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物流柔性

  	      	      	    	    	      	    

目录

什么是物流柔性

  物流柔性企业快速有效地应对顾客对于运输交付服务需求变化能力。物流柔性包含四个重要要素:物流供应柔性、采购柔性、分销柔性和需求管理柔性,用这四个要素来细化和反映物流柔性概念。

物流柔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些学者认为对于供应链柔性的研究,起于对物流柔性的研究。因为建立供应链的目的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质量要求下,以正确的价格,运送到正确的地点,交付给正确的商品需求者。在供应链中,有很多特征是通过物流业务体现出来的,物流的作用就是将合适的商品交给正确的需求者。因此,很多学者从物流的观点入手来研究供应链的柔性问题。Abdel-Malek、Hayen、Billesbach、Dougherty、鲍尔索科斯(1999)15从基于时间的战略考虑,认为物流系统的柔性能力体现在通过快速响应,最小变动,面向客户,提高物流系统的作业可靠性客户服务水平。Barada(2000)等认为物流系统的柔性存在于三个层面:基础层(Basic),系统层(System),和集合层(Aggregate),如图2.1。

  Image:物流柔性层次结构.png

  Funda Sahin(2002)从军事的需要上,提出了物流柔性所需要面对的几类变化:资源需求量的变化需求种类的变化,对时间和地点要求的变化等,并区分了固有柔性和结构性柔性,他指出:固有柔性是与物流设备物流对象相关联的,而结构性柔性是与物流资源、物流层级配置相关联的。

  Morlok(2004)从环境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运输需求变化类型,并建立了不同运输系统柔性能力优化模型。

  吴晨晖(2001)认为物流柔性取决于以下方面的特征:企业适应全球化需求的能力、满足独特的顾客运送要求的能力、改变仓储容量的能力、改变运送人运送货物的能力及引入产品延期的能力

  许志端(2005)以配送营销渠道中物流柔性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物流柔性的概念框架,并建立相应的绩效度量模型。

  周乐等(2007)深入分析了物流柔性的不同分类,找到其中的有机联系。基于系统的外部视角,按照不确定性类型的柔性分类方法,认为其体现出的是一种物流系统对于柔性需求的程度。此外,基于系统的内部视角,按照物流系统层次结构和决策周期的柔性分类方法,认为其反映了系统柔性能力的实现手段;而按照表现形式划分柔性类型,则体现了物流系统的柔性能力最终所体现出的一种柔性服务能力。基于此,得出物流柔性研究的总体框架如图2.2。

  Image:物流系统柔性总体框架.png

  周乐等认为对于物流柔性的研究应当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从对物流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入手,引出对于系统的柔性需求;然后从系统的内部结构入手,从不同的层面研究实现柔性的技术和手段;最后从物流系统外部绩效入手,全面评价系统的综合柔性服务能力(如多样化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并反馈给系统内部,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类似地,龚本刚(2008)等人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柔性能力评价的证据推理方法,认为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柔性能力的形成机理如下:首先,物流系统面对需求的多样化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体现了物流系统对于柔性的需求,是柔性能力实现的目的所在,把握了供应链环境的特征也就把握了物流柔性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其次,柔性能力的实现取决于物流系统的内部结构,实现的技术依赖于系统不同层次属性,这是物流柔性能力实现的途径;最后,物流柔性服务能力的落脚点在于物流系统的绩效表现,如何全面评价系统的综合柔性能力,并反馈给系统内部,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是柔性能力实现的价值所在。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反映物流柔性能力的指标属性很多,其主要有:外包整合柔性能力、网点布置柔性能力、计划控制柔性能力、设备与设施柔性能力、配送柔性能力、运输柔性能力、仓储柔性能力等,如图2.3。

  Image: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柔性能力的形成机理.png

  综上文献,目前针对物流柔性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延续柔性系统研究的一般思路,从柔性能力的定义、类型和度量等方面进行概念性描述,并提出一些物流柔性的实现手段。如Abdel-Malek、Billesbach、Hayen、Dougherty、Pittman、鲍尔索科斯、周乐等研究。二是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一特定维度进行定量化研究,如Morlok、许志瑞等研究。柔性的度量(包括各种类型的柔性),目前大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认同的有两个维度,即范围(range)和响应(response)(Slack,1987;Gerwin,1993;Upton,1994)。Slack(1987)提出了柔性的三维特性,将柔性看作是一个三维有限空间,任何一种柔性水平可以看作是三维空间中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一个点,如图2.4所示。其中,柔性的三维特性具体如下:①范围(range),一个系统能够表现的状态或采取的行为范围;②费用(cost),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所需要的费用;③时间(time),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所需要的时间。随后,Slack(1988)根据柔性的范畴与响应特征将柔性划分为二维,即范围柔性和响应柔性。Gupta and Huzacott(1989)从柔性的三维角度来进行度量,一维是系统的敏感性,它决定系统是否需要对某一变化做出响应;二维是系统的有效性,它决定了系统响应变化的快慢和好坏程度;三维是系统的稳定性,它决定了系统响应变化的范围和幅度,高稳定意味着高柔性。

  Image:柔性三维空间.png

  在Slack(1987、1988)等人的基础上,Upton(1994)将柔性的反应这一维度定名为“机动性”,对应了Slack提出的“时间维”和“响应柔性”,并同时将“一致性”增加为柔性衡量的第三维度,高一致性意味着产品改变时维持着高质量(Sethi and Sethi,1990;Leeuw and Volberda,1996)。当企业能快速地在大量不同产品中改变并维持一致性高绩效时,就达到了高柔性。

  随后,Day(1994)等人根据Upton(1994)提出的范围、机动性和一致性三个柔性衡量维度对物流柔性各要素进行柔性属性分析,认为物流柔性指企业快速有效地应对顾客对于运输、交付和服务等需求变化的能力。

物流柔性的要素

  物流柔性包含四个要素:物流供应柔性、采购柔性、分销柔性和需求管理柔性。

  1、物流供应柔性(Physical supply flexibility),指企业快速有效地提供配送、调达生产所需物资能力。物流供应是一种信息密集型活动,它包括生产进程之前和之中发生的物流过程:内部资源运输、原料仓储和存货控制(Langley and Holcomb,1992;Zhang et al.,2002)。内部资源运输服务的质量(如在途时间、发货频率、费用及运输中发生的货物损害或丢失)将会影响制造商存货水平存货的进出频率和原料搬运设备的利用。

  2、采购柔性(Purchasing flexibility),指企业利用与上游供应商的相互参与、合作关系快速有效地购买到所需物资的能力。在这种环境里,制造商了解供应商,他们在高层次的协调、参与和紧密交流的基础上寻找合作关系(Ernst and Whinney 1987),这要求对信息交换的高度重视。

  3、分销柔性(Physical distribution flexibility),指企业快速有效地调整产品的存货、包装、仓储和运输来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Porter(1985)称它为外部物流柔性。分销柔性包括物流和信息流,它要求在活动中具有敏捷性,如包装、仓储和外运。这些顾客可以看的到的能力对于战略响应至关重要。

  4、需求管理柔性(Demand management flexibility)指企业对于顾客多样化的服务、交付时间和价格做出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31。它指一种信息密集型和市场感应型的活动,必须通过创新和管理紧密的顾客关系来快速满足需求(Day,1994;Zhang et al.,2002;Lee,2001)。为了对当前和潜在客户事件和趋势表现出敏捷,企业需要了解和收集顾客的要求,需要培养直接的顾客接触,收集顾客需求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和提供产品与服务。

参考文献