对生态住宅内涵的模糊,通过采用一项或几项节能技术,而以偏概全地冒充生态住宅。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建筑界和园林界的关注。其二,是以低人口密度、高绿化率、以乡村宅院或城市别墅区为主的生态住宅。这类住宅占用土地面积较大,有较多的空间可以进行设计与规划。因此,这类住宅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如何灵活的将生态学知识融入到住宅建设中,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预程度,同时为居住人员提供身心具佳的居住环境,是当前生态住宅发展的一个契机。

  总之,发展我国的生态住宅产业,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有益因素和不利条件,趋利避害,以为人类提供尽可能好的生存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合理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的核心思想[3]

  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是生态住宅的核心思想。

  1.舒适性: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过去某些为了节能而降低热舒适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舒适也并不意味着盲目享乐和浪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基础上的那种生活方式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舒适性标准。例如,欧美国家夏季办公空间的设定空调温度往往很低,需要着长衣长裤,甚至要穿薄毛衣。这种畸形的舒适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为舒适并不意味着健康。

  2.健康:生态住宅的理想

  首先,生态住宅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其次,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打一个比喻,一幢住宅不能像一个置于环境中的毒瘤,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不断产生有污染的气体和排弃物,危及生态环境。

  3.高效: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60%,比例之高令人瞠目。这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能源,而其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建筑照明、采暖、空调等)。如此高能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浪费造成的:如从主观上漠视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粗放的施工工艺以及基于高能耗的粗放的(甚至是奢靡的)生活方式。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4.美观: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美学是生态住宅不可或缺的灵魂:从美学特征来说,生态住宅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它是各门专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综合作用的科学结果。它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发挥材料最大的物理性能,不矫揉造作;在高技术的条件下,它能显示建造技术的精密、严谨;在适用技术的条件下,它能体现纯朴、自然、谦恭的态度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3]

  生态住宅中最核心、最有生命力的不是某种固定的结论或方法,而是这种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

  1.生态化

  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的当然是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例如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在适当的范围内,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结合居住区的具体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2.以人为本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毕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3.因地制宜

  生态住宅非常强调的一点是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住宅模式很不相同,西方多是独立式小住宅,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而我国则以密集型多层或高层居住小区为主。对于前者而言,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热水、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我国高层居住小区来说,就是将住宅楼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再比如,从冬季供暖的效率上来讲,城市热网的效率是最优的。但由于西方住宅多是分散式的,彼此距离远,若将城市热网接入每一户就显得非常不经济,因此多采用分户式的独立采暖炉。而我们明明有现成的城市热网,却偏偏喜借鉴西方的独立式采暖炉,还以为这就是生态住宅。

  此外,气候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生态设计策略大相径庭。住宅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非常高效、非常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眩光。某种住宅平面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整体设计

  住宅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有人一提及生态住宅就会武断地说,不就是多加些保温材料而已。这是典型的以偏盖全。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热量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反而会更利于节能(利于降低空调能耗)。由此可见,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住宅的性能及成本。

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3]

  节地、节能、节水、节约资源及废弃物处理是生态住宅设计中特别关注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更为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1.建筑主体节能

  建筑主体节能要求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应根据不同供暖空调方式来设计外墙的热工性能;寒冷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考虑周边热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在夏季炎热地区,应充分考虑屋顶遮阳、夜间通风等隔热降温措施的使用;此外,应充分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如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等。

  2.常规能源的优化利用

  必须符合国家当前的能源政策。应合理地选择确定整个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结合居住区的具体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并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例如,对于小区中的采暖系统,在城市规模、市政管网设施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应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大型采暖方式;在有合适的低温热源可以利用的地区可考虑采用热泵等采暖方式;对以电为主要能源的地区,电力峰谷差大的地区宜采用蓄热技术;泵、风机等动力输送设备宜采用变频技术;集中供热应对热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加强保温;对于集中供热的采暖末端应设有热计量装置和温控阀等可调节装置。

  3.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源系统中的比例,同时要注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效率。

  4.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对于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应考虑海水利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5.材料与资源的有效使用

  应选择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少且能持久的建筑材料;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实现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应选择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物质的建材;减少垃圾的产出、暴露和运输,减少对环境污染。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

  6.室外环境设计

  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可利用园林设计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负荷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应注意为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提供必要的遮阳;地面铺装材料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反射率;应设计一定比例的有植物覆盖的绿色屋面;应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减少不透水地面的比例;规划设计应使得人的活动区有舒适的室外风环境,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应仔细协调建筑的规划布局和单体设计,以处理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防风的问题,同时保证夏季或过渡季建筑物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促进自然通风的进行。

生态住宅的建设要点[1]

  根据国家建设部2001年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注重以下九个方面:

  (一)能源系统

  要求对电、燃气、煤等常规能源进行分析优化,采取优化方案,避免多条动力管道人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绿色能源的使用量要达到小区总能耗的10%(折合成电能计算)。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小区,宜配备辅助能源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利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时,要使用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安装应与建筑物的立面设计相协调,安装应牢靠,位置应无遮挡,宜选在背风处,并有防雨、防潮措施;集热系统的管道布置应与住宅的给水设施相配套;系统运行应稳定,性能价格比应合理,维护管理应方便。(2)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时,发电系统直接与小区的电网并网。(3)利用风能时,应结合小区的空间景观合理布置,发电系统直接与小区的电网并网。(4)利用地热能时,宜用作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热源。

  (二)水环境系统

  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将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供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系统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供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的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要强制淘汰耗水型室内用水器具,推行节水型器具,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应达到100%。在有需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三)气环境系统

  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居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住宅中80%以上的房间应能自然通风,并符合下列要求:(1)卧室、客厅应能自然通风。(2)卫生间应设置通风换气设施。(3)厨房应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等。

  (四)声环境系统

  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控制措施。生态小区室外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白天≤50dB

  夜间≤45dB

  生态小区室内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白天:45dB

  夜间≤40dB

  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空气隔声量应≥50dB;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65dB。

  (五)光环境系统

  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污染,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六)热环境系统

  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对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以保证室内热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冬季供暖室内适宜温度:20℃—40℃;夏季空调室内适宜温度:22℃—27℃。住宅的供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鼓励采用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循环系统。

  (七)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它具有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二是休闲活动功能:小区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要求卫生整洁、适用安全、景色幽美、设施齐全。三是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

  (八)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

  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包括收集与处置两部分。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的原则,处置应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生活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为有害类、无机物、有机物三类,分类率应达到50%。

  (九)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要求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对于材料、部品的选用强调:一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宜采用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部品。

生态住宅的系统性[4]

  (一)生态住宅的系统性表现为整体和谐性

  人们在对待发展生态住宅时,往往过分地“以人为中心”强调其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而没有把它看做一个完整的整体,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生态住宅的可持续循环发展。用系统的观点看,生态住宅的四个特点内部之间亦应是一个有机体:追求舒适与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本要求,它不能以牺牲高效和美观为代价;而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它不能以放弃舒适与健康来换取;生态住宅的美观是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它更要在满足了舒适、健康、高效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生态住宅的整体和谐性还要求正确处理生态住宅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关系。(1)建筑的规划设计上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生态住宅应是根据当地人文文化规划设计的,必须具有各个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因而要求与整个城市在区域发展的地位相协调,不能过分的注重共性,更主要的是强调地方特色、强调个性,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特色,留下耐人寻味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讲,生态住宅有民族性和地方性。(2)技术使用上强调生态住宅与整个城市的一致性。生态小区的节能材料、防暑的技术则可以整个城市统一规划,以节省成本,提高生态小区的经济效益。比如在能源使用上,由于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具有丰富、洁净、安全、价廉的特点,因而可以在生态小区内考虑太阳能与电能相结合使用。据专家介绍,安装一套供300人全年使用的热水洗涤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大约15万元人民币,全年的节能费用约为8万元,两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大约为15-20年,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用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就可以节省高达100万元—140万元人民币。因此,在生态小区的能源规划设计上,应该尽可能的统筹考虑太阳能设备,管线与供电、供水、供气的关系。

  (二)生态住宅的系统性还表现为它的动态性

  生态住宅是随着外部其他系统(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等)的变化而要求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在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上注重动态性,要求它能够与时俱进并且有开放兼容的功能。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的规划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小区在规划设计前由于没有规划出一个可以进行机动的土地,从而现在就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多样性的需求。例如停车场的设计,当初设计出来时是强调进行立体化的空间停车场还是半地下的停车场,如果这样设计了又对整个住宅小区的整体性有何影响?(2)生态住宅的系统动态性还需要注重从未来学的角度思考科学技术的变化对所设计的小区的影响。比如,建设有关机构制定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强调“治污”时,在过去防治“三废”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治声、光污染。我们认为还要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具体情况增加防治电磁污染。(3)生态住宅的系统动态性还表现在小区水的循环使用上,充分利用水网建设和供水方式来促进节水。通过对小区消费用水用途的不同,可以进一步把它分为饮和用两部分。其中饮食用水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则用于洗涤、排污等。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Ⅰ、Ⅱ两套供水系统。供水系统Ⅰ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等,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其供水系统Ⅱ专供洗涤、排污水,将其使用后的水与地面雨水按照科学的方法引入畜水池中,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专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因此,供水系统Ⅱ的水可以循环使用,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生态住宅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小区,应该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方向,但是在现实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应该更多的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使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袼,以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几种代表性的生态住宅[5]

  1.中国传统的生态建筑

  中国的窑洞,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住宅和古建筑,鲜明地体现了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建筑特点。例如,联合国科学考察团对中国的窑洞进行综合考察后发现,窑洞内温度适宜,外界气候及大气中的放射物质对洞内人的影响较小,可减少气喘病、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认为其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2.日本的太阳能住宅

  日本是个能源紧缺的国家。因此,日本的许多建筑设计师开始因地制宜地建造新一代的“生态建筑”。日本三泽住宅公司最近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住宅,其太阳能可满足家庭中85%的能源需求。新住宅的隔热和密封性能良好,顶层装有太阳能电池,当供电不足时以普通市电作补充,太阳能电力多余时还可卖给电力公司。

  3.美国的植物建筑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在芝加哥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生态大楼,楼内没有砖墙,也没有板壁,而是在原来应设置墙壁的位置上栽种植物,用植物墙把每个房间隔开,人们称之为“绿色墙”、“植物建筑”。这种生态型植物建筑的施工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它无需成材木料,无需庞大而笨重的建筑机械设备,而是就地取材,以树木为主材,采用经过修整的活树木来做顶梁和替代墙体。人们生活在这种植物建筑里,常年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

  4.巴西的生态墙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内,有一种用绿草筑成的墙,这便是巴西独有的生态墙。它采用一种空心砖垒成,一砖四瓦组成一个方形单位,里面填人精心筛选的土壤和草籽,在砖瓦下接通喷泉式水管,按时喷灌。数月后,便长出绿油油的嫩草,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和隔热降温。

  5.英国的生态屋

  英国诺次大学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生态屋。它的热源来自人体散热、阳光及家电设备产生的热量。家庭用电依靠安装在花园凉亭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来提供。

  6.德国的生态楼

  德国柏林建造了第一座生态办公楼。大楼屋顶安装了一个面积为64m2的太阳能电池板来代替玻璃,其造价并不比玻璃贵。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负责供应热水,大楼的屋顶还设有储水器来收集和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先用来浇灌屋顶的草地,从草地渗透下去的水又回到储水器,经处理后流人大楼各个厕所冲洗马桶,楼顶的草地和储水器能局部改善大楼周围的气候,减少楼内的温度波动。

参考文献

  1. 1.0 1.1 王庆春,郑鹭,林君编著.房地产开发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2. 金樑,王晓娟,郭春霞,钱晓雍.生态住宅的内涵和发展理念[J].生态经济,2006,(第1期).
  3. 3.0 3.1 3.2 余凯编著.房地产市场营销实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
  4. 曾国平,陈仲常主编;何跃,李志副主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5. 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王光编著.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